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误杀2》:微光的渺小与闪亮

 有爱评论区 2021-12-16

两年前的国产片《误杀》,以口碑与票房黑马之姿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两年后,有着类似基因的《误杀2》再度杀了回来。

这部电影与《误杀》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翻拍于外国电影,同样由陈思诚监制,同样给新人导演执导,同样由肖央主演,同样发生在“架空”的泰国等等……

不过,看完后就会明白,《误杀2》并不是前作的续集,它本质上是一部另起炉灶的新片,虽然同属犯罪题材,但悬疑成分已大打折扣,取而代之的是异常充沛的感情和直逼眼球的社会性。

【友情提示:下文会有剧透。】

陈思诚搞的影视剧,无论是“唐探”系列还是“误杀”系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把故事舞台放在与中国有着相似社会文化环境的异国他乡,既能最大程度上照顾国内观众的融入感受,又能在展现各类黑暗和敏感内容时拥有更高的“灵活度”。

尽管《误杀2》翻拍自美国电影《迫在眉梢》,故事又被移植到了泰国,但它仍能贡献我们生活中的熟悉感,毕竟,亲情、不公、牺牲这些议题永远是共通的。

鉴于剧情分析的价值不大,我还是把重点放到影片的改编侧重和呈现效果上来,先说个结论——如果是冲着“悬疑”去看《误杀2》,那你大概率会失望

影片的叙事堪称平铺直叙,观众们就是跟着主角林日朗的轨迹逐渐了解事情的真相,基本没多少可以猜测的地方,中前段仅有的一个疑点,即“林日朗接受采访时说的故事是否编造”刚抛出后不久,便立刻被推翻了,他的老婆孩子可做不得假。

至于之后林日朗发现真相、决意自我牺牲等几个高潮点,最多只能算水到渠成的转折,而远算不上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反转或惊奇。

所以,那些抱着与《误杀》相似预期的观众,观看《误杀2》的话得适当调整一下期待值和评价标准。

悬疑成分大为减少,相应的,电影把更多的重心放到了人物家庭的塑造以及感情关系的打磨上。

影片所有的倒叙和插叙,几乎都属于林日朗、阿玲、小虫这一家三口,更别说“正片”里也没少为他们加戏。老实说,我觉得在一部犯罪题材的剧情片里给亲情戏这么大的比重有些超量,除了让观众充分明白并理解人物动机外,更多只剩下了饱和的煽情。

可又不得不承认,《误杀2》慢条斯理拍出的这出感情戏确实不错,过程完整、张弛有度,细节和转承都十分具体且到位,也难怪影片的宣传语定成“为爱的人,再奋不顾身一次”

此外,影片的社会议题的“话题度”相比前作也有了极大提升,倒不是说议题本身有高低之分,而是《误杀2》中相关内容的直观表现力到了无法回避的程度

故事主线虽然是林日朗劫持医院以求换回儿子心脏移植的机会,但在此过程中,掺杂进了许多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包括媒体不择手段追新闻的两面性,新媒介直播造成群众左右不定的反应,刑事案件逐渐演变成政治事件的复杂,不法权利交易对社会公平的破坏等等。

当然,这些议题在《误杀2》里的实际表现顶多是中规中矩,与类似作品相比并没有更加出彩的地方。

顺道提一句,影片在人物形象设计方面的效果不错,除了林日朗的卑微决绝和张正义的老成干练外,其余几个配角塑造也颇为传神,陈雨锶饰演的李安琪很有胆大妄为那型记者的“功利感”,李治廷饰演的萨丁一看就透着斯文败类的味道。

在如此多的支线剧情中,个人认为达马医生和阿文的线是相对最弱的短板。

从开头林日朗“开枪”打断阿文意欲行凶时,就能明白影片打算重点使用这条线索,可惜随后它的表现并未达到应有效果。

其实这条支线设计的本意很好,能够为主线增添许多不确定的变数,同时从另一方面塑造达马“好医生”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为敏感复杂的医患关系做一个积极的表态,但后面拍着拍着就飞了,只用了两段简短的戏草草了事,其成效对于设计初衷而言,只能说是隔靴搔痒。

这样捋一遍下来,会发现《误杀2》是部不功不过的电影……可它还是受到了我的青睐,因为主角林日朗属于讨喜的角色。

《误杀》的主角李维杰是个没啥文化但观影量巨大的超级影迷,《误杀2》的林日朗则是一个收入不稳定但胸有墨水的穷编剧,两者的人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没啥大本事却又有点小能耐还顾家爱家的普通中年男人,对广大观众来说很有亲切感,因为他就是你我身边的一员,或者说,就是你我

仔细想想,林日朗这个编剧做得是挺失败的,不够俗(没法赚快钱)也不够雅(水平还不高),勉强只能混口饭吃,豁出性命自导自演最后一出大戏,想假扮一个坏人,结果还把人质们都同化成了自己的“帮凶”

林日朗说得没错,在这场孤注一掷的豪赌中,他从一开始就已经输了,区别只在于是否能够知晓真相,换言之,就是少痛和多痛的区别——更何况他本性善良,压根不会杀人,这就连最后一丝复仇或同归于尽的利息都拿不回来了。

但与此同时,林日朗也是赢家,靠的也恰恰是他的真诚与善良,因为他的目标始终就不是作恶,一切真真假假的犯罪行为都只是他帮儿子找到心脏的手段,当大家逐渐明白这点后,自然可能结出得道多助的善果。

如果夺回移植心脏的PLAN A不行,那他还有献出自己心脏的PLAN B。

看完全片后,很难不同情、不敬佩这样一位父亲,他是在极难翻盘的绝境之下,抱着一颗为儿子续命的无私之心,用尽毕生的勇气和才学,去博取虚无缥缈的一线生机。

电影结尾他面对市长龙丹以及所有旁观者说的那些话,也具有字字扎心的现实意义,尽管略显煽情和过火,但在本就情绪失控的林日朗嘴里说出来,又不得不令人接受真实世界的残酷。

无论小虫能否得救,《误杀2》都是一出扼腕的悲剧,在故事剧情、落点等各方面都已定调的基础上,如何为影片的调性做出最终润色是甚为关键的一点,这里我就很喜欢影片中萤火虫桥段的设计。

先是中段借小虫之口问出“萤火虫在灯光下为什么不亮了?”的问题,再在林日朗身死时飘过一只萤火虫,直至最后一幕才回答“微弱的光只有在黑暗中才能看到”,这种颇有书卷气息和复古意味的抒情手法,不算新鲜,现在用的人也不多了,但放在影片里的感觉特别美好。

本片的导演戴墨或许不及《误杀》导演柯汶利有灵性——两人都是网剧《唐人街探案》的导演,陈思诚作为“产品经理”确实有点东西——但通过这部《误杀2》,可以看出他基础好、够踏实、有耐性,希望他能当得起一句“未来可期”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