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敬惜纸字”估计已经早已被许多人丢到历史古籍了。 曾几何时,自己还是在手拿笔和人写信, 而如今很难找到买信封和邮票的地方, 某天只能到邮局买邮票, 被旁边的人揶揄:现在还有人写信? 自己默默不语、付钱、拿了邮票,离开邮局。 是啊,这个时代,写封信问候家人、或者朋友的也许真的少见了。 少见才多怪,这个时代谁靜心拿出笔和纸头一字一句的写信呢? 初中写了很多信,大学也写了很多信, 那个时代信件是最方便感觉最富有温度的问候或者交流或者问题讨教的方法了。 进入21世纪,到处是互联网兴起的时代,也断断续续写了2~3年的信。 自从2001年有了第一个黑白的手机后,写信似乎逐渐成了历史的故事。 自从被旁人有意无意的说了一句后,貌似自己也不敢专程去邮局买邮票了,找到偷懒的借口了。如果说集邮,那些邮票也不至于,由此捉摸了3个问题: 1.我们是因为 “敬惜纸字”而不用纸笔写字了?网络的邮件,那是生意工作的工具,有条件,手写信,或电脑打印也算是生活的一种乐趣。现在有这个条件写信的有几个人?为了生计,忘记了这些。信给父母,也是不错的,虽然电话随时可以 2. 邮票的生意也许真的没有市场了?要不然,邮局也真是的,邮局出售的邮票,怎么不能像报纸在报摊上那样方便呢,还是自己太笨,到邮局才可以买得到?在香港期间,夜晚要买个邮票,寄信的邮筒边就有自助的售票机,选择自己需要的面额和数量,也到方便。至少不担心被人看见揶揄一番。 3. 现在邮票的价格似乎满贵的,国内内陆平信,超出本市的1.2rmb, 本区的 8毛人民币。加上信封,信纸,一份信,也超过1元了,这个网络年代,写信,真的很奢侈。 数码产品协助我们交流,提高了效率,在自己过分依赖它们的时候,别说拿纸笔写信,就是那笔写几个常用的字,时常不会写,还要翻开手机协助拼写出来,再抄到纸头上。想来有些退化的滑稽,还是懒惰的使然,机械性地书写都交给了电脑,大脑慢慢不会指令给手正确的写字了。 即便在台北寄个折合人民币也貌似才2块不到。 跨越红海的非洲长途国际电话也8毛钱一分钟不到, 从香港打回大陆内陆电话也3~3毛钱一分钟, 这样的网络数码时代,效率、便捷是首选,谁还会买邮票来写信? 自己是无论如何达不到“力透纸背”这番境地,唯有真的做到”敬惜字纸“,不妄言、无赘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