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航空客运 从香港到重庆,空中飞行距离约1200公里。当时的民航飞机飞行时间约6小时,航空公司服务的内容大抵如现在相似,预订机票、办理登机和行李托运、机场班车接驳旅客到达市区所住招待所门口等。 抗战期间的民航班机,从香港到重庆,选择夜航飞行,避开敌人的袭扰。在战火纷纷的年代,对于那些勇于旅行的人士而言,只要有机会,依然阻止不了李孤帆飞赴大西北旅行的热情,在他的杂记里,只言片语提到了当时的国府建设西北的计划。 在西北和西南旅行期间的航班,除了因为多警报的因素,航班日期不定,等候航司工作人员通知外,其他因素也不影响旅客为了一个机位而托人预定,15个座位的航机,因此,出现一票难求、超卖、机场甩客的行为也是见怪不怪; 当时可以通融的是减少携带行李,让超卖的客人一起登机,这点有些令人啧啧羡慕,不像现在,去晚了的乘客,遇到超卖,在机场只能改签作罢。 在抗战时期,民航客机执飞,航空公司在起飞前一天需要报告防空司令部办妥相关手续,否则起飞当日司令部会派人在机场查问,航班是否能开出,取决于当日通融办理是否被接受。 港九的飞机到重庆,第一段航程飞行3小时15分钟,经停桂林50分钟加油后,继续飞行3小时5分钟后抵达重庆, 上午11点40分飞机抵达重庆机场后,空中飞行时间6小时40分钟。 到达重庆机场后,航空公司亦有汽车安排接送客人到市区,只是需要久等1个小时以上,李孤帆自己雇了轿子到市内找旅馆。 飞机在香港起飞时凌晨四点十分,为的是乘黑暗中飞越敌人的防空线,避免敌人的袭击。 坐着在飞机上俯瞰港九,两岸的灯光星罗棋布,不是在黑夜飞越港九的夜空是欣赏不到如此优美绝伦的香港夜景,时空跨越80余年,当初的夜航看到的风景和现在的大概没有实质上的差别。 搭乘渝哈线到兰州,中间经停西安,中午12点25分西安起飞,下午2点45分开始降落到兰州机场,飞行时间约两个半小时,到达兰州机场,招待所有职员接机,欧亚公司有汽车到市区的招待所。 航空公司的运营模式大抵和当今的类似,机场巴士载客到市区主要的酒店门口。 渝哈线专机隶属民国交通部,委托欧亚公司代管,飞机载客位十五个,容克斯三发动机,出发当日,航司职员迟到,公司职员家属行李可达八十五公斤,另加像个小孩,皆免费;每个乘客行李限重十五公斤,众人打抱不平,经过一番争论,所有超重行李,一起登机,结果是起飞延误。 从成都出发到西安,早晨9点10分起飞,12点05分到达西安,空中飞行时间两小时五十五分,飞机上的有乘务员,“飞机的侍者把窗帘放下,不许搭客看清机场的位置和环境,大概是国防的关系吧。”在飞机上俯瞰四川的山田,“全如花布的图案,深浅有致”。 从香港飞重庆,李孤帆赞叹“在没有航空线路的时候,哪能够如此迅速”。 在西北的河西之旅,最苦的一段要数夏河、临夏之行了,他和友人雇了两顶驾窝子,坐驾窝从兰州到夏河,耗时5天,相比从香港到重庆,从重庆到兰州,飞行六小时即可抵达。 作者感叹是吃了交通不便的亏,途中还要住宿不堪领教的店。 回归到现时的旅行,倘若是要到达一些非常规交通可以到达的地方,沿途的食宿相比也是各种挑战。 民国时期的公路客运 民国时期的公路客车运输服务已经有了相当的体系,无论是李孤帆的旅行游记,还是知名文人沈从文等在旅行中,均对此有记载。有城际客车运输业务,也有成渝公路线上的近乎公交站点式的经停多站的客运服务。 沿路行驶过程中的路况、司机管理、道路维护等公共交通管理遇到的问题,李孤帆作为一个银行业从业人士,也作出了自己的畅想建议,包括如何管理司机途中私自上客、改善客车司机懒惰的建议、出车前的车辆检车养护、沿途设立修路站和养路工等,这些放在今天的公路运输管理上,也大同小异。 抗战时期,西北公路局管辖的汽车客运业务是由购买自苏联的货车承担的,敞篷的且没有座位,李孤帆通过兰州邮政管理局李杰夫局长等友人介绍等得以获得一个与司机邻座的位置,为此他感叹这无异于是搭乘“从前平沪通车时的万国卧车了”。 兰州到西宁的顺风车 从兰州到西宁的旅程,公路是唯一的选择,汽车的选择不多,还受制于汽油的供应,“公路局只有敞车,亦无小包车出租,其他机关虽有自用汽车,但汽油无从够得,借车也就枉然”。 幸运的是,李孤帆在友人的介绍下,李孤帆随青海省政府谢慈舟委员、新任民政厅郭立亭等人一起一路颠簸,得以抵达西宁,这一路的食物靠随车携带的米饭解决,住宿凭西北公路局的介绍信在永登招待所歇夜。 携带着一路跟随的旅行床和被服,李孤帆随着一行车在4月29日早晨7点30西宁出发,抵达西宁已经是次日下午6点25分,到达西宁后,由当时的中国农民银行熊木土经理等友人接待,入住昆仑大旅社,晚上7点在旅社用餐,然后海清池洗澡,这些活动行程一如我们时下的活动,一路颠簸后,少不了接风洗尘的节目。 河西之行返回兰州后,与中国银行等友人前往兴隆山,搭乘中央银行的大汽车,先到公路局取路签,供途中的驻军查验并检查乘客,路途平坦易行,兰州城出来,距离兴隆山60公里的路程,车行2小时,早晨9点半到达。 在重庆返回成都的旅行中,李孤帆听取了友人的推荐,这次没有乘坐飞机,而是搭乘汽车,行程时间不过两天,公路沿途的风景和人文面貌等这些是在飞机上看不到的。 出门在外,朋友多了路好走,这次李孤帆搭乘的汽车不同于以往公路局运营管辖的客运车辆,而是搭乘邮车,此后重游西安(西京),也是循此法。 在民国时期已经能搭乘邮车旅行,也是羡慕至极。 李孤帆通过拜见东川邮政管理局的周云东局长,获得他签发的邮车乘车证,11月8日邮车早晨6点出发,次日下午5点抵达成都市内;一路行驶经过璧山县、永川县、荣昌县、隆昌县,傍晚6点到达椑木镇。 邮车在椑木镇搭乘渡轮过沱江后抵达内江县,当时为成渝路上最富饶的县城,“电灯、电影、戏院、歌唱应有尽有“, “中、中、交、农四行和川省较大的银行,均有分支行或办事处的设置”,内江在当时的商业经济繁华程度、战略位置上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李孤帆随邮车宿内江一晚,11月9日邮车又是早晨6点内江出发,一路经过大片蔗田,经过资中、资阳县、简阳县等地, 从成都东门外大街和城内街道走了近一个小时抵达西川邮政管理局的停车场,成都市区在1939年时的道路破损情况,可以想象,大大小小的坑洼是少不了的。 重庆-北碚的车船之旅 重庆市区的两路口汽车站搭车到北碚,一路经停16个站点,均沿成渝公路和北碚之路而设,沿途的一些站点的公路临水傍山,十月底的重庆,山青水碧,偶有一两棵满树红叶的枫树点缀其中, “万绿丛中一点红”,民国时期的银行业金融人士的山水情怀跃然于纸上。 重庆到北碚的公路全程七十五里,耗时3小时35分,搭乘民生公司的轮船行程六十里,耗时3小时30分, 无论是西北的兰州郊野游,还是重庆北碚游,书中作者的行程规划也是颇有讲究的,一程水路,一程公路,感受不同的风景和体验。 民国时期的铁路客运 在西北、西南辗转于重庆、成都、兰州、西宁、西安等地期间,李孤帆搭乘客机的次数远多于火车的次数,唯一记录搭乘客运列车的是成都坐汽车到宝鸡后,宝鸡到西安这段的行程。 在1939年11月中旬,李孤帆和友人叶俊发两人一起从成都到西安,先是随邮车走了4天的公路,累积行程840公里,渡罗江、嘉陵江、褒水、过秦岭,途经广汉、绵阳、梓潼、广元、宁羌、褒城、汉中、留坝、宝鸡等30余城镇,然后乘陇海铁路西宝段赴火车到西安,慢行火车160余公里经停15站,耗时6小时左右。 在搭乘邮车到成都途中,看见因为抗战而停工的成渝铁路, “沿途见成渝铁路的土方、桥梁和涵洞,均已修竣,铺上路轨,就可行车,闻因材料多作成昆铁路之用,致成渝铁路未能观成,惟政府权衡轻重,不得不先行完成西南国际路线,也未可厚非呀。” 修建工作中断11年,到1950年6月,再次开工建设,两年后成渝铁路在1952年7月建成通车,不知道彼时的李孤帆对此是否感概;在抗战时期,他也清楚地知道,“今日即要加紧建设西北……,并力先从交通下手做去,其他的建设事业,自然迎刃而解了。” 民国时期的旅行方式,一样的都不必现在的少,除了风景和速度不一样吧。 |悦旅|美食|美景|美心| 图文、编辑:JuneHU/吴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