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自成破襄城,割掉读书人的鼻子耳朵,只因抓不到他

 颍川派 2021-12-16

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二月,陕西总督汪乔年一度收复襄城,被李自成围困而全军覆亡。襄城举人张永祺是这场战役重要的参与者,所作《偶然遂》一书,记录了这段悲壮的历史,以及他离奇的境遇。

乱世兵戈之中,读书人单薄的身躯,又能守护起怎样的秩序?

襄城古城

01

明末盗匪频仍,家资丰饶的张永祺联结豪绅,组织义勇守城,长达十年之久。“所历风霜雨雪,不敢躲避。戎器饭食之费,不下万金。任劳,任费,任怨,可谓竭尽心力,耗尽心血矣。”

他曾书写这样一副对联,以激励守城士民:

谁无父母?城守事安危相关,能尽忠即以尽教;

凡有身家,春到时物我皆得,知同乐定当同忧。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十月,李自成率大军经北舞渡攻打叶县,并派人到襄城劝降。

知县曹思正倡议投降,贡献粮马。张永祺力主迎战,说:“我的马岂能让贼用?谁来牵我的马,我必以利剑斩其头!”

这是奇怪的一幕。张永祺坚守自己分管的东城头,城里的人却忙着投降。为了防止张永祺放冷炮,曹思正下了一道命令:“有敢轻放一炮、轻发一兵者,斩勿赦!”

张永祺自知独木难支,前往温县买下一处宅院,又护送母亲等家人前往。

这年十二月初四,曹思正捧印出降,反被杀害。乡村秀才李洁轩上前挽住李自成的马头,陈说忠君爱国的大义。

李自成笑着用刀敲他的头。李洁轩怒斥道:“我以大义教你,你却用刀伤我。人称你们是贼,果然是贼!”李自成连砍几刀,杀死了他。

之后,起义军势如破竹,相继攻克许州、禹州、通许、鄢陵、临颍等地,再围开封。

苦守十年的城池,就这样拱手让敌,张永祺深感痛心:“一旦坏于背吏逆绅之手,痛恨!痛恨!”

李自成部队

02

李自成围困开封时,左良玉部队乘机攻破临颍。李自成舍开封而将左良玉困在郾城。担负救援任务的,是陕西总督汪乔年。

进入河南前,汪乔年挖了李自成的祖坟,亲手斩断坟里刨出的一条小蛇,誓与李自成不共戴天。他将火器辎重留在洛阳,率领两万骑兵直奔襄城,意图引开围困郾城的农民军,再与左良玉前后夹击。

此时,张永祺送上一份大礼:“襄城人降敌实属不得已。现在城内并无守军,我愿劝说乡亲开城迎接官兵。”

汪乔年喜道:“如有难为襄城者,天杀之,犬食之!”遂派郑喜栋护送张永祺前往襄城。

事情进展得十分顺利,郑喜栋却不愿进城。“我只带了三百人,如果被李自成包围就完了。”

这种担心并不多余。由于左良玉未如约支援,汪乔年在主力溃逃之后,召集两千残兵入城坚守。五天后襄城失陷,汪乔年不屈而死,震动天下。

农民军在城里搜捕张永祺,没有丝毫消息,遂处死其亲属九人,又将190余名读书人割鼻断足。

张永祺到哪儿了呢?

汪乔年像

03

襄城失守后,张永祺被一个叫李木匠的农民军抓获。

李木匠诈唬他:“我认得你是张举人,快把衣服脱给我。”

张永祺大方地承认了身份,又亮明态度:“要杀要剐随便。”

李木匠道:“你以为你是举人,我就不敢杀你吗?你看我手虽粗粗的,不知杀了多少好大官,何况于你。”

“当初曹知县给你们送马时,我就该死,现在算死得迟了。现在满城找我,你把我送给头目,杀了就好。”

李木匠好奇了:“好个呆子。死有什么好处,当笑话说?”

“我读孔孟书,孔曰杀身成仁,孟曰舍生取义。如何不好?”张永祺不失时机地讲道理。

木匠说:“留下你的文话,到我头目处说。”

正是这个叫黄龙的头目保护了张永祺。他将张永祺带出城留在兵营里,起营时又将其藏在席子下,对他说:“我救你不望回报,但你到家时,见你父母、妻子、亲友,得说贼中有这样好人。落个好字,也是我放响马一场落头。”

为什么黄龙愿冒那么大风险,救一个满城通缉的人呢?张永祺给出的答案很离奇:他曾梦到一个姓黄的来救他。黄龙也做过一个梦,要在襄城救个举人。

现代人不信邪,难以认同这样的说法,我们只好另寻线索。有这样一种可能——张永祺得救,要感谢黄龙之妻。

接受黄龙讯问时,张永祺称去过河南府(今洛阳一带)。黄妻搭话道:“河南府哪个县?”

“孟津。”

“我是孟津人,你认得谁家?”

“翰林王铎,和我是同年举人。”

“我是杨翰林家人,与乔尚书有亲戚。”乔尚书,指已故刑部尚书乔允升。

“乔尚书是我年伯。”

杨氏大笑道:“我在贼中,人人说我无亲戚,今日我有亲戚啦!”遂为其烘衣具被,倍加关照。

杨氏出身翰林之家而为农民军妻室,想必是受了胁迫。乱军之中,偶能攀叙故旧,欣悦可知。若因此要求丈夫留人一命,也在情理之中。

这乱军中的一点儿人情味,难得。

襄城汝河

04

之后的日子,张永祺十分狼狈。在襄城,乡亲恼他引官兵入城,招来那么大灾难;汪乔年的亲属也一再告状,称张永祺通贼,又怀疑他侵吞官兵财产。李自成一方自然也不待见这个死硬的反对派。

“戡乱还凭剩此身,吾徒何处有迷津!”作为死忠的大明臣民,张永祺对蒙受的污名深感羞恨,一次次撰文辩解。

带着家人东躲西藏,张永祺在战争的缝隙中辗转求生。一次遭遇中,为了避免羞辱,四位女眷投水而亡。

又有一次,起义军找上门来,将其家财搜刮一空。

他又投靠南京弘光政权,没等安顿好,清兵又杀了过来。

清王朝统一中国,社会逐渐稳定下来。张永祺一度在临颍买下一处废宅,隐居度日。

杜甫诗云:“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张永祺遂以“偶然遂”命名自己的人生记录。在失序的时代,每个人的内心都成为孤岛,演出了多少荒诞的情节,却只能在偶然间存身。

在那场导致朝代更迭的战争中,张永祺只是一粒微尘。他的遭遇,却包蕴着一个时代的沉痛。他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方向,却不忘编织梦境,守护初心。

这算是另一种精神磨难吧。大动荡的时代犹如炼狱,荡涤灵魂。

乾隆年间,襄城训导苏如溱读过《偶然遂》,感慨道:

伟哉张孝廉,不愧忠孝人。

城污不可洗,膝屈不可伸。

凛凛此数语,俨然出性真。

嗟彼龌龊辈,枉自号儒绅。

节丧名复毁,未必能保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