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遇不可求的遇园(下)

 火车侠 2021-12-16

行走方式:自驾

行走时间:2021.4

行走路线:溧水山凹村遇园——郭兴庄园

这栋大宅就是周邦彦乐坊。周邦彦为北宋著名词人,精通音律,曾担任溧水县令。这座建筑最开始是由曾国藩在安徽所建的一处湖南会馆。

宅邸正对的水景山景,满眼的秀色。

踏脚进宅院,再回望,大门就好似一个取景框,框住园中秀色。

这个天井很特别

并不是常见的方形,而是一个多棱形近似于椭圆形的天井。

片片白云,飘过马头墙的一角,阳光洒落在天井,在屋内营造着恍惚穿越时光的意境。

建筑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这么精美

天井中一口布满青苔的水井让院落更有了古远的意境。

宅院为中轴式五进四井三院建筑,用料考究,雕工极为精美。三院落即互相连通,又独立分区。各院皆为二层,房间众多。

每一扇窗的木雕都不相同

二楼依窗而眺,想象一下自己就是宅院的大小姐。

透过这个叫“秋菊”的边门看向曾家大院的宅邸。我很喜欢门前的那两只石狮,表情温和但透着威严。

踏出大门看到的中心水景的画面

湖泊北端我们刚刚走过的曾家大院

四月是映山红的季节

抬头仰望这个建筑外搭建起来的木制门楼,四柱三门,两层六角的飞檐犹如要飞上云霄。

这些雕梁画栋的一个人物,一个故事,诉说着曾今金玉满堂的繁华,也讲述着金戈铁马的豪情。

周邦彦乐坊前的画面,遇园犹如一个江南水乡风情的建筑园林,又好似一个不小心落入江南的徽派古镇。这里依山傍水,花木如林,既有野花可赏,也有山林可望,既有碧波荡漾,也有炊烟袅袅。

再紧走几步,有一个古老的戏台,戏台体量很大,为双面戏台。双面戏台是国内为数稀有的,亦称晴雨台,台上唱戏台前台后两面都可以看,这是临水的一面。

古戏台上黑柱赤梁,饰以彩雕,富丽堂皇。该戏楼为五开间九脊翘脚双面戏楼,晴天可用外台,雨日可用内台。百度了解,该戏台用材讲究,中堂前两根直径达60多厘米的红木立柱为鸡翅木,中堂承柱石墩是名石黟县青雕琢而成,且饰有浮雕精美图案,“整个戏台共有20多万个构件,最老的构件已有700多年历史,由100多名工匠历时3年零8个月才得以完成”。

亲临戏台之上,眼界开阔,心胸畅然,想象着旧时花旦名角,身姿曼妙婀娜,舞台水袖轻舞,出口长腔软调,唱花了多少观众的脸,又唱碎了多少观众的心。

戏台之上,视野开阔,每一处建筑都呈现雕刻等中国传统建筑技艺。不同角度观景,带给我们不同的体验。

前后戏台通过这样的雕花门窗隔断,从这里一闪身就进入了内戏台。

双面戏台,这是面对院子里的一面。

整个戏台内外穹顶外方内圆,风格独特,梁廊穹顶雕花装饰精美细腻,栩栩如生,

内戏台的建筑构件更加的精美,各种彩绘让戏台显得富丽堂皇的。

看看金碧辉煌下魔幻般的屋顶。

我静静的坐在戏台之上,默默地看着眼前这个大院好一会。

戏台很别致,整个的建筑应该叫戏楼才更为贴切。整个戏楼为三进两天井。戏楼前天井,视野开阔,便于观赏,两面建有两层高的观戏楼及厢房,全为传统木结构建筑,并配以大量雕饰,有人物、有花卉,精美细腻,栩栩如生,古朴奢雅。

与戏台正对的观戏台内一排排观众坐席正襟危坐,好像在等待着名角大腕的登台。

二进是观众赏戏的地方,几根名贵树木制作的大柱很有气势的支起大堂。在这里也能清晰的看到有些柱子是年代久远的历史构件,在复建时又在原有房屋架构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人文风貌和现代人们生活、体验等需求进行了改建,既传承和保护古建筑,又有了创新再利用。

戏台里外遍布戏台人物故事百余幅,雕镂精致,装饰豪华,放眼望去,一派富丽堂皇。

挂落、斜撑、雀替、花窗......每一个细节的工艺精巧,整体气势磅礴,美仑美奂。

阳光洒满屋宇,那些仄仄的楼梯,精美的木雕,神秘的天井,你看着它们,就与旧时光来了一次不期而遇。踩着木楼梯咯吱咯吱的声响来到二楼的廊道上俯瞰戏楼。二层纯木质古屋,木楼轩窗,颜色晦暗,不知道是新建还是老屋舍的“平移”,姑且把它当作有年头的老房子。此时整个戏楼只有我们,一切都是寂静的,古老的戏台,仿佛一场戏刚刚落幕,余音还在山坳里回旋缥缈。恍惚中,想着此时如果自己是一身汉服那一定是穿越到另一个年代。

离开让我恍惚的戏台回到当下。

戏台的南侧有一座宽大的百福照壁,中间一个大大的”福“字,形态各异写法不同的“福”字整齐有序地撰刻在四周。底座一圈狴犴砖雕图,照壁北面为砖雕百鹤图,两侧雕有富贵荣华图。细心找一找,照壁上有喜字,还隐含着:“禄”、“寿”、“财”,意为:福禄寿喜财,为世人祈福祥瑞满门的寓示。

池塘的南侧是那座双檐翘角的寄梅亭。寄梅亭与戏台之间是一座坡度陡升的高平桥。前景的池塘将亭和桥都收入到自己的怀抱中,加上后景的青山和青山上的楼阁,组成了层层叠叠丰富的画面。

就这样,我们以池塘为中心,来了一个360°的景观赏析。遇园不是一个自然的古村落,也不是一个天然的江南园林,不知道用什么词去定义它。它淡淡地坐落于溧水无想山南麓,枕山依水之地。通过将各地“平移”过来的牌坊、乐坊、戏台......这些古建筑进行修缮和创新、利用,好似组成了一座江南传统古村落。园子很新,行走其中,那些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木雕,石雕能感受到深厚的古韵。但这些有年代的构建与崭新的园子搭配的感觉确实有些怪异。它不是一个真正的村落。因为痕迹太明显,它就是一个供人游览的地方。也许遇园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新模式吧!

同行的旅伴对这里很不屑一顾,觉得这里四不像,不值得一来。我就是默默的听着,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心里还是愤愤不平的。为什么有人面对这样的有山有水,有建筑有情怀的地方还会有这么多不满?不论遇园是什么定位,不妨碍这里是一幅美景图画,这里又给南京人周末可以来走走的地方。所以我们在这里的两三个小时里,前前后后有若干个南京市民的老年旅行团跟着导游来到这里。这就是大家对遇园的一种态度,一种认可。

驾车离开时的场景证实了自己来过这个村落的想法。逐渐找到记忆,凭着印象将车开到山凹村的长塘湫水库。

为了旅游配套吧,水库的一边现在修建了一个市民广场。

返程,虽然景色很美,但因为和同伴的观点不同一次美好的行程又留下了遗憾。其实旅途去哪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旅伴是不是有趣,合拍。

在写这篇游记时我将2017年5月的一次行程《南京人看南京——溧水无想山》翻看了一下。果然这里有清晰的记录,那时:

路上偶遇一村庄,这里是溧水遇园一期项目,一个古村落的保护项目。

路边的古牌坊一下子就吸引我们停下脚步,车子拐进村中。

路口山凹村的村牌坊,村中民居,马头墙,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

写游记真是一个好习惯,能帮我们记录生活,回味生活。原来在2017年的5月,村中就在建设遇园了,那会这个老牌坊就是安徽古民居平移而来的宝贝。原来我也是看着遇园成长的吧!希望遇园能越来越好,也希望它不要收费哦,哈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