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乡村游——夏之桦墅

 火车侠 2021-12-16

游玩时间:2016年7月

游玩伙伴:父母以及我的闺蜜

七月闺蜜来南京,在家中小住。调休一天,虽然下雨,也要带着闺蜜和父母一起来到这个桦墅村,想让闺蜜和我一起去看看南京美丽的乡村,一起看看那个传说中的嘤栖书院。沿着两侧高楼林立,高校林立的仙林大道一路往东右拐进入鸿雁南路就是一个全新的体验。前后仿佛是两个世界,前面经过的的繁华世界一下被抛在身后。鸿雁南路上一条窄轨火车铁路将村庄抱在怀中。一户人家就像一个驿站守候在铁道边。

这条铁路是建于1962年往返于湖山孔山石灰岩矿,龙潭中国水泥厂之间的一条小铁路。火车奔跑在这条铁路上将孔山石料运送到水泥厂制造水泥。

铁路与铁路两边自然形成的绿色丛林蜿蜒相伴前行。夏日的雨将一切洗刷的干干净净,水气升腾起迷雾般的梦幻感,如梦般美丽。

越过铁轨继续往前,一个两岔路口处看到村落的标志。按照导航从右边的道路继续盘旋。漂亮的柏油路是一条有花有树的村道盘旋而入。 

一路都是落泪的绿。

桦墅村其实是这片区域的叫法,有十几个村落,这里山水相依,风光旖旎,先后获得“江苏省水美乡村”、“南京市水美乡村”等称号。从地图上看我们到达的目的地确切的点叫周冲村。

村口萌萌哒的绿啊!

绿油油的秧苗在雨中显得更加的水嫩嫩的。

村口的拖拉机是一个标志性的农业车。

村口一条不大不小的路带领我们往村中。路边一左一右,一大一小两个池塘相伴。

池塘边各种水生植被

水中一条木栈道带领我们植入水面。

木平台上放眼池塘与田园。

池塘对岸的老厂房。

回望村口,朦胧的意境。

前方的村舍在雨雾中就如一幅勾勒出的画卷。

夏日的雨越下越大。村庄经过夏雨的洗刷有别样的景致。

沿着村路一步步走进它,走进这梦幻的有些神秘的村庄。

村舍是被统一修整过的式样,统一的青砖灰瓦徽式建筑风格,与外面的仙林城完全是两种感觉。

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与青山绿水是如此的和谐。雨中的山峰,披着轻盈的雾纱,像出嫁的新娘,带着几分妩媚,几分羞涩,可又难掩内心的渴望和奔放,让人浮想联翩。

因为雨的洗涤,山野深绿如黛,新绿如蓝,兰黛之间,云雾升腾,犹如仙境,好一番与世隔绝的景象。

我们没有急于沿着村中主干道进入村中腹地,而是沿着右侧的石子小路穿过一个碧绿的大草坪

沿着石板路来到水库大坝的脚下。

因为这里有着大名鼎鼎的小资范的书院——嘤栖书院。嘤栖书院位于水库和农田之间,由两栋旧房子改造而成。一边的水泥屋为明室,用于阅读与交流。左边为暗室,保留老屋子的虎皮墙,用于冥想和思考。在两栋建筑之间,建筑了一栋观景台,被称为“大眼睛”,夜晚仰望星空、白天眺望村庄全景与山水风景。

明暗两室的中间是钢制楼梯

沿着陡峭的钢制楼梯可以登上空中庭院。

由钢和木头构建的空中庭院有个好听的名字——“大眼睛”。“大眼睛”是一个高挑的观景天台,不论你是读书累了,还是劳作累了都可以在这上面眺望远处的山水之景,田野之味。在这里整个村子的农家、田野、厂房都逃不出自己的视线。

从这里向前远眺,脚下的耕地及村庄全景尽收眼底。这里有没有让你想起《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从“大眼睛”向后眺望,群山环绕着周冲水库,山水多情。

书院是由几个年轻人开始,他们把厂房改造成了工作室,把农舍重建成了书院,它仿佛成了整个村子的最大亮点。我也很喜欢“嘤栖”这两个字。既有着鸟儿鸣叫,等待远方的朋友来共鸣,又有着“鸟儿归巢栖息”的寓意。人有栖息地,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有了安全感与归属感!

南京公益组织嘤鸣读书会的实体阅读空间。

通过不同外墙的使用对空间进行了自然分割。水泥墙面的屋舍是明室。

进入以白色为主体的明室,一片敞亮。一张长桌贯穿东西,两侧白色书架与山墙融为一体,布满了墙壁的每一个角落。

对着大门的是一面大大的玻璃窗,即采光又延伸了书院的空间感。

书籍充盈着书架的每一个空间。

嘤栖书院大部分为哲学、美学、文学和艺术类严肃读物,里面更有许多台湾的原版书籍。

整个空间除了白色,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窗子。空间极其的敞亮,而且一抬眼就能看见外面的绿草和天空,就好像身处大自然阅读一样。

紧挨着窗户的一张张书桌,桌上简单的摆设,但每张书桌的摆设又不雷同。小细节展现了书院人的用心。

透过窗棂玻璃窗,可以欣赏窗外的田野、大坝等美景。

在这里手捧一本书,或者啥也不干,就是面对大坝上那碧绿碧绿的草坪,田野间那或刻意栽种或无意插柳的绿望望呆,也是最佳的方式。

这里的大框架小细节都是别有韵味的。

这扇大大的玻璃窗,犹如一个画框将外面的风景框成一幅自然山水画。

角度不同,画作也不同。

分得清窗内窗外吗?

窗上的雨滴如珠帘一般落下

爱书之人随处可见。

乡下是最佳的思考空间。乡村是生命循环、与万物对话、以及培养感性基础的空间。而感性则是一切思考能力的源泉。人只要隐居在山里一个星期,你的直觉就会苏醒,训练自己的心去感知对大自然的感性、恐惧、敬畏与不可思议吧。

中间的砖墙搭建的半敞开式的空间起着过渡的共用,平台庭院的楼梯就设置在这里。穿过这个区域就是暗房子。

暗房子在被改造前是碾米厂的仓库。门窗开的都不大,一进屋给人一种原生态的老旧灰暗之感。

人字形屋顶下斑痕的木地板,厚厚灰浆抹面的石头墙,原木的矮柜,但一大面墙上悬挂的银幕,墙上的画作又显出极具现代的艺术气息。

暗房子的光线很暗,显得格外的安静,几张艺术画装饰着墙面,显得格外艺术。

小窗前低矮的原木长条桌,配上藤制的坐垫,一切都是原汁原味的舒适。

一侧的墙壁上一个电影幕布,这里适合投影放电影的。

书院承载着书,书托起了书院。

黑暗的光线,很容易的让人包裹上一层盔甲,身体可以隐藏在这里。而透过这扇门望向屋外桦墅村的村落与田园,心中或激情澎湃或心如止水。或者这里就是冥想者的舒适地。在城中奔波久了,来这里,躲一会。说逃避也好,说思考也好,都是人生常态。有时是喝茶看书,有时什么也不做,在田野面前,让自己静下来。

在黑暗处看门前菜畦里种了各式各样的瓜果蔬菜,一股浓郁的田园乡村气息扑面而来。在黑暗处看眼前雨后的村庄那是洗涤心灵的冲刷感。

书院就在水库大坝脚下。暗房子的一侧是一个镀锌铁管构架的长长的庭院。这种材质的选择显得灵巧而剔透。

登上长长的堤坝、四处无人。也许这样的村庄还没有被多少人获知,也许是因为今日的大雨,除了我们几个村外人没有其他的闲人了。站在空无人迹的堤坝上,水库和群山,脚下的村庄一览无遗。微风拂面,感受一下天地旷野中只属于我一人的美妙情景。

大坝脚下的书院,这所充满着浓浓乡土气息的“乡村书院”以山水为背景,自然为舞台,花鸟虫鸣为它协奏,共谱了一曲大自然的歌。

在大坝上透过明亮的窗可见屋内的读书人。在如此美妙的自然环境中手捧书籍,感觉是自然的相通,精神相通,这种快乐是妙不可言的。

书院前面是一大片农耕基地,种植了各色蔬菜、玉米等农作物。看着这些农作物它勾起多少人魂牵梦萦的记忆?又将会给谁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

一派浓郁的绿意,高大的,低矮的绿色植物相映成趣,伊然走进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植物园。

在绿油油的田野中看书院,田野中的书院,在这里生活,成长,去感受乡村的东西,知道泥土的气息,花草的芬芳,鸟儿的啼鸣,四季的更迭……

村中大大小小若干的水塘,四周丰富的水生植被也郁郁葱葱,水嫩嫩的。

被夏日的急雨洗刷过的村庄亮晶晶的,湿润的空气中夹杂着植物的清香,润心润肺,养眼养心。

离开时,雨终于止住,村道上开来一辆巴士,就像一幅油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