配色: 字号:
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021-12-16 | 阅:  转:  |  分享 
  
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近些年来,各地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进行许多探索,可谓声势浩大,成果纷呈,但也有不少“为合作而合
作”的“造假”现象发生。笔者认为,在建构自主学习的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注意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注重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
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通过合作学习,能弥补个人思维狭小单一的缺陷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充分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自我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
交往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实施新课程实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措施。变革学生学习方法,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是
实施新课程实验的必需。同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结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
过程的机会,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集体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有相互间
支持、配合,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所有成员进行有效沟通,能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有效解决组内冲突,共同寻求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通
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索,不仅能够较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更能够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而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或角色互换,既
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示范作用,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责任心。在知识共享的时候,集体合作学习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锻炼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而合作机制的形成,更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既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进去,倾
听学生的意见,引发他们的疑问,对他们的学习实践给予帮助(如有针对性地提供资料,在方法上给予指导等),并在学生需要时承担一份任务。同
时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策略、人际交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究精神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