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成为一名整合取向心理咨询师?

 大漠胡杨968 2021-12-16

1899年,弗洛伊德那本著名的《梦的解析》横空出世,此刻的心理学界被传统的精神分析「一统天下」,在此之前精神病学领域还是一片处女地,梦与潜意识成为播下的第一颗种子。

而历经百年后的今天,这片处女地已是百花齐放:

  • 传统的精神动力学发展到第四代依然生机盎然

  • 认知-行为疗法凭借独特的优势成长为当今的主流

  • 温暖的人本与存在在各自萌芽后选择走到了一起


此刻,你可能是一名初叩心理咨询大门实习新手,也可能是一名拥有数千小时的成熟咨询师,但你的目标始终明确:寻求最有效的办法疗愈来访者,找到成长的力量。

那你是否想过,为什么各个流派都可以疗愈人心?心理咨询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什么?

图片

图片

逐本溯源:寻求整合是咨询师的必经之路!

几乎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某种咨询理论比其他理论更有效或更「正确」,但「非特定性因素」对于咨询/治疗的有效性却得到了咨访双方的一致认可!

图片

同时在国外的诸多研究中也表明:在所有影响咨询结果的因素中,咨询技术的影响是最小的。


图片

在历经通识教育后,整合成为每一位心理咨询师必经之路:

时代背景下:随着各类的流派和技术的成熟,卓越的咨询师更倾向于在培训中结束各种各样的思想,并在工作中有意识的将不同概念和技术与来访者相结合。

个体诉求上:随着个体症状和诉求的多样化,单一的流派和技术难以适应,越来越多的咨询师采取个人方法的目标,将关注重点放在个人差异化的生活经历、文化价值观和工作环境中。

近年整合的趋势愈发强劲,未来咨询中朝着增加理论趋同和共识的方向前进已成必然。

图片

图片

知行合一:整合的方向在哪?

这个问题困扰了数辈咨询师,心理学大师前辈们都做过很多尝试,例如折中主义、共同因素法、协作多元主义等等,其难点主要有2点:

一方面需要咨询师有扎实的咨询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各个流派相对离散、甚至相互矛盾,这对咨询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甚至容易「走火入魔」。

整合 ≠ 咨询理论的堆砌,也并非是单纯的 1+1>2 ,而是需要将各个「咨询理论」与「实践经验」做有机结合,整合出来的「心法」与原本的咨询理论并不在同一纬度,它们应该是更底层、更灵活、更接近心理咨询的本质。

我们急需一套系统的整合方法论:梳理纷繁理论、提炼各派技术,搭建整合框架。当我们秉承这样的思路去探寻,家庭治疗进入我们的视野并给出一个值得学习的方法!

 整合系统治疗——IST元架构 

整合系统治疗(IST)由婚姻与家庭治疗大师 Breunlin 与其合作者共同打造,利用家庭治疗中系统性与结构性的特点,设计了这套超越家庭治疗模式的元构架(meta framework),让整合可以系统、结构地被各个阶段的咨询师学习使用。

图片


整合系统治疗(IST)既有整合的关键步骤,帮助新手咨询师快速掌握咨询「要诀」;也能借由元构架帮助成熟咨询师整合他们对特定模型和技术的知识,并在治疗实践中发展他们的个人风格。

学过整合系统治疗(IST)的咨询师说:“这个工具就像图书馆书架,整理咨询师所学的东西,也属于咨询的方法论,可以让咨询师对自己的个案有框架化的认识。”

图片

图片
IST创始人携手中国研究员联合授课


整合系统治疗(IST)抛开那些标准化的理论教条,关注真正起到疗愈作用的「非特定性因素」,聚焦培养心理咨询师的底层能力,提供了一个综合的心理治疗模型。与大多数其他扭曲人类生存现实的方法相比,IST包含了人际交往和心理治疗的全部复杂性。

简单心理特邀IST创始人之一的Breunlin教授为大家带来最“原味”的IST课程,携手IST中国研究员兰菁老师,将IST与中国特色做有机结合,帮助更多中国咨询师掌握这门咨询整合「内功心法」。

图片

图片

 目前是一个新手咨询师也需要整合吗? 

正是因为新手,所以更需要整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