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爱在守望中传递力量——《燕尾蝶和月亮》精读

 石头052631 2021-12-16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500号

母爱在守望中传递力量——《燕尾蝶和月亮》精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说明:

1、这是一个对经典绘本深度解读的公众号,已累计发文在五百篇以上。

2、查找是否有您想阅读的文章,可以从历史消息中输入您想要的书名搜索即可。

3、如果您喜欢本公众号,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

4、本导读的宗旨是为亲子阅读而努力、为父母深度掌握绘本精髓而奉献。

一、内容简介

在一个平静的夜晚,美丽的燕尾蝶在枝头被一只螳螂捕食,月亮目睹了这一切,他答应燕尾蝶帮她照顾她的孩子们。小毛毛虫一个个破卵而出。在春光中舒展身体,啃咬绿叶,慢慢长大;在风雨忽至的日子里,他们被雨拍打;在生机勃勃的晨光中,他们躲避小鸟的捕食。经历了艰难的成长,在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毛毛虫爬上枝头,破茧重生,变成了美丽的燕尾蝶。

二、绘本信息

书名:燕尾蝶和月亮

文:〔韩〕张荣福

图:〔韩〕李惠利

译者:徐丽红

适读年龄:3-8岁 (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选题策划:魔法象童书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01月 

三、绘本导读

【封面】

解析:

故事以自然与生命为主题,讲述了蝴蝶的一生,从虫卵变成小青虫,经历艰难险阻破茧成蝶。成长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经历过种种困难和挑战后,在一个恰当的时机,生命会回馈你最美的蜕变,而这最美的背后竟有月亮的守候和关注。

【环衬】

解析:

温暖的土黄色,源自泥土的色彩。象征待人接物的心平气和,是理论性思考事情的“理智之色”。看到黄色,便容易提高自制力和注意力。因为明度与彩度都不高,就好像是一个比较稳重、踏实、不争名利,但却喜欢在暗中帮助别人,而受到人们爱戴的好人。

【扉页】

解析:

扉页上,一只燕尾蝶正弓着身体在枸橘树枝上产卵,看起来已经非常虚弱了。时令发生在秋天,枸橘树叶已经微微发黄,其中一个叶片背后附着着大片的虫卵和黑色的蚧壳虫。

燕尾蝶颜色以黑色为主,配以艳丽的蓝、紫、红、黄、橙、绿等花纹。在尾部延伸呈一长的尾突,状如燕尾,“燕尾蝶” 的名称由此而来。枸橘树枝上产卵是因为燕尾蝶喜欢枸橘树,所以又名柑橘凤蝶

蝶类产卵各有其所,绝不乱产,最为常见的是将卵产在叶片的反面,燕尾蝶的这颗圆球形的卵产在了树梢的嫩芽上,待幼虫现出就近能吃到鲜嫩的树叶。

不论是蝴蝶产卵,还是人类十月怀胎,新生命的孕育总是一件十分伟大的事情。一颗蝶卵经历风吹雨打慢慢膨胀,变成小毛毛虫破壳而出,然后成长为蝶蛹,等待破茧,最后完美变身为蝴蝶,又再成为新的蝴蝶妈妈,产下蝶卵,开始新的生命轮回。

蝴蝶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交配和产卵,并非每一颗蝶卵最后都能破茧成蝶,但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尊重、敬畏!

【第1画面】

原文:

月亮只顾和小星星们聊天,忘记了睡觉。

这会儿,月亮在擦粉。“还是月见草的花粉最好啊!”

月见草的花粉是只有月亮才知道的护肤品。

“月亮,月亮,美丽的月亮啊!”“咦,谁在叫我?”

解析:

故事从一个夜晚开始讲起,月亮悠闲地享受着这静谧的夜,她和小星星们聊天,用月见草花粉打扮自己。

月见草来自一种美丽的传说,月见草花只在晚上开放,在傍晚来临时,花朵就会慢慢的展开,天亮时就会凋谢,只会盛开一个晚上。有一说法是这种花朵的开放,是为了让月亮来欣赏的,所以它就得了月见草这样的名字,而月见草的花语是“沐浴后的美人”。

凋谢之后的月见草,会长出种子,月见草油是本世纪发现的最重要的营养药物。月见草花粉——女人一生的闺蜜,可以养颜美白、抵抗衰老、抗菌消炎。这样才有月见草的花粉是最好的,只有月亮才知道的护肤品,装扮出美丽的月亮形象。

故事采用拟人的手法,让月亮扮成一个美丽的女性形象,让月亮擦只有月亮才知道的护肤品,描绘出月亮独一无二的美丽形象。还用人类的思维,月亮在天空与星星为伴,只顾着聊天,却忘记了睡觉。在朦胧的月色中,带给人一种富有诗意的美感。

我们看到月亮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低垂着双眼,端庄而慈祥,美丽而大方。圆月辐射出微弱的光芒,照亮黑暗的夜空,以人类仰视的视角看到月亮身边飘过一抹云,映衬出大量的小星星与月亮殷勤般的对话。

这时,月亮惊讶的听到,有人呼叫自己的叫声。

【第2画面】

原文:

夜空下的枸橘树丛里,燕尾蝶向月亮祈祷:“月亮,请保佑我的宝宝平平安安地长成蝴蝶。我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再也不能照顾他们了。月亮,美丽的月亮,请您满足可怜妈妈的心愿吧。”

月亮很为难。燕尾蝶的宝宝得自己醒来,靠自己的力量长大。月亮帮不上什么忙。

燕尾蝶继续虔诚地祈祷。

月亮很想安慰她:“燕尾蝶啊,不用太担心。”

可惜,燕尾蝶听不到月亮的声音。

解析:

原来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一只燕尾蝶妈妈把卵产在了一片树叶上,她看到身后的螳螂,她知道自己很快就要死去,离开这个世界,却仍然挺直身体,高昂着头,向着明亮的月亮发出祈祷,乞求月亮替自己看着孩子们长大。

月亮在高空看到了产后的燕尾蝶和身后的螳螂,开始并不想接受这个请求,因为她觉得燕尾蝶宝宝本来就不用靠妈妈养育,靠自己的力量醒来长大,她帮不上什么忙。

月亮听到了燕尾蝶妈妈的祈祷,虽然很为难,但是月亮还是很想安慰一直在祈祷的燕尾蝶,告诉她不用太担心。可惜燕尾蝶根本就听不到月亮的声音。

虽然万物都遵循着自然法则,但不由得心生感叹,母爱的力量真是伟大。其实这世间大部分的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孩子牵肠挂肚。知道自己时间不多的燕尾蝶妈妈,也是这样,她只能对着月亮祈祷。

月黑之夜,临终托付。故事便从这一场悲伤的离别开始,是“牺牲自我”的伟大母爱。这也响应着故事后面的情节,“守候”与“目送”的主旨。

【第3画面】

原文:

一只大螳螂抓住了燕尾蝶。“不好!哎呀呀呀……”月亮紧紧地闭上了眼睛。

螳螂慢慢地吃掉了燕尾蝶。

“我能怎么办呢?这可是大自然的法则……”

月亮连连摇头,升上高高的夜空。

解析:

一只大螳螂抓住了燕尾蝶妈妈,慢慢地吃掉了它。月亮很痛心,却只能紧紧地闭上了眼睛。是啊,月亮能怎么办呢?这可是大自然的法则啊!

小朋友会问,为什么燕尾蝶妈妈会被螳螂吃掉,它为什么不逃跑呢?燕尾蝶爸爸呢?这都是大自然法则,燕尾蝶爸爸在交尾后很快就会死去,燕尾蝶妈妈会独自找一个地方产卵(生宝宝),燕尾蝶妈妈生完宝宝会很虚弱,没有力气,如果遇到比它强大的生物就可能被吃掉。

其实不管是大自然还是人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法则,有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不想不愿意,它就不会发生的。燕尾蝶妈妈被螳螂吃掉是这样,小毛毛虫们需要自己独立去长大,也是这样。

物竞天择,大自然总是险象环生,一边是恶劣天气的风吹雨打,一边是捕食者的虎视眈眈,而月亮呢,在天上看得心惊肉跳,却无力改变什么。月亮的面孔由白嫩的安详变成了紫色的忧患,也许只有从心而出的那份慈祥的真爱!

蝴蝶、螳螂与月亮的重合,让三者都集中在这一时刻。螳螂的残忍、蝴蝶的无奈和月亮的忧患。此刻掩盖了月亮的余光,她没有办法,她无奈地闭上眼睛,她连连摇头,不忍看到这惨烈的一刻,升到高高的夜空中。夜空也变为至暗时刻。

【第4画面】

原文:

月亮还和往常一样升起又落下,不过,她心里有了一些变化。

“月亮,月亮!”燕尾蝶祈祷的声音总是如影相随。

每当这时,月亮都会摇头叹息。“我要忘掉这件事。毛毛虫本来就不用靠妈妈养育。”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

十天过去了,可月亮还是忘不掉。

解析:

月亮什么都知道,她跟随地球几千万年,天地万物的生存毁灭早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但是,这一次,因为她听到了燕尾蝶妈妈的祈祷,她心里有了一些变化,一下子有了牵挂和担忧,并且燕尾蝶祈祷的声音总是如影相随。这就是我们说的关心则乱,世界在月亮眼里的景象开始变了。月亮忘不掉燕尾蝶的祈祷,以至于十天过去了,可月亮还是忘不掉。

夜空中月亮是一个组合的画面,是几天来时刻记挂着燕尾蝶妈妈祈祷的声音。严肃的表情、圆睁的眼睛,都是如影相随的声音。

故事多次出现月亮组合的画面,以表征一个时间段月亮的内心起伏,让读者以凝聚的方式,用绘画的语言,用相比较的方式看出主人公的变化。

【第5画面】

原文:

月亮悄悄地观察枸橘树丛。一只小小的毛毛虫,正在慢吞吞地啃咬卵壳。

“看,燕尾蝶真是操心过头。”

吃卵壳的毛毛虫,睡觉的毛毛虫,蜕皮的毛毛虫,啃树叶的毛毛虫……

月亮找齐了十只毛毛虫。“好了,不用再惦记了。”

解析:

燕尾蝶一生会经过4个阶段:卵、幼虫、蛹及成虫,卵期一般在7天左右。

蝴蝶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终于自由了,会先把卵壳当做第一餐吃掉,然后开始吃产卵附近的植物,否则许多幼虫会即时死亡。

四个拼合的画面,让我们看到,吃卵壳的毛毛虫,睡觉的毛毛虫,蜕皮的毛毛虫,啃树叶的毛毛虫……

“毛毛虫本来就不用靠妈妈养育,燕尾蝶真是操心过头。月亮找齐了十只毛毛虫。“好了,不用再惦记了。”

即使这样,月亮升起又落下,但是它忘不掉燕尾蝶妈妈的祈祷声,让自己不去想那些还没有蜕变为燕尾蝶的毛毛虫,燕尾蝶妈妈的孩子们恪守着生命的进化之旅,但她又总是忍不住去悄悄地观察着那些小小的毛毛虫,它们一个一个地从卵壳中钻出来,和我们平常所见到的毛毛虫一样一样的。

月亮守护着毛毛虫,远远地为他们鼓劲,看着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尽管月亮的爱很浓烈,然而月亮并没有以爱的名义干涉毛毛虫的生活,而是按捺着焦急和担忧,静静地等待。

【第6画面】

原文:

第二天,她又忍不住望向树丛。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也不例外。

毛毛虫努力地啃树叶、排便、睡觉,睡醒之后,像脱睡衣一样蜕皮。

进食,睡觉,排便,蜕皮,进食,睡觉,排便,蜕皮。

最初颜色像鸟粪一样的毛毛虫,变成了淡绿色,像枸橘树叶。

解析:

刚出生的幼虫生命是一个危险的开始,它要在几分钟内从卵中出来,并迅速躲藏起来。一旦安全地藏好,就开始不停地进食。幼虫能在几周内,体重增加100倍。

这是毛毛虫进化的过程,进食、睡觉、排便、蜕皮,大约经过4-5次的蜕皮过程,最初颜色像鸟粪一样的毛毛虫,变成了淡绿色,像枸橘树叶。

月亮听到了燕尾蝶的祈祷,不由自主地开始关注和挂念这几只毛毛虫。她的心,一头挑起燕尾蝶妈妈的嘱咐,一头看顾着这些小毛毛虫的生活。可是到了第二天,第三天,甚至以后的每一天,月亮都一直在默默的关注着这些小家伙们。在不知不觉间,月亮把这些小毛毛虫当成了自己的宝宝。

月亮,在这个故事中,一直存在,但是她一直都是一个旁观者。就像她自己所说的,她做不了什么,但其实做了很多,她做了一个有心的旁观者,她记录下了燕尾蝶的成长过程。她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关心他人的样本,其实她本可以冷漠,本可以视而不见,本可以嘲笑小小生命怎么这么多事儿。

书中对月亮的刻画,能够看出插图作者的用心,月亮有表情、月亮有圆缺、月亮会搽粉、月亮有喜怒。月亮代表着时间,也隐约地告诉我们,只要不退缩,时间会给你想要的一切。

李惠利没有过分渲染故事的悲伤部分,也没有刻意放大“月亮妈妈”的温情,而是很客观地呈现了这幅自然的场景。

【第7画面】

原文:

即使没有时间看毛毛虫,月亮也会想起他们。

可是,月亮不知道,趁她不注意的时候,喜鹊叼走了一只,长尾山雀吃掉了一只,椿象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一只……

解析:

尽管月亮总会记挂、惦记着毛毛虫的成长,但毛毛虫的成长却是险象环生的,喜鹊叼走了一只,长尾山雀吃掉了一只,椿象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一只……还有更多的敌人在虎视眈眈地盯着它们呢!小毛毛虫们,还是一只一只的在减少。

我们会感叹没有妈妈养育的毛毛虫,需要独立成长,自然的法则,难以对抗。像在天上注视着毛毛虫的月亮一样,心被抓紧,为毛毛虫们担心。毛毛虫只能自己去面对,这是一件有点无奈的事情。

四个间隔的连续画面,看出毛毛虫被长尾山雀发现、盯上、和吃掉的过程,还有喜鹊叼走的大画面覆盖在整个上空,这些都感受到它们的强大与毛毛虫的弱小。而孩子们却是无忧无虑的,在父母的羽翼下。相比自然界的动物成长的环境要恶劣的多。

从作者的图画里,我感受到了一份“一视同仁”的情感,尤其是当镜头拉远,以较远的视角来看时,不管是螳螂、椿象、小鸟还是枸橘树旁玩耍的那群孩子,都同燕尾蝶一样,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

【第8画面】

解析:

小毛毛虫们必须以这颗枸橘树为起点,学会生存!为了不被鸟儿们吃掉,他们学会了第一个技能:躲避和隐藏自己。

特写的画面,几只毛毛虫隐蔽在浓密的树丛中,山雀发现了一只毛毛虫,螳螂也歪头看到了一只,山雀远远地飞走了,椿象也静静等待。透过树丛看到,月亮从不同的角度密切注视着丛林中的一举一动,替毛毛虫们捏着一把汗。

画面远近景重合在一起,透过树丛间隙看到远景中起伏的山脉和成排的树木。而近景中逼真的丛林美景映入眼帘,毛毛虫们与克星也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

枸橘树已经结了一串串圆圆的橙黄的果实,树叶也逐渐变黄,留给毛毛虫的时间不多了。

【第9画面】

原文:

刮风了,下雨了。一夜之间,气温骤降。雨水哗啦哗啦打落了枸橘树的叶子。

“我的宝宝千万不要出事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月亮把毛毛虫当成了自己的宝宝。

解析:

画面变暗,紧接着,第二个考验接踵而来。一夜之间,刮风下雨,雨水哗啦啦地打在枸橘树上,气温骤降!深秋已经降临,这对弱小的毛毛虫来说,无疑是更大的考验。世事艰难,能熬过多少人生的至暗时刻,就能走多远。月亮已经把燕尾蝶的孩子看成自己的宝宝,从内心祈祷为宝宝祈求平安。

看着毛毛虫的一天天地独立,一天天的减少,每次经历风险,月亮既充满担忧,又欣喜地看到希望。毛毛虫一天长大,靠自己的努力。这就是大自然的残酷,如果毛毛虫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变成蝴蝶,那么它也许就不能在最美的春天翩翩起舞。

月亮一次次地在心里面祈祷着:我的宝宝千万不要出事啊。但她也只是这样默默的关注和祈祷着。没有发现毛毛虫的身影,它们躲起来了吗?还是……真的很让人揪心。

【第10画面】

原文:

只剩最后一只毛毛虫了。毛毛虫出去觅食,被螳螂挡住了去路。

螳螂气势汹汹地举起了大刀。月亮惊得脸色苍白。

毛毛虫伸出触角,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螳螂吓得连忙退后。

山斑鸠扑棱扑棱地飞来,叼走了螳螂。月亮抚了抚怦怦直跳的心。

解析:

雨停了,风依然潇潇不停。只剩最后一只毛毛虫了,它出来觅食,遇到了螳螂。当螳螂在毛毛虫面前出现时,月亮的脸已经吓得发白,心都快要跳出来了。

好在毛毛虫面对螳螂的阻拦,勇敢的露出触须,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沉着应对,赶走了螳螂。好在空中盘旋的山斑鸠从背后叼走了螳螂,毛毛虫可以无忧无虑的开始吃食了。月亮也抚了抚怦怦直跳的心。

这向孩子传递出自然界中的食物链法则,毛毛虫吃树叶,螳螂吃毛毛虫,山班鸠吃螳螂。除了这些,自然界的生物共同组成了这个食物链的闭环,少了哪一环自然界都会失去平衡,可以让孩子明白“所有的生命都需要食物才能生存,生长能量和营养,就这样从一个生命传递到另一个生命,向一个圈似的不停循环”。

从毛毛虫们成长经历过程中,感受生命的残酷以及新生力量的坚韧。月亮的心无时无刻不揪得紧紧的,但她知道,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规则。而父母也是一样,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长,必须学会放手,毕竟这人生中的风风雨雨,都要孩子们自己去体验,才会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虽然,毛毛虫没有了爸爸妈妈,也没有了兄弟姐妹,但是它还得生活下去,它出去觅食,它学会了伸出触角,它学会了保护自己,它变得更从容,继续在这颗枸橘树上书写着它的人生。

月亮守护着毛毛虫,给它鼓励的目光,不干涉毛毛虫的生活,让毛毛虫凭借自己的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力量。

【第11画面】

原文:

起风了。今天比昨天和前天都冷。毛毛虫什么也没吃。她一动不动的,好像死了,又好像睡着了。月亮心急如焚。“宝宝,不能睡啊,振作起来。”

毛毛虫抬起头,排光身体里的水和便便,然后,从嘴巴里吐出丝,把身体牢牢地固定在树枝上。

解析:

起风了,要么树叶脱落了,要么干枯在树枝上,毛毛虫没有了食物,它趴在一根树枝上,老枝粗大而枯干,幼枝还泛出绿色。毛毛虫一动不动,是死了还是睡着了,月亮心急如焚啊!毛毛虫到了艰难选择的时候。

三个倾斜的边角画面,毛毛虫开始排除便便,头部吐出细丝,躬身把自己绑在树枝上。

这里给孩子们做一下科普:临近结茧前,成熟的幼虫不再摄取食物,并且会排出数个粪球,从口器中吐出液体,一边在木棍上爬上爬下,寻找可以结茧的场所。找到合适的场所后,幼虫便从口中吐出丝线,织成一张网眼较大的网,先把身体的前半部分包裹住。在身体的前半部分被丝线包裹之后,幼虫会调转头,吐丝结网来包裹身体的后半部分,直至整个身体全部被包进网中。这时,网眼还比较大。被包裹在网内的飞蛾幼虫仍然不停地蠕动着,同时还会继续吐丝,把网眼织得越来越密,在其中做茧,然后会逐渐变硬,成为一个蛹。这不是作茧自缚而是保护自己,还有吸收养分的作用。

【第12画面】

原文:缓缓地,缓缓地,毛毛虫蠕动着身体。她要蜕下最后一层皮。

解析:

白昼黑夜更替有时,当太阳升起月亮落下时,月亮不能时刻的守护在孩子们的身旁。犹如父母的保护也有鞭长莫及的时刻和无法抵达的地方。当月亮又挂在夜空时,最后的这只毛毛虫,是一个内心坚定、努力成长的毛毛虫。毛毛虫蠕动着身体,它就要蜕下最后一层皮了,但是却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天。

月亮不仅有表情的变化,而且形状的圆缺体现了时间的变化。开始是一轮明月,此刻月如钩。燕尾蝶的孩子从卵到变茧经历了半个月的时间。

本书画面的艺术感极强,整本书好像笼罩在朦胧的雾光中,生命的残酷与诗意,以及新生力量的坚韧透过作者的画笔展现在纸端。画面也很具有东方气质,生与死都表达得非常含蓄内敛,具有无尽的意蕴。

本书主题严肃、深刻,蕴含深切的人文关怀。将生命的顽强与成长的艰难融汇在一则美丽、忧伤的童话故事中,扣人心弦,又能让人从中获得成长的力量和面对困境的勇气。

【第13画面】

原文:

月亮祈祷:保佑她平平安安地活到春天。

每当麻雀啾啾鸣叫的时候,每当喜鹊叽叽喳喳的时候,每当红头山雀成群飞舞的时候,每当山斑鸠咕咕叫唤的时候,月亮的心都揪得紧紧的。

解析:

又一个月夜与白昼交织重叠的画面,飞鸟在蓝天中飞翔,寻找食物。月亮祈祷:保佑它平平安安地活到春天。月亮妈妈”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爱的关注”,简而言之,就是不越界”。她虽然心里时刻记挂着凤尾蝶宝宝,但并没有直接干预,她严格遵守着大自然的法则。

每当麻雀啾啾鸣叫的时候,每当喜鹊叽叽喳喳的时候,每当红头山雀成群飞舞的时候,每当山斑鸠咕咕叫唤的时候,月亮的心都揪得紧紧的。

她时时刻刻地牵挂着它们,默默的站在孩子的身后,把孩子们每一次成长的点滴都珍藏进心里:它们正在慢吞吞地啃咬卵壳;它们睡得正香呢;它们努力地啃树叶;它们进食、睡觉、排便、蜕皮、变色……毛毛虫宝宝们的每一个变化她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虽然它们看起来是那么的柔弱,行动又是如此的慢吞吞。但是,月亮妈妈并没有因此而剥夺孩子们独立成长的权力。这也许就是这份爱深远之处。让孩子体验成长!放手成全孩子的成长!

在这本书中,李惠利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月亮妈妈丰富的情感,那些失落、担心、欣喜、释然等交织的情感,在她的笔下像一面多棱镜一样,展现了不同层次的母爱。磨砺成长,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创造。爱是放手,让孩子能独立面对风雨。

像“月亮妈妈”一样,父母有太多忍不住”、“时刻想起”、“惊得脸色苍白”、“心急如焚”、“心揪得紧紧的”的时刻,要想按捺住不去帮忙”的心,真的不容易呀!

【第14画面】

原文:下雪了。刺骨的寒风刮过大地。整个冬天,枸橘树上都是皑皑白雪。

解析:

下雪了,雪花铺天盖地而来,枸橘树上都是皑皑白雪,大地铺上一层白色的冬装,远山也变得模糊朦胧。太阳升了起来,只有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在雪地中,堆雪人打雪仗,不亦乐乎。

而作茧自缚的毛毛虫孤独地傲立在枝头,它忍受着大自然的风吹雨打、寒霜冰雪。

【第15画面】

原文:

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紫罗兰开了,迎春花开了。山茱萸绽放出黄色的花朵。蛹开始动了。

一扇小小的门开了,黑乎乎的小脑袋探了出来。她慢慢地、慢慢地展开翅膀。扑棱棱——

解析:

10只毛毛虫宝宝,尽管还剩下一只,但它所展现的生命之顽强,是面对困境它从容不迫面对孤独它自我温暖;是学会忍耐和等待,等待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到来。

当春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紫罗兰花开了,迎春花也开了,山茱萸绽放出黄色的花朵,那个蛹开始动了一扇小小的门,打开了黑乎乎的小脑袋,先探了出来。一只小虫破蛹而出,挂在枝头,它慢慢地慢慢地展开翅膀,扑棱棱一只漂亮的燕尾蝶飞起来了。

毛毛虫死了,燕尾蝶获得了重生,它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这一刻。

毛毛虫在心中有爱的月亮的关注下,就这样一点一点凭借着自己的力量,终于迎来了属于它自己的新世界。而尽管月亮对毛毛虫的爱很浓烈,但她并没有以爱的名义去干涉毛毛虫的生活和成长,而是按耐着自己焦急和担忧的心情,静静地等待着燕尾蝶成长和绽放的那一刻。

就在燕尾蝶成长和绽放的那一刻,孩子们也享受着明媚的春天,他们三五成群地踢着足球,小狗也撒欢地追逐这一片树叶,远方看着粉色的花瓣,万物都在重生。

【第16画面】

解析:

闪耀着淡淡粉末的燕尾蝶出现了,月亮流下了喜悦的眼泪:长得可真像它的妈妈!那个弱小的毛毛虫,勇敢坚强地长大,终蝶变成功,成为了美丽独立的它自己。

蝴蝶的翅膀上,是毛毛虫的记忆。原来毛毛虫变成的蝴蝶的翅膀上,有蓝天白云,有日月星辰,还有草地和树林,这只变成蝴蝶的毛毛虫是记得她的妈妈和兄弟姐妹的,它的翅膀上就是它们的记忆。

故事有两条主线,其中一条线是燕尾蝶的孩子从虫卵长成毛毛虫,最终成为到燕尾蝶;另一条线中,我们也能看到月亮的心路变化,从一开始认为无能为力、试图忘掉这件事,到忍不住惦记毛毛虫,日夜牵挂的小毛毛虫们的成长轨迹。

【第17画面】

原文:

燕尾蝶飞起来了。每当她扇动翅膀的时候,都会散落淡淡的粉末,散发月见草花粉的芬芳。

“长得真像她的妈妈!”月亮流泪了。那天晚上,月亮看上去比任何时候都美丽。

解析:

经历过风吹雨打和被鸟雀啄食后,十只燕尾蝶宝宝,只剩一只了,在她破茧成蝶的那天,月亮哭了,她见证了燕尾蝶宝宝的成长,动情地说“长得真像她的妈妈!”

燕尾蝶妈妈如果看到此情此景,也会擦擦眼泪,它的灵魂能够安心地消散于天地。对于妈妈来说,没有什么比看到孩子成长更安心的事情了.也许它还会抬头看看天空,看看皎洁的月亮,并且对它说声感谢。倘若月亮听见,会发出更加闪亮耀目的光照亮大地吧!

月亮不偏不倚,没有批判吃掉蝴蝶的螳螂,也没有苛责只是旁观的月亮,甚至也没有对毛毛虫的被吃掉表示忧伤,故事的结尾,在毛毛虫化蝶的时候,也只是淡淡地说:“燕尾蝶飞起来了。”故事里的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就像封面上腰封说的:“月亮妈妈默默陪伴,耐心等待,让孩子独立、勇敢地成长。”

在这个焦虑的年代,又有这个父母做得到默默陪伴,耐心等待呢?月亮看似什么也没做,但这种关注而不插手的态度,反而是更加难以做到的。

《燕尾蝶和月亮》中展示的是一种东方世界里温和而又含蓄的生死观,燕尾蝶妈妈对孩子的深情,它细腻,它深入,作者把生命进化的无可奈何写出了伤感的唯美,但它哀而不伤,又在默默中给予我们勇敢面对逝去的力量。

【封&底】

解析:

故事以自然与生命为主题,是一部关于燕尾蝶的生命小史,讲述了蝴蝶的一生,从虫卵变成小青虫,经历艰难险阻破茧成蝶。有点像童话故事,但是却又有极强的科普意义,非常适合4~6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世界万物不仅具有强烈好奇心,也会思考生与死这件事,对死亡话题充满好奇。

还藏着更深的哲理以及许多自然科普知识,蝴蝶的生与死,月的盈缺、四季变化、大自然的法则等等,以及书中一些原本应该很血腥的画面,在李惠利的艺术创作下,让我们觉得死亡其实也并不是那么可怕。

《燕尾蝶与月亮》中,毛毛虫的生命历程可谓坎坷:一会儿来一只喜鹊,一会儿来一只山雀,另一边呢,椿象和螳螂也在虎视眈眈,天气也不好,又是刮风又是下雨的……月亮始终揪着心,默默守护着毛毛虫。

《燕尾蝶和月亮》,讲的不是母爱,但和母爱很像,温柔、殷切。它很特别的地方在于,让我们看到了爱的另一面——有边界、不干涉。

四、作者信息

著者:张荣福,韩国图画书作家。1962年生于韩国忠清北道青州市,毕业于韩国放送通信大学国语国文专业。代表作有《和我一决高下》《芝麻的歌》《你的猫》。作品曾获韩国“儿童与文学奖”韩国《儿童文学评论》新人奖、韩国《釜山日报》新春文艺奖(童诗类)、韩国徐德出文学奖。

绘者:李惠利,韩国插画家、图画书作家。1961年出生于首尔,毕业于弘益大学视觉设计系。主要作品有《我们家怪物成群》《要是有尾巴该多好啊!》《我们身体里的“洞”》等。

译者:徐丽红,韩语翻译家,译作有《钟声》《等待铜管乐队》《大长今》《浪漫满屋》《巴黎恋人》《韩国小姐金娜娜》《呼啦啦,画画啦》等。她与薛舟合译《单人房》获得第八届韩国文学翻译奖。

说明:本文属原创,未经作者同意,不可转载和移作它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