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呆了太久,心如困在笼子里的鸟,只想出去放飞一下,在山林里沉寂一下,给烦躁的灵魂放个假。 看德意客在群里发了珍珠谭的线,心弦被挑动起来。这是我最开始户外的地方,有过太多美好的回忆。只是那时正青春韶华,意气风发。现在已是油腻大叔,不堪年月的摧残,变得老气横秋,再回去走一走,或许别是一番感受,于是决定下来,报了名。 周六,天气阴沉沉的,虽说天气预报里讲,今天鲁山没雨,心中仍是忐忑,担心行程泡汤,白跑一趟。经过舞阳和叶县,车窗外,星星点点细雨一直下着,心中更不安了。 在下汤下了高速,早已不见了雨水。路上的坑洼之处,充满了积水,显示着昨夜秋雨的肆虐。我们也没有更多的选择,走一步说一步吧。 时间很宽裕,我们便在文殊寺稍作停留。那四棵两千八百多年的银杏树生机盎然,经过雨水的冲刷,显得更加青翠。骤然而降的气温和深秋的冷雨,暂时还没有对它们产生影响。 到达停车场,云层还是很厚。远眺,青山如黛,峰峦苍翠。踩在路上,路面多含沙石,并没有泥泞,我们便决定继续先前的行程。去的时候,走好汉坡,和我们当年行走的路线不同,心中略有遗憾。 收拾好行囊,我们一行六人,沿着山间小路出发。路边的树叶青黄交错,黄的还少些。路边的柿子树、沙梨树,比果园的果子小,有很多已经红了,只不过多在树梢高处,我们够不着,只能垂涎三尺了。草已干枯了一些,路边的山石上,丛丛簇拥,黄色的山菊花点缀着深秋的旷野。 微风轻许,饱含着湿润,带着几分清凉,让行程变得惬意。大家边走边聊,感觉到如同散步一般。 到了好汉坡,路变得狭窄、陡峭。有些土质较多或落叶集中的地方,脚下开始湿滑,走得也艰难。对我而言,还构不成挑战。我有过更大的挑战,加之,平时经常长跑。这次,背负也轻,走得比较轻快。不时,还能对别人伸以援手。更多时候,还是一个人跑在前面,感受自然的魅力。 在山坡上行走,没有什么风景,都是高高矮矮的树。枝叶还很茂盛,密不透风,中午的时候,太阳从云间探出头了,阳光只有几缕能照在身上。尽管如此,还是让我们兴奋起来,赞叹自己的坚决,没有因为一时的动摇,就放弃今天的计划。 我们几个人的体力还好,老德的同学小米,头一次来,摔了几跤,黄色的裤上沾满了泥,显得比较狼狈。大家连拉带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渐渐地,背上的汗浸湿了贴身的速干衣。走着还好,身体一直散发着热量。一停下来,放下包,山间的冷风吹着,身上马上变得冰凉。如此,便不多歇息了,慢慢地走着。 山上的路,不过上山上山。没有风景,只有风吹树叶“沙沙”的响声,显得沉闷和单调。偶尔,走在坡上,透过树隙,看到对面山上的瀑布,象银带似的挂在山峦上,便开心起来。甚至还看到了隐藏在山谷中的大佛头像,更是意外的收获。 快到莲花盆时,有一段山坡比较陡峭,需要拽着树或是石头方能下去,很是费了一番气力。好在路段不长,顺利到达目的地-莲花盆。 今天,就在这里扎营了。十六年后再来,莲花盆已改变了许多,原来就是一间小屋,和一处平台-当前我们扎帐篷的地方。如今,建起了一片房子,各种酒瓶堆在一起,垃圾满地都是,昔日的人不再,物也非,让我叹息不止。 早已过了午时,大家开始准备午餐。我们几个,早早拿出了酒,喝了起来。没有酒杯,大家拿出来茶盖、舀子、茶盅和装炉头盒的盖子,碰起杯来。几杯酒下肚,人暧和起来,再喝,便醺醺然起来。 下午,乘着酒意,和旺哥一起到莲花盘下看瀑布溪流。山路崎岖,人走得踉踉跄跄,慢腾腾地下到水边。一条银色的瀑布挂在眼前,在风中显得飘逸、灵动,让人的眼光一下子挪不开了。也许,只有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才能保持得完整、原始吧。躺在溪边的岩石上,听风、听瀑、听泉,对灵魂是一种何等的洗涤和净化。 回到宿营地,准备晚餐。 夜里,松风如涛,夜月如水,喝酒、聊天,人生趁意,不过如此。不知不觉,喝得多了,躺在床上,一下就睡着了。半夜被尿憋醒,跑到外面。只见圆圆的一轮明月孤独地挂着,皎洁的月光透过薄薄的云层,照亮了漆森的夜晚。下面的山峰显得幽深、清冷,远处,不时传来不知名的鸟的鸣叫,让人感到沉寂和紧张。我不禁抱紧了膀子,快速解决问题,跑回去睡觉。接下来,一觉到了天明。 昨天从莲花盆返回时,我的登山鞋底掉了,向导老陈让人从山下给我捎上来一双军胶,等待的时间较长,九点才从营地出发。 从莲花盆旁的瀑布边缘攀爬上去,山路格外陡峭,人的身子紧贴崖壁,拉着树藤和石壁边缘,脚踩着石缝才能上去。再往上,没有了路,以前山民使用的梯子已朽烂。想上去,要么从陡直的崖上爬过去,要么从旁边的石壁切过去,人如悬在半空,不论哪种,都是惊险万分。我心里捏把汗,抠着石缝,先爬了上去,到崖壁顶上,身上都是汗。 上了崖顶,穿过一片稀疏的树林,一条清澈的小溪出现在眼前。沿着溪流一路追溯。清溪潺湲,泉水在石间静静地流淌。不时,有一个个青色的深潭出现在眼前,就象点缀山谷的珍珠项链,被明亮的小溪串联起来,这或许就是“珍珠潭”得名的由来吧。高处的瀑布落上来,哗哗地响着,轰地落入水中,溅起雪白的浪花,如同冬日里的飞雪。山间的树大多已枯黄,但在水渚之处,仍不时见到青青的芦苇,枝叶葱茏,在深秋里展现着旺盛的生命力。 今天的风景很美,我们一直绕着溪流在走,反复地过溪,两人掉到了水里,鞋子都湿透了。阳光暧洋洋地照着,让艰险的行程变得轻松。溪上或是险峻的崖边,不时见到山民用树干搭的便桥。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山中探险的旅人。有些桥,年久失修,变得残旧,人走在上面,要格外小心,别掉到水里。我们边走边试探,一路坎坷,好在有惊无险。 回到车上,大家长吁一口气,终于结束了行程。无限风光、跌宕的冒险,再见已是梦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