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时间:2021.3 行走方式:自驾 行走路线: D1: 南京——苏州同里古镇(退思园——丽则女校——王绍鏊纪念馆——珍珠塔——穿心弄) D2: 苏州同里古镇(嘉荫堂——崇本堂——耕乐堂——罗星洲)——同里北联村——苏州甪直(保圣寺——沈柏寒故居——米行——江南文化园)——南京 在同里吃完中饭离开,路过北联村的油菜花停留拍拍照片,再驱车一路往北来到位于苏州城东南25公里处的甪直古镇。我们将车停在西门外的停车场,步行进入古镇。 甪直古镇与同里古镇的售票方式不一样。只要进入同里不管你进不进那些大宅大院都要购买一百元的门票。甪直古镇进入不需要门票,如果你只是选择在古镇上漫步那就悠哉悠哉的逛逛好了。如果需要进入保圣寺、王韬纪念馆、沈宅、萧芳芳演艺馆、万盛米行(含农具馆)等10多个景点就要买一张联票。这样的模式其实是更受旅游者欢迎的。 穿过游客服务中心,这里有一座壮观的廊桥,层层叠叠的屋顶和飞檐营造出一座古色古香的桥梁。 广场一侧有一个四柱三门的石牌坊,也算是古镇的一个标志性门脸吧! 走上这座廊桥,桥面宽阔,中间可以行车,两侧是廊桥,可供行人行走,不仅安全,漂亮,还有着遮日挡雨的功用。 廊桥的设计古色古香,与古镇的韵味完全契合。 在桥上环顾眺望波光掠影的风光景致。甪直与苏州古城同龄,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积淀为江南所罕见。 水是甪直古镇的灵魂。这里地处太湖流域,素有“五湖之厅”、“六泽之冲”的美誉。 古镇临水而筑,悠悠的水,曲曲的河,斑斑的粉墙,沉沉的黛瓦,参差万户人家,纷陈百号商贾。 跨过廊桥是一个大大的景区广场,广场上有一个大大的照壁。 还有石碑书写的景区标志。 各种神兽的石雕吸引游客拍照留念。 这里有一个关于苏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染布的工艺展示区 借助了几栋白墙青瓦人字屋顶的江南民宅和高挑的晒布支架和几个大大的染缸展现了江南染布的概貌。 从广场有多条依水小路伸向古镇之中。河道不宽,街巷不大一路延展。 窄窄的水畔街巷里各种经营各色物品小店及餐馆鳞次栉比,十分热闹,透着浓浓的古镇文化的气息。 这里虽然也如大多数古镇一样的白墙青瓦,但屋舍的结构,布局和屋檐的细节还是显出了它独有的魅力。 民居体量不大,但造型别致,错落有致。这些民宅在四季轮回中将无数美景收藏。 看看这一家的门脸,门脸两侧的石雕装饰窗很有艺术性。 甪直聚水为镇,有水必有桥。古镇内流水和桥梁交相辉映。河道之上鼎盛时有宋元明清各式古桥“七十二座半”,现存41座。这些桥大小,形式,风格各异,是名副其实的“水乡桥都”。 这座横跨在西汇河上,连接西汇上塘街和西汇下塘街的永安桥为石拱桥。半圆的桥洞、长方的石条、弯弧的桥背,构成极富韵律的美感。 再走几步是一座花岗石单孔拱桥,有个好听的名字——香花桥。桥始建于清雍乾年代。 桥栏以石板漏空装饰,桥面四根立柱顶端置有石狮。 下桥一条石板小路的尽头就是保圣寺了。站在桥上就能望见那黛色屋檐下的黄墙,禅意而清幽。 香花桥的南侧是太尉弄。弄比街要清净淡雅很多,大多都是本地居民,商铺也少,如果想真正感受甪直就在这些深深,长长的弄里走一走。 香花桥的北侧有条香花弄。 穿过香花弄来到保圣寺门前。保圣寺是江南著名的千年古刹,当时规模有200多间建筑,时称江南四大寺院之一。今保圣寺山门是按乾隆年间的原貌重修起来的。 山门与天王殿之间有一园林,园林中古树参天,还有4株百年枸杞,挺稀罕的。山石叠砌的园林景观装点着小院。院中还有宋代遗物——“幡杆夹石”。 入山门西侧是听松轩 茗秀堂 走进二山门,见到气宇轩昂的天王殿。天王殿是按明代原貌所重建,单檐歇山式屋顶,戗角起翘采用立脚飞檐式,显示江南佛殿式风格。 穿过天王殿一个小庭院,庭院那头原来的大雄宝殿的位置上现在是一家古物馆。 保圣寺古物馆 古物馆内有世界闻名的"塑壁罗汉"。因为在寺庙没有照相的习惯,在这里就拍一张这样的照片吧! 天王殿北行有一庭院。庭院一侧的长廊上展出了宋代白莲寺旧址中的16只建筑础柱。 院内有一铁钟。铁钟,既是佛寺的镇山之宝,也是佛寺的历史见证。保圣寺的这座寺钟,铸于明末清初,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钟上铭文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吉言。 长廊还有各个朝代的碑石展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