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园林博物馆,苏州园林的“教科书”(中)

 火车侠 2021-12-16

行走时间:2021.5

D1:

行走路线:苏州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宝带桥

D2:

行走路线:西山采枇杷——苏州园林博物馆

跟着箭头来到博物馆的核心展厅

园林艺术厅

艺术厅的布展很艺术

通过文字,图片,建筑图向我们介绍了造园艺术,立意、布局、技法、意境,是传统造园艺术的基本内涵。古典园林,注重立意的清新,布局的巧妙,技法的精熟,意境的隽永,贵在自然,妙在含蓄,耐人寻味。

详细的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各种造园要素:叠山,理水,花木,陈设,建筑等

用画作,电子屏去展现苏州园林的造园之精巧

这样的布展意境让劳动工具也有了几分文艺范

花木是园林的毛发,是园林生态环境和造景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一列展板介绍了花木与山水,建筑互相衬托,自成美景的效果。

假山是苏州园林的骨架,是构成城市山林的主景。有土山,石山和石土相间的三种形式。

展厅中有一个按1:40比例做出来的拙政园中西部模型,便于我们形象地了解园林造园艺术。

博物馆中充分利用电脑、电子显示屏、电子地图等现代科技设备,用符合现代人生活的手法表现园林的精巧细致。除了现代科技设备之外,博物馆更是利用了每一个空间将苏州园林的经典放置在博物馆中。通过这种“拆解园林”的方式,把园林文化内涵简单化、普及化,以达到在博物馆中呈现出一部园林史的目的。

用园林名峰的实景图片和建筑简约图让我们普通的游客也能了解叠山技法。

博物馆的展厅中,走廊之上使用了各种花窗。花窗形状不同,但都精致。这座博物馆是一个极有韵味的博物馆,它的展品不局限于展厅中,而是在点点滴滴中。建筑物的门,窗这些本身的构成,或者是庭院这样的点缀本身就是园林元素的展品。

园林艺术厅中的陈设,建筑厅使用了大量的实物布景,花窗,游廊,满月门.....半成品的长廊,展示了油漆、铺瓦的过程,戗角、斗拱等充分展示了造园工匠的精湛手艺。

用文字,图片还有建筑图介绍了苏州园林中的建筑元素。

建筑厅中的玻璃展柜中展出了很多极具代表性的园林建筑品。左侧的红酸枝的拙政园浮翠阁,右侧老红木的网师园濯缨阁……每一件都值得细细品味。一侧墙边的橱窗内还展出了建筑工具。

在建筑厅的最北端,一座砖雕门楼飞檐翘角跃入眼帘,这是按照1:0.8比例复制的网师园"藻耀高翔"砖细门楼。砖细是从明代起,被广泛运用于民间住宅中。网师园的这座砖雕门楼为清乾隆年间作品,整个门楼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技艺精凿而成,为江南一绝。由于其雕刻手法独特,雕刻玲珑剔透,保存完整,号称江南第一砖雕门楼。现被复制在园林博物馆,展示着工匠的巧智慧心。在门楼的一角有一戗角让我们了解了这种建筑模式。

网师园殿春簃的模型

园林建筑小品与装修

博物馆的展厅之间有若干的小花园。花园完整地复制了苏州园林的一个庭院。假山、花木、铺地、盆景等造园元素,透露着园林文化内涵和意境情趣。

徜徉在园林博物馆,置身于写意山水间,无论是声、光、电的渲染,还是亭、台、楼、阁的点缀,历史的,现实的,想象的园林一时间拆解成眼前的博物馆。在博物馆这样的载体中营造出自然园林的景致是多么的巧妙啊!

两座高墙间穿破云霄的竹,园林的手法无不渗透在博物馆的布局中

在艺术厅领略了园林艺术的精美,来到文化厅了解园林的文化内涵。通过剖析园林与文人、哲学、文学、书画、碑刻、赏石、民俗的渊源,展示了苏州园林的博大精深。

凤穿牡丹石雕。

园林书房

留园鸳鸯厅。在历史长河中,园林常常是官员或文人退居田园,寄情山水的寄托之地。园林见证了生活的状态,见证了文化传承的点滴。荡漾在园林博物馆里,你能听到历史的声息,触及历史的脉动。

在传承厅中,通过一些珍贵的照片及文字资料,详细地介绍了苏州园林申办世界遗产的过程以及苏州五座园林申遗成功的历史时刻。

在一个天井中布展介绍了园林式建筑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住宅区、休闲区建设中的应用。

随着打烊时间的逼近,我意犹未尽的离开这座园林博物馆。博物馆不大,但一点都不像工作人员的不屑一顾。这里值得来。苏州的园林大大小小应该有上百座了吧。不论你是园林小白,或者像我这样走过一些园林,再来博物馆都会有知识的出新。这座博物馆让我们熟悉园林,学会品味园林、欣赏园林。园林博物馆是我们读懂苏州园林的“教科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