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携带百名姬妾上任,其中一人扔纸条求救 宋朝时瑞州赵司户,前往江陵赴任途中妻子失踪。多方寻找都没有踪迹。直到过了十年,江陵有一个将军上任,这个将军上任的排场非常大。他家的女眷有一百多人,家丁有五百多人,女眷乘坐的轿子有一百多乘。进城时队伍浩浩荡荡,引得周围老百姓都来看热闹。 看热闹的人中有赵司户的妻弟,他发现第十个轿子中的女子很像自己的姐姐。他就跟随着轿子观察,轿中人也发现了他。不过轿中人并没有和他相认,而是从轿中扔出了一个纸片。他赶紧捡起来观看,上面写着"不要声张,他是劫匪。明日可到城隍庙相见"。 第二天赵司户的妻弟 早早到了城隍庙。将军带着家眷前来拜城隍老爷,趁着人多赵司户的妻子把一封信悄悄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后就和将军一起离开。赵司户的妻弟打开姐姐的信一看,吓了一跳。 城隍庙 信中说这个将军是个冒牌货,他是江面上打家劫舍的水贼。家丁五百人全是他的手下。他家一百多个女眷都是用各种手段掠夺、拐骗来的官宦的妻子、女儿等。赵司户的妻弟感觉事关重大,他带着姐姐的书信找到了孟无庵。 孟无庵当时负责管理江陵,他收到举报后,先派人核实将军的身份。在得到将军并是不本人的确切消息后,孟无庵召集部下研究对策。因假冒的将军有五百多同党,要想一网打尽非常吃力,大家都一筹莫展。如果迟疑不决导致消息泄露,这伙歹徒可能逃之夭夭;如果直接抓捕,对方人多势众又是一群亡命徒,可能造成规模不小的械斗。 宋朝官员的装束 最终大家研究出一个稳妥的策略。他们是水贼,如要逃跑必然选择水路,孟无庵先让水军封锁了上下游的水路。然后由孟无庵出面,以接风洗尘的名义宴请将军和他家的女眷。再以犒赏其手下兵丁的名义,将其手下分开调到不同的军营中领赏,由各处驻守的军队分别进行抓捕。最终计划进行顺利,大盗及其手下五百多人全部伏法。 审讯这个大盗才知道,他带着五百多人历来在附近江面上作恶,杀人越货,劫掠妇女。最近他在江面上截杀了一个赴任的官员,得到了其任命的"诰敕"。然后找人修改了"诰敕"上的内容,前来江陵赴任。他的上百名女眷全是掠夺来的达官贵人家的仕女。为了维持手下的忠心,到了晚上他就把这些女子分赐给手下。 案件审理清楚后,孟无庵让赵司户的妻子回到了赵司户家,剩余的女子都被送到她们亲属那里。孟无庵将其作为大案上表给宋理宗赵昀。因其破案有功,得到了宋理宗赵昀的嘉奖。 这个故事出自五代后晋和凝、和蒙父子编著的《疑狱集》中。 宋朝冒名顶替多发的原因 历史上假扮官员行骗的居多,可冒名顶替官员赴任的很少。为什么在宋朝会发生"冒牌货"假扮官员赴任?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宋朝的官员管理制度说起。宋代初期对于军队和武将实行"出戍法"。 赵匡胤通过兵变得权,怕别人效仿 所谓出戍法,就是把禁军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驻守京师,另外一部分戍守外郡。戍守外郡者定期轮换,这样使军队易于控制在帝王手中。宋朝规定出戍部队视地域不同,或三年、或两年、或半年一轮换。出戍统兵将官临时任命,并不固定。这个制度一直实行到了宋神宗时期。造成了将不识兵,兵不知将的局面。这种部队和军官频繁地调换制度,加上将领和士兵互不相识,给了冒名顶替者可乘之机。 出戍法让宋朝的军官不停地奔波,一直处于进京、赴任、再进京的循环中。加上古代的交通不便、信息传递速度慢等原因,造成了宋代出现冒名顶替,担任军队将领的事情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