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时间:2018年2月 行走方式:高铁 行走“车站”:安庆沿海路-文明渡口-大南门街-英王府-安徽省邮务管理局旧址-倒扒狮街区-大渡口轮渡-东至大渡口镇解放街 既然时间不够过江就在沿江转转。文明渡口的对面有条古老的小街叫“大南门街”,临江朝南,南北走向,街南起沿江东路,北至月牙宫巷。 南大门有一个南水回族社区,安庆市回民除部分散居外,多数以大南门街为中心,向西向北辐射开来且集中居住。这里有回,满,白,苗,高山,布依,土家等九个少数民族,是安庆少数民族集中地区。 窄小的小巷清真寺街中却坐落着“万里长江第一殿”——南关清真寺。 清真寺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是全国著名的清真寺之一。屡次毁于战火,又屡次在原址重建。 和清真寺紧挨着的是安庆回民历史陈列文化馆——探花第。 二千年重修后,清真寺的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现在的规模。从地图上看寺内有宝殿、明德堂、弘道堂、劝学堂、垂花门楼、省心楼、望月亭等诸多建筑。但今天这里都大门紧闭,而且也没有看到开放时间的信息。只能在门口张望一下,继续大街小巷的转悠。 大南门区域内八九条小街巷高低不平,弯曲狭窄。房屋的年代参差不齐,有得正在进行棚户区的改造,有不少属于保护性建筑的房屋。 整个地势北高南低,一条条麻石条铺就的路攀岩而上。悠闲地踏着石板路,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地从巷道的这段转悠到拐弯的那一头。 来到坡顶,任家坡路。一栋红砖房是记忆中六七十年代的风格。 往左走几步是这栋极其不显眼的太平天国英王府。如果不是高德地图明确了英王府在这里,不刻意留神的话极容易错过。英王府因曾为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府邸而得名,砖木结构,坐北朝南。由于历史的原因,英王府曾一度不为人所知,缺乏必要的维护,昔日威严的王府现在已经危机四伏。斑驳的墙面,摇摇欲坠的墙体,但主体建筑轮廓尚无大变,保持了典型的明清建筑风貌。 破旧的院门,无人开启,透过门缝来了一张英王府内部照片。院落已是人去屋空,也不用再等谁的夜归。已经凋零,渐渐腐朽的立柱,好像对房屋骨架已经不堪重负,摇摇欲坠的似乎马上就要垮塌!这里会立刻被保护修缮吗? 穿街走巷,龙山路,墨子巷。墨子巷入口有一气派的楼房,一看就是身份显赫的。果不其然位于墨子巷64号的大楼是安徽省邮务管理局旧址,是安徽近代邮政的起源地。 建筑建于民国十五年,按照上海邮政局大楼式样施工建造,楼有三层,典型的民国建筑风格,青砖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严谨,布局新颖,西洋古典式风格。 大楼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民国安徽邮务管理局办公场所,现仍为安庆市邮政局办公及营业场所。 从1899年首开至今,这栋楼先后经历了近代邮政的三个阶段:大清邮政,中华邮政,中国人民邮政,在安徽省的现存邮政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 从墨子巷回到龙山路继续往北,又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就是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了。 倒扒狮街因明代隆庆年间所建的“倒扒狮子”石牌坊而得名,系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刘尚志所建,到现在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石牌坊当街而立,面向东西,两根石柱和横坊,坊上镂雕的窗棱纹和云龙纹饰可见明代石坊建筑雕刻风貌。坊额两面题刻,一为“黄门司谏”,一为“青琐纳言”。 两侧柱上各雕两只圆头长尾、卷发巨眼、张吻施爪的倒扒狮子。倒扒的狮子多了一些温柔调皮少了一些霸气。 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主要街巷有倒扒狮街、国货街、清节堂街、四牌楼街、新市巷、钱牌楼街等。走在这条石铺就的小巷中,想象一下百年前这条曾经在华东地区名噪一时的著名街巷的繁华与昌盛。这些是源于当年安庆的省会地位和长江水运交通的优势。 老街,说是街,其实更像是一条深巷,蜿蜒中向前,看不到尽头。 街巷中一栋栋已经被苔藓覆盖的老屋,典型的徽派风格。斑驳的墙面、腐朽的窗棂都隐藏着许多故事…… 老屋二楼的老式雕花窗棂,一楼的卷帘门,屋檐下布满了凌乱无序的电线。 木质结构的老屋临江屹立了近百年也是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了。 沧桑的屋上已经长出小树。 这里曾是明清安庆古城最繁华的商业老街,现在也是各种商铺林立。商铺大多出售服装,箱包,鞋帽,但大多档次不高。兜兜转转间是想寻找记忆中的那家糕点,走在这条街巷中仿佛有些相似,但又不像,就这样恍惚中穿街走巷。那会我不要说写游记了,外出行走连照片也懒得照。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存储量的增大,记忆的仓储中出现模糊与混乱甚至遗忘。所以现在通过照片和游记能够帮助我留住记忆。一家小店的门脸吸引了我,服装明显与周边的都不同,推门进入果不其然是做韩国日本代购的,衣服的品味式样很入眼。一边试衣服一边和美女老板聊天。年轻靓丽的老板居然毕业于湛江的海洋大学,因为喜欢潮流,毕业后和有同样兴趣的朋友一起开网店做代购。一边感叹年轻人的创业精神,一边感叹中国大学专业的匹配度的低廉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学子青春的浪费。买下一件毛衣,和美女打听糕点店。因为当年对糕点店的名字都不知晓,所以模糊中美女告诉我拐弯有一家很老字号的糕点店,只能前往去看看。一定要看到,寻找才能死心。 老店麦陇香,依稀就是那家店,可又不十分确认。仰望老店,每一块砖瓦似乎都在述说着往昔的陈年旧事,述说着岁月的沧桑。 老店边上是装饰一新的新店,想从包装上寻找当年的影子也不可能了,现在没有了粉色纸质包装,都是漂亮的塑料纸包装。和服务员聊天也不是很确定。反正疑惑之间还是购买了店里最地道的墨子酥和芝麻酱。墨子酥带回家给爸爸品尝一下,看他是不是能鉴定出当年的味道。走出店门,在老街小巷间驻足,心中更坚定了自己写游记的习惯。因为回去要写游记,在旅行过程中会刻意的用相机,用心去记忆一些东西,这样游记才能更丰富更具体。也许十几年后我还会来这里寻找当年的记忆与感觉。带着一丝满足,一丝心安,一丝疑惑离开老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