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禅投降后写了3字,司马昭大笑:免死,百官不解,司马昭:反过来读

 夷陵书馆 2021-12-16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群雄并起。不过,在这个年代,也有人怀才不遇,终生报复不得实现;有人战勋累累,却做了那风流人物;有的人兢兢业业一生,却被世人所误解,甚至有口难辩。

后主刘禅便是这样一个人,他的外号叫做“刘阿斗”,曾留下“扶不起的阿斗”这一典故,可以说是一个反面人物。堂堂一位蜀国国君是如何沦落至此呢?

他真的像世人口中说的那样,是个昏庸无能、乐不思蜀的一代庸君呢?答案或许是否定的。曾经,司马昭想要杀刘禅,但却被后者用“三个字”摆脱了危机。


倘若刘禅真的愚蠢至极,又是如何凭三个字,便让生性多疑的司马昭放过自己、安全度过晚年的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开城投降、乐不思蜀

话说,在刘备、诸葛亮死后,蜀汉已经没有了翻盘的机会,最后被曹魏大将邓艾“直捣黄龙”。当曹军围困蜀国国都成都时,刘禅见蜀军大势已去,输赢已成定局,负隅顽抗已经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于是,他主动打开城门投降。当时,刘禅说是害怕百姓受苦才开门投降的。有意思的是,蜀国大将姜维却说:“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做臣子的尚且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死志,做君主的却如此懦弱怕事,这是刘禅被世人讥笑无能昏君的主要原因之一,刘禅说的好像是大义凛然,但实际的情况又是怎么样,或许他自己才知道,“真心善还是假懦弱”任后人评说。


刘禅降于曹军后,被安排在魏国国都洛阳居住,当时魏国掌权的是丞相司马昭。司马昭狡黠阴险,对于降主刘禅,他并没有立马处死刘禅,而是千方百计地捉弄羞辱刘禅。

其中,有一件事可谓是让刘禅丢尽了脸面。有一日,司马昭假借设宴之名邀请刘禅及蜀国旧臣,实则是为试探蜀国旧臣及刘禅,是否有不服之意、复国之心。

当时,司马昭故意令乐官弹奏蜀国的音乐,蜀国大臣们听到熟悉的音乐,感念先帝、羞愧难当,一干蜀汉旧臣无不面露悲戚之色,宴会上顿时一片哀伤。

可是,刘禅却在自己餐桌上大快朵颐,饶有兴趣地欣赏歌舞,还时不时开怀大笑。司马昭心中顿生疑虑,便想一探究竟,看看刘禅是否装疯卖傻。


于是,他便询问刘禅:“安乐公主是否思念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怎么样!在这里过得开心吗?想不想蜀国啊?这句话也让在场众人极为意外。

然而,更让人意外的是刘禅的回答,他说:“此间乐,不思蜀也”,这一问、一答便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笑柄,也是成语“乐不思蜀”的最初来源。

“中山寨”三个字

看到曾经身为一国之君的刘禅,如此没心没肺,这让司马昭暂时放下了杀他的心思。不过,司马昭虽然没了杀心,但他的戒心却分毫不减,在刘禅的居所安插了许多眼线,一旦发现什么纰漏,就可除掉刘禅。


其实,刘禅只是表面上忍不可耐,但实际上还是有些城府的。他深知司马昭的用意所在,为了彻底打消司马昭的顾虑,刘禅略施小计。

那时,他在自己的居所挂上三个字的牌匾,此牌匾上赫然写着“中山寨”三个大字。经暗中监督的人禀报,司马昭和他身边的重臣得知了此事。

思考一会后,司马昭开怀大笑,可他身边的很多大臣不理解情况,于是便问其中的缘由,司马昭便将自己的理解说了出来。原来,“中山寨”倒过来念的就是“在山中”。


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是刘禅在向司马昭表明自己无心于朝堂、诚心归顺。果不其然,自此以后,司马昭彻底打消了对刘禅的疑虑,刘禅也得以善终。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刘禅其实不是完全的愚钝之人,在我为鱼肉人为刀俎的情况下,他看得清司马昭的心思,懂得如何打消司马昭杀自己的心思,更懂得如何做能明哲保身。

同时,他也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昏庸,虽然在史书中,在演义中,刘禅的形象似乎都并不怎么光彩,但并不能代表他无能,曾经诸葛亮这样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实际上刘禅也确实如此,对待叛将魏延,也没有赶尽杀绝,仍念其既往功绩,饶其性命。在担任蜀国皇帝期间,他所谓的无能,更像是一种“无为而治”。

善于放权的治国之才

刘禅年仅17岁时,刘备便进行了白帝城托孤,还特意叮嘱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让他对待诸葛亮应如对待自己一般。


后来,刘禅也知道自己才能不及诸葛亮,所以“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大小事都要听军师安排。可以说,蜀国几乎所有的事情刘禅都“按丞相说的办”。

后来,刘禅逐渐年长,诸葛亮应逐渐将权力传于刘禅,但诸葛亮仍独掌大权,可是他却没有。试想一下,一个手中没有实权的皇帝,又如何有一番作为呢?

诸此种种,刘禅非但没有以皇帝的身份削弱诸葛亮的权势,反而还倍加尊敬诸葛亮。对于大权独揽的诸葛亮,刘禅也做到了凡事谦让,“以父事之”。可见,刘禅不仅有容人之心,还善于放权。


诸葛亮死后,虽然刘禅没有“父”的压力,但是蜀国的大权早就被各大军阀给瓜分了。门阀开始蚕食,奸佞开始上位,导致蜀国逐渐走向消亡。

另外,诸葛亮掌权11年,期间他不断出征北上伐魏,皆以失败告终。征战期间,最苦的莫过于百姓,劳民伤财不说,国库也不断亏损。

诸葛亮死后,刘禅停止征战,令蜀国休养生息三十余年,百姓虽然称不上富庶,但也不必遭受战乱妻离子散之苦。有意思的是,在诸葛亮五丈原失败后,刘禅依旧坚挺地度过了三十余年。

能于乱世之中稳坐42年天子位,单单从这一点来看,刘禅必然是有过人之处。因此说,虽然刘禅称不上什么治世明君,但也不至于是昏庸无能之辈。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关于“乐不思蜀”,“中山寨”,“扶不起的阿斗”这些经典故事,刘禅对其历史形象早有定论,但至今许多专家学者仍都爱为刘禅打抱不平。

就如同鲁迅先生,他曾为曹操这位乱世枭雄辩说一二一般,人们对刘禅的评价仍褒贬不一,本就无可厚非,但评价一位历史人物,要结合当时的历史大背景。

借用著名学者易中天的一句话:“评价历史人物,要有历史同情心”,刘禅并非无能,只是当时的蜀国已经风雨飘摇、大势已去,刘禅只是充当了一个可悲而又可叹的角色罢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