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经大屿山起飞后,自己似乎一点都没有担心首次独自前往的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且不是每个人会英语交流的陌生的地方;南部非洲安哥拉后,自己以一颗无知者无畏之心再次出发,在飞机上一路看了3个港产的电影和一个讲的印度女孩故事的电影,一共吃了两顿飞机餐后(具体空乘发了几次不知道,飞机上如果邻座不是那么胖,就看电影和睡觉,若邻座颜值等影响观影的,则拿起毯子蒙着头直接从起飞睡到落地,10多个小时飞机上从不乐意吃饭,除了睡醒要水喝),然后经迪拜转机飞越红海的,然后以准点GMT当地时间1点半左右到亚阿迪斯阿贝巴的国际机场(Bole),过边境,照相打指纹,很快Ok , 出机场也要过X机检查行李,算是一切顺利的到了机场到达大厅;开始寻找酒店的接机柜台,BOLE机场到达大厅整个比较宽敞,也有不同酒店的柜台,看到自己AGODA上预定的酒店接机人员的一个西装笔挺帅气当地小伙子,与其确认信息、打了招呼,他说还有一个人一起,等了一会,一个衣着华丽的非洲某国大婶出来了,两个人一起同车随司机15分钟左右到酒店,到酒店是GMT在当地的时间2点半。(埃塞的当地时间和这个时间不一样)。 在酒店进去大堂之前,行李先要过X光检查仪安检,此后每天的进出酒店,随身的包,无论大小,也是继续过安检,这样到让人放心了许多。在安哥拉和刚果的时候,环境也安全,酒店没有特别的安保或者检查,内心里不知道怎么还是略略地担心着什么。拉各斯的酒店,只要马路和入口隔了个栏杆,或者门口的保安看着让人多了些保障的感觉,有偏题了;第一次到达埃塞首都,从入关到接机到酒店,一个人,靠着酒店和当地人员,全部安排得稳稳当当的,不知道是自己此前在埃塞首都的BOLE机场转机期间就瞭望过亚的斯亚贝巴市,对她是充满好奇,还是感觉这个有着3000多年的非洲独一无二的国家有着心里和文化上的安全认可?以至于刚到的第二天早晨就和租来的当地司机随车一起出了市区。 提到埃塞俄比亚,也许不是每个人都熟悉的地方,提到咖啡故乡,提到非洲选美大赛、提到长跑运动员格布雷西拉西耶,大饥荒(Wollo Faminesin),我们会联想到东非大陆上的埃塞俄比亚这个国家。以至于即使到现在提到非洲,我们首先联想到也是干旱与饥饿,也是和这个国家曾经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特定时期的生活有密不可分的渊源的,虽然那个大干旱大饥荒时代迄今也还是人们心中的一个难以抹去的痛苦疤痕。 埃塞俄比亚约有3/2是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为此在19世界时期埃塞也被西方人比喻为“非洲的瑞士”或“非洲的西藏”;以狮子为国家象征的这个号称被”太阳晒黑的国家”,同时享有“非洲水塔"之美誉(当年的干旱饥饿更多也许是历史和上天等原因的产物),现在修建中的著名水电项目的复兴大坝(Grand Ethiopian Renaissance Dam)位于埃塞本尚古勒-古马兹州的,为此埃及与埃塞俄比亚之间也是瓜葛不少;埃塞也是基督教传说中圣物约柜的保管;但埃塞俄比亚的宗教信仰是独特的埃塞正教,完全不同且独立于基督教等派别,关于这点,当地的商业人士寒暄中介绍埃塞的文化时也尤其强调不要把“埃塞正教”归于天主教或者基督教的任何一个教派。 首都YOD Abyssinia的民俗文化演出 无论从种族、宗教还是历史上,埃塞俄比亚是非洲一个非常独特的独立国家,抛开3千年的历史不说,有着“非洲之角”最稳定的之声誉国家;也是从没有被西方白人殖民统治的国家,不同时期的皇帝,在抗击意大利入侵的时候,为国家的独立而战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战果和成绩,包括在19世纪末第一次意埃战争期间孟尼里克二世(Menelek II) 领导埃塞人民击溃了意军的入侵;二战期间的海尔.塞拉西(Haile Selassie I)皇帝领导的全民抗击意大利侵略、亲自操作机关枪阵前杀敌,流亡国外并最终成功收复失地,保持了国家的民族独立和文化独立。 即便埃塞这个国家在现在也不是富裕的国家,这里的人给我的感觉更多的是热情善良和纯净眼神,即使现在生活不很富裕,但依然坚强和勤奋,也自信;脸上看不到幽怨和自卑的表现,给他们拍照不会担心换来恶意的动作回应或者不友好的咒骂。 在埃塞第一次短短一周左右的时间内,通过从外面找来的司机和其车辆的协助,开车带我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某天告诉他,想去市中心(downtown)看一下, 司机却真的把我带到了一栋名称叫做”Downtown” 的大楼附近,周围稍作停留,只能作罢,不好意思说他带错了,也怕让他感觉自责或者其他负面情绪,然后打道回府,到酒店,也发现热闹非凡,赶上他们一个什么全国性的舞蹈PK大赛什么活动在酒店举行,自己从房间搬了个椅子,在走廊看一楼舞台处的表演,惊叹于那么小的小孩是那样的能歌善舞。 首都街头的亚的斯亚贝巴大学门口一角及教育部大楼 由于现在的首都是在1888年孟尼利克二世建造的新都城,迄今也就100多年的历史,虽然不算悠久,也许会没有太多的人文历史或者自然景点;现代建筑主要是办公大楼,包括非盟( The African Union)总部、联合国非洲事务处的机构也都设在亚的斯亚贝巴。 在埃塞的时间既漫长也飞快,在之后的某天,司机很热心的向我介绍了他们的国家博物馆,并主动当导游,帮我买票,参观了博物馆;之后也很热心开车的特地绕了亚的斯亚贝巴大学绕了一大圈,由于天色渐暗、天气也开始不太好,司机的英语也有限,遗憾没能到校园去走走,感受这个国家未来精英的学习氛围,只能一切返回路线随司机安排,关键是总能保证在和他事先说好的时间返回酒店,次日早晨他也会准时出现在酒店门口,也不会主动多收一分超时费用。 在埃塞首都的亚的斯大学(Addis University)是该国最好的大学,这所大学之前还被称为“海尔.塞拉西一世大学“,在1961年,埃塞当时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就将Guenete Leul宫殿拱手送给给大学,作为大学的主校区。 在埃塞迄今,迄今为止可以感受到,海尔.塞拉西皇帝在老一辈人心中还是有不少分量的,谈到他的死亡原因,当地人也说,相信皇帝是被谋杀,而不是病死的。虽然人无完人,功过就由时间的客观记录,西方的记记者当年拍摄的皇室成员以肉味狮子等图片,也只是当年的一个局部片段,关于皇帝如何死去的,在”The State of AFRICA”这本书里的有相对完整的描述。 整体而言,埃塞的生活物价水平不算高,国内的人民币简洁这算成比尔,也是可以当作一会“伪土豪的”。在埃塞期间没几天后酒店的食品吃腻了,如是请司机带我去超市,那位不会太多英语但可以感受到无比友善的司机竟然也一路通畅的带到了我想去的超市,自从downtown之含义跑错后,第一次去大超市也担心把我带错了。现在想来,那些在路上开错路的场合,也基本都是自己告诉了他错误的地址或者表达不清楚,跑错了,这个不能怪司机。 记得到达埃塞第一天,在抵达在酒店入住好后,到楼下大堂换钱,请人办理当地电话卡,需要登记才可以买到,给了钱,不多久帮忙把卡买回来了,同时安排确认好租车的司机等姓名及车号,一切那么自然轻松祥和。在入驻酒店后,开始第一次踏入埃塞首都城市的首日生活,街头感觉很熟悉的非洲国家街头的人群或者道路,但又有些不一样,楼房感觉更加新、更加亮丽些?同自己在巴士公交车上看到的中银国际保险的一则广告词,“改变就是生活”,勇于打破,改变就会带来新的生活。考虑太多,也许会失去了前进的勇气;如果自己只身到埃塞商务考察的时候,考虑太多安全因素,没人接机、酒店业不知道安全如何、没车没司机等等,万一司机把我拉到某处扔下不管怎么办……事后回过头来看,发现这些不少都是过分的杞人忧天了。感谢善良的埃塞人民,这一路也这么安安稳稳的完成了埃塞的第一次探路之旅。 在埃塞停留期间,能深入体验当地生活的时间不多,就从刚才提到的国家历史博物馆慢慢说起了,看看这个有着3000多年文化历史的国家的人文及生活等等,一叶知秋,亦或有着320万多年历史的人类之母Lucy的骨头化石也会告诉我们这个神秘大地上过去几千年的故事。当时司机和提到的时候,巴拉巴拉很热情地介绍了很多,他的当地话和英语混杂在一起,总之是这个地方值得去看看,这期间我听得最懂的出现过数次的就是”Lucy” 这个词,激发了兴趣,心想“谁是Lucy?”,某个周末下午外地回来后去了趟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Ethiopia)。 进入国家博物馆的门口,车子要安检,人和随身携带的物品也需要安检,几个女性白人被拦下车安检,我和司机的车到了检查的时候,我也想正好门口下车,多瞅瞅,可惜无奈的是:人家手持便携式安检仪的安保人员,往车里瞄了一眼,却挥手让车直接开进去了。很是遗憾,自己没机会下车和那些白人一样看看门口的安检等情况。同时自己心理安慰到:也许我们国人在这个国家真的是有良好的口碑啊!暗自骄傲一下,期待这种骄傲可以一直保持下去,我们的言行举止可以一直在他们当地人心中维持住良好的形象而不被打破。 车进了博物馆大门后若进入博物馆内参观,则需要购买门票,不贵,估计10个比尔/张,当时司机主动跑在前面掏钱买的票(后来出了博物馆另外给了他100比尔当作特别酬谢和门票);进在博物馆一楼左手边有个专门的售票口。 当从车子开入博物馆庭院开始寻找什么高大雄伟的建筑那一刻到被带到一处很矮旧的3层楼房面前,有些略略地失望,心里纳闷和嘀咕:National Museum?!这和我理解的国家级带的博物馆相差太远了点吧。不过整体上,这座地面三层楼的建筑业散发着历史的气息。虽然没有想象的”National Museum国家博物馆”那么大,看完后让人也不禁感慨诸多,在博博物馆里,可以看到不同的服装、古物、器皿、武器、农作工具、绘画、以及埃塞俄比亚的宗教活动内容等美术作品等,向观众描述了人类在非洲的起源和发展史、埃塞俄比亚发展史和文明史。 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一共分为四个展区,分布在地下1楼和地面3楼的4层楼里面。 地下1层: 古人类学和史前文物展览。 地面1楼/前阿克苏姆(Axumite)王国」~20世纪考古及历史文物展览。 二楼/传统与现代埃塞俄比亚艺术品展览。 三楼/人种学收藏展。 不愧是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国家,进入博物馆,让人有亲近感的是一楼大厅放置的导览图,这个国家虽然和美国当年走得很近,但是英语标注却也是地道的英式说法,楼层对应的Ground floor, 1st Floor, 2nd Floor分别是我们所说的1楼、2楼、3楼。记得某次在某地,人家告诉我是 2ndFloor, 然后这个急性期不等电梯,一口气冲到了3楼(2nd Floor),然后懵了。 在遥远的东非大地上的古老大国上遇到如此现代又熟悉的英语,对刚才进门略感失望的博物馆又逐渐恢复了当初期待的热情了。整个博物馆里从远古时代的古人类的骨骼化石到近现代的埃塞历史、马列共产主义运动、还有宗教等油画等都有精心的陈列,也许没有我们眼中的奢华大气,但是博物馆的每一个物件,每一个介绍,都让人可以体会到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无比的文化自信与骄傲。 这也是和非洲那些个被殖民过的50来个国家的人民给我们所带来的不一样感觉,即使二战后不少非洲国家独立50~60多年来,也有些人的内心里还是对前宗主国的白人们充满敬畏的。这类似的情况在某机场的初步检查时自己也再次切身体会过,也是进某国机场,先有安保人员检查护照和机票,我被拦下看我的护照,用法语示意向我要茶钱,后面来了个白皮肤的西洋人,当地安保人员瞟了一眼白人的护照,让他进去了,然后继续翻看我的护照,见此状,无名之火来了,自己一把夺回护照,直接进了机场,还八卦回头看,安保人员真的又拦下一个亚洲面孔的人(越南人,当时八卦看了对方手中护照不是我们的同胞),而非洲诸多国家的当地人他们可能认为亚裔面孔的是中国人。 又跑题了回到埃塞,至少在机场,进出机场都没有如此的尴尬区别对待。在首都BOLE机场尤其是难得是机场里还有亲切的中文标识导语,眼睛在异国早已习惯了机场的英文,第一次看到中文,内心应该是默默自豪与开心的,这也许是自己敢独自一人,无任何熟人或同胞协助下出入在亚的斯亚贝巴等大街小巷的原因吧;生活里,有时候是需要一点“无知之勇”的,从“无知之勇”然后再慢慢回归理性之忧。 在埃塞国家博物馆的庭院里,有不同的石头雕像,一个却孤零零落个的在树根脚不, 埃塞人民自有其评判的标准,因为不希望再有"red terror"这种悲剧上演。 “NEVER, EVER AGAIN” 思维又神游了,赶紧回到埃塞国家博物馆参观了,在这座总计4层的博物馆里,如果英语没问题,就算不用导游介绍,也可以略知这个国家的文明、文化等发展历程还有人们的日常生活,因为每个展品都有埃塞当地语言及英语这两个双语解释,同时也可以领略埃塞俄比亚本民族国语(阿姆哈拉语)的魅力,每个文字,像个图画,很好看,虽然看不懂。 记得此前某次在埃塞转机,为此还特地做贼似的拿了机上一本埃塞航空的杂志(因为飞机上给旅客的毛毯、好看的金属餐具、杂志等一般不拿,也不乐意拿,不属于自己的,拿了总感觉是一种”偷窃”), 而埃塞航空提供的杂志,因为里面有漂亮的埃塞文,自己就拿一回了,用孔乙己的话说,读书人的事,借书不能算偷书;”Go west ,east, home best“,旅途自我阿Q一番,那本埃塞杂志于是一路从东非飞到西非大陆之端,再又飞回遥远的东方。现在想来,在埃塞的时候,没有买基本当地的文学书籍等,也是一种遗憾,只知道关心路边的水果吧(Fruitbar)和买吃的了,当然一直没忘记一杯杯埃塞的咖啡,毕竟是众多人认知的咖啡发源地,咖啡更加不能少。参观完博物馆,没有在庭院里找到可以喝咖啡的地方,倒是感觉略略失望,但也高兴,至少不像我们的故宫博物院,某年为了某个咖啡馆的入驻在网络上引起众多热议的,归历史的就归历史,归日常人间烟火的就在人间烟火之处寻找吧。 这座国家博物馆的管理服务水平,具体评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也许感觉不一样。对自己而言,已经非常棒了,没有奢华的装饰,但简朴中散发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还有人文气息。尤其是没处都可以拍照,可以拍照,可以拍照!对于我等非文物和历史专业的人来说,参观完,不理解的物品,拍个图片,回去可以继续饶有兴趣地补脑学习,了解古人类在非洲的生活的一卸蛛丝马迹,这些在心理上的震撼意义可能更高于视觉观感上的触动。因为作为人类的一员,我来自哪里?到现在自己似乎也是朦胧不清的。 下图右上角是博物馆陈列的埃塞西奥多二世皇帝(Tewodros II)的武器 (包括盾牌、宝剑等),在1868年被E.Roberts上尉持有,上尉的家族之人后来将武器交予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在1985年2月,肯尼亚将其归还给埃塞俄比亚。
也许数字上的金钱并不能说明谁比谁富裕多少,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对于文化的认知、历史的尊重等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对博物馆的重视及管理和服务水平上来了。历史文物古迹的本应该不是锁在保险库里,而是更多地让人从一件件历史物件中认识过去,珍惜自己的文化和幸福生活。角度不同,认知不同,这个又扯远了。 埃塞博物馆的每件展品像在向我们这些“来自未来”的人倾诉这个古老国家一路风尘仆的到现代这期间的所有点滴和故事;还有我们人类的前世今生,因为在这座博物馆保存有被视为现今最早的人类祖母——轰动世界的露西(Lucy) 骸骨,地下室展厅的骨骼是化石复制品,听说Lucy的骨骼化石本尊之真品被美国借走了。 当然,除了发现大名鼎鼎"人类祖母“Lucy骨骼化石的复制品等这些珍品,国家博物馆还有油画作品、皇帝时代的服饰、”龙椅”等也值得一看。 因此看完人类自己的祖先什么样子的,从位于地下1楼的人类古化石陈列位于地下室回到埃塞国家博物馆的地面一楼,包括阿克苏姆(Axumite)王国时代前到20世纪的人类学及考古学的物品;有皇帝时代及王室物品的展览,包括皇室贵族的服装、盾牌和刀剑、昔日皇帝的宝座、阿克苏姆(Axumite)王国时期的金银币等物品,从展品的上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做工及精致程度了。 在大厅1楼参观完王室等近现代物品,上楼梯到2楼,这里主要关于埃塞的传统与现代艺术作品展,包括美术绘画艺术品;尤其是充满近现代感的画作,包括这幅“共产主义来了”、“逃荒路上” 、《圣经》故事“最后的晚餐”等大家日常熟知的主题绘画。 里面还有一副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斧子镰刀之类的构造,见上图),让人以为是穿越到了中华大地。听说这幅油画所表达的故事是1974年初,门格斯图(Major Mengistu Haile Mariam)领导成立的“Derg”废黜了亲美的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Hail Selassie I)建立亲苏的社会主义国家。关于埃塞俄比亚人民如何抗击意大利的入侵,流亡贵国的末代皇帝如何打败意大利,塞拉西皇帝晚期的奢靡生活、大干旱大饥荒(Wollo)等故事;还有门格斯图时期的统治和内战及与索马里的战争等,埃革阵从北部发展壮大、依照慢慢农村包围城市击败亲苏的门格斯图军政权的历史,就不在这里赘述了,这些内容在电视,书籍(例如雷沙德·卡普钦斯基所著的《皇帝》等)或者新闻故事、网络上到处都可以看得到。 海尔.塞拉西被人民尊为“埃塞俄比亚之父”,享有“战士皇帝”、“伟大的皇帝”“非洲雄狮”的盛誉。 在博物馆2楼看完书艺术等文化展品后,继续拾阶而上,沿楼梯到最高的第3层楼,可以看到关于埃塞民族文物藏品:里面陈列埃塞俄比亚这个农业为主导的古老国家在农业时代的陶制品工艺、古代人们生活中的器皿、织布机,还有石雕、青铜器等物品;里面有一个狗猎鹿造型的油灯,看上去也散发着那个时代浓浓的生活美感。 虽然整个博物馆不算大,但每件物品对我来说都是很难得的认识这个古老国家的鲜活的教科书,超越了时空的阻碍、也超越语言的障碍,静静的看着和它们对视,远古时代的日常生活或者金戈铁马的流离失所的场景,如同画面慢慢展现在眼前。 即便没时间或者时间短促,来不及到这些原始部落,或者北部的人文历史地方,也匆匆没时间慢慢看国家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就是去一下首都的民俗文化村(YOD Abyssinia)选一个靠近舞台的桌子,观看当地特色的歌舞表演,在台下就着咖啡和爆米花,还有烤肉,跟着原始的鼓声,在当地美女的歌声的倾诉感受古代居民及原始部落的生活及风俗文化,有吃、有喝、有看、有听的,也是一种难得的生活与文化体验。 在这个国土总面积110余万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26位,拥有1.018亿有余的人口(其中15~64岁的年壮年占比53%左右,14岁及以下的青少年约占比43%左右)非洲大国里, 除了过往的悠久历史的印记和抵抗入侵硝烟、街头醇香的咖啡、国食英吉拉等日常事物,埃塞的故事还有很多,浓缩在博物馆里的也许只是3000多年历史长河里的一部分, 在博物馆之外,在位于埃塞南部的奥姆河谷(Ome Valley)探访神秘的原始部落,也可以看到这个曾经的古老高原民族的人们是如何一点点步入现代文明的河流;迄今为止,这里任然保留着最为原始、原生态的部落,还有一些另现代文明社会不可思议的庆祝仪式,例如苏尔玛原始部落Donga fighting多戈加/长棍比赛(听说打死不偿命?), Mursi部落女性的盘唇习俗(吃饭多不方便?)、哈默尔(Hamer)部落的男娃成年礼的跳牛仪式(bull jumping)及其开始前的鞭笞女性后背至血淋林的仪式等;还有各具特色的 Banna 、 Konso 、 Karo 、 Dasanech 等数十个原始部落各具原始的神秘之特色。 另外地球上最热的地方Denakil 沙漠(1月份适宜前往)、人烟稀少的Erta Ale活火山(火山顶部的岩浆湖是地球上五个岩浆湖之一),Dallol火山及、号称末日战场的Dallol地区有着外科幻世界一样的奇异地貌;还有北方高原上的古老的驼队,被称作非洲的耶路撒冷的宗教圣地拉里贝拉等众多历史、自然、人文和宗教等地方,也是值得对此有兴趣的人们去一睹自然鬼斧神工造就它们的神秘又神奇的风貌,这些也都在埃塞俄比亚这个神秘的古老国家看到这些神奇的景致和文化魅力。 后记 在离开埃塞前往吉布提的飞机是早晨的航班,约好司机当日早晨5点半左右到酒店门口,一如既往的准时出现在门口,早晨6点不到出发,6点04到机场,时间很早,告诉司机等办理登记手续后再离开,同时给了额外的超时费,担心航班取消,大早的没车辆返回酒店。等办理了登机再给他电话,他才离开,这期间他一直等着电话。异国他乡,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和友善,不在于多么惊天动地的雪中送炭的救援或者救济什么的,也许更多的是在这日常点滴中了。 图文及编辑:吴冰-JH2,若有文字或习俗等冒犯,请联系作者删改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发表你的观点 一个思想和一个思想碰撞,会有更多思想火花 六月瑚的微信号 :JuneHu_JuneHu Life is living with optimist mood and great lov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