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洲| 贝宁的经济首都生活札记-海滩、儿童、路人......

 侨见欧亚 2021-12-16
不到贝宁,不会知道这个旧称达荷美(Dahomey)的西非国家,原来有那么多令人值得探寻的故事,有著名的海滩,有世界的拜物教中心,还有天真无邪的儿童,有父子情深的温馨画面,也有为生活而流浪的,贝宁,值得去探寻和深入接触的西非海滨国家。远隔万里,近在眼前。

第一次到贝宁是2007年8月份,当时的一场匆匆之旅,唯一的印象就是知道这个国家是讲法语的,然后餐厅也有蜗牛。第二次到贝宁,匆匆的差旅,都没有时间细细看当地的一草一木。
时隔多年再次到这个国家,带着完全不一样的心境,开始慢慢打量和观察当地的城市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贝宁虽然也是属于法语国家,与自己第一次接触的法语国家塞内加尔不同。

旧称达荷美(Dahomey)的贝宁共和国(法语La République du Bénin)在独立后,致力发展本国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位于贝宁的阿波美王宫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贝宁列入的唯一一处世界遗产,在阿波美(Abomey)王朝期间,一共有12位皇帝居住于此,现如今只剩下时光雕刻后的历史遗迹。

离经济首都科托努(Cotonou)35公里左右的行政首都波多诺伏(Porto Novo)是国民议会所在地,科托努则为政府所在地。

虽然如今的贝宁国土面积只有112,622平方公里,人口1150万,一个年轻而又古老的西非国家,24岁及以下的人占总人口63%左右。

在过去历史上,贝宁与它的东西两个邻国尼日利亚、多哥都属于奥约帝国管辖范围,在几内亚湾地区也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位于现在贝宁境内的达荷美王国在这片土地上延续了近300年(公元1600年~1894年),这在非洲的历史上,也是为数不多的拥有这么长久时间的历史文明。

在1894年被法国纳入其殖民地范围近70后,1960年8月达荷美共和国宣告独立,采用马列主义后,截至1989年12月时任当权者宣布放弃马列主义,国号改用如今的贝宁共和国。
在时间长河里,这段往事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这个国家人民的秉性还有风土人情,却是有历史传承的独有韵味与个性。

虽然贝宁与尼日利亚接壤,科特努与拉各斯相距120公里左右。

从拉各斯驱车到贝宁边境,再乘坐贝宁这边的车辆,到科托努相当便利,两地有飞机直达,坐车或者乘机,如同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了。

如果是想感受两地的城郊和田野风光,走陆路入贝宁是最合适的了。签证提前办理好即可,在非洲国家旅行,"黄本"也是必不可少的,进入贝宁,携带"黄本"入境时备查。
下车后完成出入境手续,从尼国边境跨入贝宁这一端,即刻可以体会到这些不同的人文氛围。
贝宁虽然比塞内加尔小,但是有它独特的风景和人文。达喀尔附近有戈雷岛,科托努附近有"桃花岛"(BAB's Dock),这也许两个城市相似之处吧,还有各自的海滨餐厅,旅居当地的生活,也就不那么乏味了,有挑战,也有期盼,因为可以有寻找自己喜欢的餐厅或者不同的风景,只要有心,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生活里,处处都会有惊喜。 
无论肤色的差异是怎么地明显,如论言语的障碍多么大,亲情在世界的不同地方都是无需言语表达的,一眼可以读懂父子之情,手足之情。
在海边散步的父亲带着蹒跚学步的儿子,也许第一次看见大海,小男孩有点畏惧,不敢靠近海浪,在父亲的带领和指导下,小男孩逐渐对海浪有了兴趣。
不同的日子,在不同的地方,看见不同的人,也可以读到令人满心温暖的画面。
如同在酒店院子里看见的那对父女一样,小女孩比这个海边的小男孩活泼多了,儿童的好奇和天真无邪的好奇心,让人看了无比欣喜。
风景,有时候不是令人窒息的自然景观,也不是波澜壮阔的大海,旅途中的各种点滴之处的小镜头,也是无比令人心旷神怡的。
看着眼前海边父子情深的这个温馨一幕,也提醒着人们还有其他的画面。
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由于生活条件和传统的文化习俗的影响,一些人贩子会把贝宁的儿童贩卖到其他地方,男孩做苦力,女孩做家务,被贩卖到邻国人贩子的首选之地。 
而贝宁的传统学徒体系 ("Videomegon"在当地丰族语言(Fon gbè)中意为“流放的儿童”)这种传统曾经是为了使农村儿童获得受教育的机会,让他们和城里的亲戚住在一起,但也容易让他们成为被廉价使用的童工。
在贝宁的一些社区,贫困人家的孩子进入伏都教(Voodoism)修道院被视为一种教育形式,一些孩子为此在那里度过7年的宝贵时光,与外面的生活脱节,失去了介绍良好教育的机会
随着社会稳定和经济、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这样的噪点画面相信会不断减少甚至消失的。
一天夜晚在酒店大堂闲坐期间,看见一个带着娃娃入住酒店的时尚妈妈,而萌宝一样的娃娃一点都不认生,先是和酒店的一个工作人员热络起来,然后和休息区的另外一个小朋友自顾自的玩耍起来。
在前台办理入住的妈妈似乎遇到了一点小麻烦,房间客满还是什么的,总之在前台沟通期间,这个充满快乐基因的洋娃娃似的萌宝玩嗨得最后赤脚满地跑。
玩到兴起之时,却回头把自己脱下的鞋子放在妈妈的包里,自己在旁边坐着,目光跟随着小女孩到处“跑到”,见到这一幕,忍俊不禁,让人一下子分不清,她到底是个萌宝呢,还是个超级懂事的“小大人”?估计她会说:“我们宝宝们的思维世界,你们大人们莫瞎猜!
虽说紧邻在一起的酒店IBIS和NOVTEL是同属法国雅高酒店集团(Accor)旗下的连锁品牌,不是当地最高级的酒店,但是这里也遇见有当地人举办的私人庆典活动,环境美丽宽敞的院落,还有优雅别致的大堂、酒吧,这里无论是差旅或者日常活动,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旅途中,换个角度,看周围,看当地,有时候,看到不一样的画面,酒店也如此。
在10多年前在奥地利林茨入住的NOTEL酒店,感觉是别致,但总以为不够高档,只因为人家的门头不够开阔,因为旅途,也让自己不再有这些幼稚的想法。有时候,一些5星级的酒店,真不如贝宁的这个酒店。
某个周末,在酒店遇见当地人的婚礼活动,宾客盛装出席的派头,让自己颠覆了当地人街头平民服饰的认识,除了西式服装,这个国家的本民族服饰也让令人刮目相看。想象一下我大汉子民的服饰,在节日或者重要场合了,我们有多少人着本民族的传统服饰呢?
在12月份,正好赶上了圣诞节,科托努的shopping mall 里出售的圣诞树、各种圣诞配件等等,品种繁多,应有尽有的,也再次刷新了自己对于贝宁的认识。
贝宁是一个多宗教信仰国家,贝宁不但有传统的拜物教——在世界上久负盛名的伏都教,也有信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在全国居民中基督教信徒占53%(其中包括25%左右的天主教徒),伊斯兰教信徒占23.8%,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现在传统宗教主要是伏都教约占18%。

科特努街头某处私人住房旁边独自玩耍的小女孩,虽然处在城区,不仅有环境优美的富人居住的社区,一样有普通居民的住宅区,这样的画面,才是立体的。
奥巴马海滩漫步的贝宁人
在酒店附近,一棵椰子树,掉落的叶子,劈开后没有椰汁,自己却是一路兴高采烈地提着椰子招摇过市的走回了酒店,估计当地人看见此情此景,也许会说,”瞧那个傻子,一个椰子就乐成那样!”。  
没有到科托努之前,担心安全,当然任何地方都没有绝对的安全,熟悉了当地环境,认清了酒店周围的设施与道路,一个人从酒店出发到海边绕一圈,也是如平常在家门口的感觉。
在酒店左右两边,有不少其他星级的酒店,沿着大马路一字排开,背向南面的就是知名的海滩,散步休闲的首选之地。
夜晚在酒店院子四周散步,清静得让人忘记了正身处遥远的西非海滨之国。

科特努市区的摩托车一族,最羡慕的是骑手和乘坐的人,都带着头盔。

文明就在一些我们习以为常而又不经意的点滴之间体现的,看见这一幕,不禁再次加深了对这个城市,对这个国家的认识与理解。
科特努市区街头一景,广场砖铺就的路面,如果不是红白相间的路肩,会让人有种穿越欧洲某个城市的恍惚感。
在这样的院落,有种身处世外桃园的感觉,修剪整齐的草坪,远离俗世的喧嚣,在草地上旁若无人独自思考鸟生的小生灵,给周末乏味的早晨带来了许多美妙的活力。
在科特努外观不起眼的NOVOTEL酒店,进入大堂,是另一番乾坤。
虽然没有隔壁5星级的科托努海滨宾馆那样奢华,出门不远就是著名的奥巴马海滩(Obama Beach)的这个位置,也是让旅途多了很多温暖和便利,也更多机会接触当地人的生活画面。
不懂法文,看图片一样秒懂的电话广告,简单明了。
一路经过非洲沿海的10来个不同的国家,在手机电话网络广告上,贝宁的街头广告一点不输邻居拉各斯的气势。
MOOVE的充值电话卡对于短暂停留的旅者来说,也是非常亲民的,网络信号也好。
读书改变人生,教育改变命运,贝宁人民在教育上一样是与世界接轨的。
除了街头设计新颖的销售产品等不同商业广告,在科特努市区时不时见到的这种质朴的宣传出国留学签证的广告,还有留学欧美的各种广告。
贝宁阿波美-卡拉维大学(原贝宁国立大学)和帕拉库大学是该国现有的两所大学,分别位于行政首都波多诺伏和第二大城市帕拉库。孔子学院位于阿波美卡拉维大学((法语Abomey-Calavi))的南部校区,科特努。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尼日利亚的经济首都到贝宁的经济首都,看见女士的护肤类广告,自己也格外上心,不知道是嫉妒人家肤质细腻还是好奇人家的美白护肤品的功效,是否用在自己身上也有效。
科托努港一角
科托努港不仅是贝宁唯一和最大的国际性港口,也是该地区性重要转运港口,到港货物多转口销往尼日利亚、尼日尔、布基纳法索等周边国家。 
虽然贝宁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自2002年以来,贝宁政府以发展转口贸易和鼓励农产品多样化、农业现代化为经济增长点,如今将农业、旅游、服务业定为优先发展领域

科特努某处酒店整洁有序的游泳池,贝宁,这个地处遥远非洲的国家,让人忘记了时空的阻隔。

放学路上身着校服的男女学生正在通过横跨在科托努泻湖 (Lagune de Cotonou)的贝宁马丁路德金桥(Pont Martin Luther King)上,身着传统服饰的成年男人们,从容的奔向各自的目的地。


Life is a non-return journey...
有趣的灵魂,有趣的风景

图文:吴冰-JuneHU

|商务|资讯|咨询|旅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