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城墙走着,没几步一个山坳中镶嵌着一块晶莹剔透的翡翠。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琵琶湖。琵琶湖的面积较前湖略小,它坐落在风光旖旎的钟山脚下, 依偎在威武厚重的城墙之边。 延绵的城墙环抱着琵琶湖的西南侧。清澈的湖水和斑驳的城墙紧紧相连,互为映照,山水的自然风貌与积淀深厚的历史遗迹在此交汇。 城墙、山林与湖水结合的美丽画面。你能感受到湖的婉约,秀丽,幽静,她的柔软中透露的大气。你也能感受到城墙的伟岸,沧桑,厚重,它的厚重中透着包容。 停滞在湖边,美艳的景色,另我惊艳。我索性停留下脚步,坐在木栈道上静静地坐着。如此近地接近,感触城墙,湖水。在这里尽情享受惬意、闲适的时光。在大城市里有这样一处令我放慢脚步,在这里深呼吸,抛弃浮躁,放松心情的地方,让我心生感激。 湖的东边几个小木栈道深入湖中。 水中藏宝啊! 琵琶湖南侧的这段城墙是明城墙中惟一一段亲水城墙。伴着厚重沧桑的明城墙,水草浮萍摇曳的琵琶湖,绿柳如舞动的女子相伴。因为有水的灵动,这里成为全南京市最美的城墙。 更为绝妙的是城墙旁的水面上,一条长长的木栈桥沟通了两岸。南京,地处雨水丰沛的江南,丘岗连绵,河湾如织,湖泊池塘星罗棋布。城墙择址的地段或山石嶙峋,或低洼松软,或平坦如砥。为防止高大的城墙下陷、开裂、倾倒,建造者根据工程的要求,采取了不同的科学处理方式。有的顺山势而建,城垣与山体岩石结成整体;有的深挖基础至原生土,上铺巨石为基。想想一座六百多年的高大城墙身处水中,不要说这设计思想的独特,设计的难度,就是建造过程中,对建筑材料和建造工艺的要求和能力都是精湛,卓越的。不论是在城墙上行走,还是在城墙边伴行,从一段段与众不同的城墙设计可以看出南京明城墙不论从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还是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都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的大成之作。 湖水直逼城墙根下,沿一栈桥可以通过。远处的翠绿和近处的碧水,一条栈道蜿蜒地沿着湖伸展开去,似乎融入水旁绿林之中,很安逸,很超然,使得你不忍收回目光。在桥上走一走能够零距离接触这段古老的城墙和柔情的湖水。 亲水的小亭 透过层层叠叠五彩的叶,仰望城墙,如此丰富的色彩在一个画面中呈现令我陶醉。五月的新绿真是好看极了,加上五月明亮但不火辣的阳光,令绿叶红枫有了无比的光亮感。 角度的不同也令光感有了不同。 3月的初春我来到这里,5月的初夏我再与它接近。季节的变化带来景致的变化。一路行走在这样的自然中我看到的是满眼的美景,听到的是自然悦耳的声音,呼吸的是无比清新的氧气。我感觉身心无比舒畅,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不论是前湖还是琵琶湖,风景的美丽还是次要的,最能打动我们的是一幅幅这样的画面。家人,爱人,在一起垂钓,野餐,相伴步行其间。或者就是什么也不坐,就是静静地相伴。 一组摄影爱好者有模有样的摄取景致中的美好。 从前湖的东岸遥望城墙。这里可以看到钢架连接的全景。经历沧桑的残缺,用现代技术架构起来,让本无法联通的城墙得以通行。这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这是一种别样的美。 这是今年(2021年)四月我来到植物园的南园,隔着前湖遥望城墙的画面。 现代派的植物园的玲珑剔透的玻璃展厅与古老的城墙相互辉映,将南京的过去与现代连接在一起。 我站在玻璃屋的展厅门口的小广场上拍下的画面。近处色彩绚丽的郁金香与鸡爪枫,中景蓝蓝的前湖水,远景高大伟岸的城墙侧影,丰富的色彩,丰富的层次。 这一段城墙不同于以台城为中心的城墙,这里不是常规意义的景点,这里只是本地人的青睐之地。走进这里就避开了都市的喧嚣,仿佛进入了一个了无时间概念的空灵之境。一瞬间,你的心灵就被锁定在历史的幽静,山水城林的美好之中。 南京的城墙依山傍水,城墙不遵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蜿蜒盘桓达三十几公里。南京人对城墙有着莫名的情节。他们喜欢漫步在城墙上看自己所爱的城林风光。他们喜欢漫步在城墙边的绿道上,欣赏着不一样的美景。南京的城墙还有我没有踏足的段落,我将继续用脚步去丈量,去体会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南京城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