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蒜苔.中华新韵

 秦王子 2021-12-16

以前我认识的蒜苔,没人爱吃的,根本也不叫菜,也令农民很犯愁的东西,拔吧,很多蒜苔,实在忙不过来,不拔吧晾晒、编的时候确实令人头疼。
大蒜,认识之初历来都是蒜头为重,吃蒜苗、蒜黄都是不要的蒜瓣生产出来的,更别说蒜苔了。蒜苔是大蒜要成熟时中间的杆,拔得早,太短太嫩,容易折,拔不长,拔得晚,长是长,太老,容易连蒜头都拔出来,所以拔拔蒜苔一定要把握时间。另外,蒜苔生长参差不齐,农民只能大概时间去拔,老了就老了,嫩了就嫩了,因为没时间,因为它不值钱。

山东生产大蒜,编成辫子也有,直接生产蒜头居多;东北生产大蒜,晾晒比较方便就是编成辫子,经过晾晒才能储存,所以一般经过编辫子的时机也要把握好,杆不能太枯干拔取,晚了编不成,早了太硬费力,并且干了就松了。
吃蒜苔,很方便,园子、大地有的话,一会儿就能拔一把。东北姐姐家的蒜台,短且不均匀,所以也卖不上价格,以前农民也很少弄,有时间就拔掉蒜苔,扔掉,没时间就任其疯长,只是到时候编的时候很累手。
生产一头蒜,很是费事,从储存、拔掉蒜头选瓣、洒进垄沟栽入、覆土、灌溉、除草等很多工序,才能把一个蒜瓣培养成大蒜。编大蒜也很辛苦,烈日当空,蚊蝇乱舞,每天快手能编1万-1.2万头,我能编8千-1万头。每家农民一般生产10万头以上。

城里乡间不苟同,蒜苔为菜价难公。
千杆竞竖无人问,一入豪庭地位升。

城里乡间不苟同,蒜苔为菜价难公。
农田竞竖无人问,一入豪庭地位升。

感谢黑剑诗友赐玉!高挂共赏!
七绝闲吟
不甘寂寞遣流光,一路歌来五二翔。
品赋尝词读墨宝,尊师重道荐华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