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尚文苑】我在医疗队的生活片段之一/作者:哈永年/主播:枫韵

 博尚文苑 2021-12-16

(一)

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在同医务人员谈话时提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9月21日,中共中央批转卫生部党委《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就在这一年,全国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形成,“巡回医疗队”如雨后春笋一样遍布全国农村。这种新型的医疗形式很适合当时的环境,解决了农村长期缺医少药的难题。我们“祖研”也不列外,按批次成立了医疗队,深入到农村。

我记得很清楚,我是“祖研”第四批医疗队的成员。我们这批医疗队共计四十多人,有医护人员,也有少数科室人员和技术员。医疗队对非医护人员提出要求,就是下到农村前都要进行二周的针灸培训。不仅要懂得针灸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掌握针灸的技术手法。比如进针、起针、运针和熟悉常用的主要针灸穴位。具体学习方法,先由针灸医师讲理论课;之后就是练习实际操作手法。针灸医师很负责,都是手把手的教,学员之间相互行针练习。有时也会在自己身体上练习,体会针感。如:在手和胳膊上的“合谷、曲池、内关、外关”等穴位上练习;在腿部的“足三里、三阴交、膝眼”等穴位上练习;在腹部的“中脘、下脘、关元”等穴位上练习。通过自身练习,体会针灸疗效,等下到农村为农民患者针灸医病,自然就会做到心中有数了。

第四批医疗队于1965年9月中旬下到农村,进驻黑龙江省兰西县太阳升公社。医疗队集体住在公社卫生院,吃饭方面,由医院给派一名厨师,为医疗队办伙食。住宿方面分设男女集体宿舍,宿舍为大炕,冬季取暖基本上不会挨冻。室内没有卫生间,户外厕所千疮百孔,只能起到遮丑作用。如果下到大队或小队,我们就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谈到为农民患者治病,那时真正做到了送医送药到患者手中,不收任何费用。也就是在这一期间,我们进行了“满山红制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共有一千余人慢性支气管患者,不间断的服药3~4个多月,其中止咳祛痰有效率达到70.1%。“满山红制剂”的疗效引起了中央主要领导的注重,国家有关部门派出三十多名专家学者来到“祖研”,调查研究“满山红”的临床效果。结果是止咳祛痰的临床有效率为72.2%,还略高于祖研的调查的结果呢!后来经过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满山红制剂”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二版)》,成为国家注册核准的新药。

当时因我是参加满山红新药研制者之一,为此重点负责医疗队满山红制剂的配制及供应。同时也与医疗人员一道,调查所有用药患者的疗效。通过在医疗队的锻炼,为我后来从事的中草药研发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这批医疗队入驻“太阳升公社”达半年时间,全体队员都在这里渡过的春节……

选自【我的回忆】作者:哈永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