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蝶中的游离思维 读张志忠画作《庄子》有感

 聂昌硕 2021-12-16

梦蝶中的游离思维

读张志忠画作《庄子》有感

 
我在同学圈中看到《庄子》肖像,庄子抱腿蹲坐,扬首远眺,赤身半裸;帖子模糊,看不清题跋作者张志忠在圈中自述:“画作立意,《庄生夢蝶》,故而不着衣,刚醒,睡意朦胧。”看了注释我饶有兴味,我的第一反映不是梦蝶,而是《钓于濮水》。作者说是梦蝶,那就先读原文吧。


 
梦蝶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大意庄周曾经梦见自己变成蝴蝶,一只美丽的蝴蝶,感愉快和惬意!忘却了自己是庄周。然醒来,恍惚间方知自己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两者却在物化中一了。
 
人会做梦,梦醒后回忆是常见的,按照弗洛伊德解梦:梦见蝴蝶,斑斓娇艳,是梦中情人。可庄周梦蝶,自己变性成女性,比较稀罕。这倒是应验了“人类雌雄同体”论。提出雌雄同体论的魏宁格认为:不存在绝对男性与女性,人人都是雌雄混合体。体内雌雄比例占优决定男女性别。按照此论,庄子潜意识中的雌性出现在梦中,由此物化,阴阳合和,当然舒畅惬意了。这可真奇妙,是庄周梦幻奇妙,还是庄周文思奇妙呢!我想庄子是用化蝶阐明自己“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自然观。
 
庄子梦蝶更加引人关注的是:意识化为蝴蝶,蝴蝶做为主体还可以梦见做梦的人。显示出人的意识能够游离于躯体之外,反观自我,这可是庄子独特的梦蝶式思维。
 
画家读庄子,记住许多典故,知道庄子是位集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伟人。这些对于画家创作没有直接作用。典故进脑,需要“化蝶”,将文字符号转为形式语言。画家应将对庄子的所有认知,归纳、汇总为最想表达的人物特征,物化为艺术形象。


今日从张志忠处要来的85年新华出版社“中国画新百家”中的印刷页

 
张志忠的“化蝶”化绝了,化出个“庄子半裸蹲坐于空灵中”。这个图式可是“胆大妄为”,国人心中的圣贤肖像竟然半裸出镜,非彪悍名士不敢为。
 
这幅肖像我初观时以为是赤裸,隐私部位的墨色直觉只是黑白节奏需要,细观与内裤位置相同,却没有描绘内裤皱褶。可以不算全裸,也可为感觉为全裸,似是而非中画家用心了,聪明的模糊处理其中的忌惮众人心知肚明。赤裸或者半裸,是文字转为图式的核心,它隐涵着志忠对庄子思想的解读。
 
画家为圣贤造像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只需要强调人物的特色形态,用特色形态概括人物重要思想即可。志忠的灵感来源何处,来源于生活。今人无法接触到庄周,却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提取。北方农民有裸睡习惯,下乡很容易见到或听到。形象思维中关键性突破应该是裸睡。由裸睡才能引出“庄子半裸蹲坐于空灵中”的概念。庄子半裸“面世”,意味他对权贵礼制的藐视,对社会(服饰)等级制的藐视,表达崇尚原始生态的理念,也是随心所欲,追求逍遥的个性使然。可见志忠构思之高妙,并且深邃。
 
商代已经有床,春秋以来,床是主要家具。人们在床上放置案几,写字、读书、吃饭。庄子迟官后虽贫穷住陋巷,做为大学者,家中床是必备的,床上置案几、笔墨,几旁堆简牍,放衣裳,也是必备的。这些被画家有意清空,造就虚空境界,完全是画家“臆造”。正是这些“臆造”,展现出志忠的审美修养。
 
老子、庄子为什么推崇氏族社会,他们怎么知道氏族社会好呢?

先秦时代,是人类语音文明与文字文明的交接期。先民的海量经验与知识,靠口口相传的语音文明“暂存”,在甲骨文的帮助下传承至春秋战国,被士人继承,记录在简牍中,诸子百家才上史册被后人知晓。老子庄子亦如此,他们知道氏族部落的生存状态。

氏族部落人数一般在50至80人,由祖母(后祖父)以慈爱方式管理自己的子孙,是真正的血亲“仁政”。部族之间有走婚式“姻亲”关系,也就是自己部族的女婿与儿媳都在邻家部落中,极少发生流血战争。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各种弑君、酷刑、屠戮、征战不绝,一场战争死人上千过万已不罕见。所以老庄推崇返璞归真,回归原始。
 
画作是思维游离产物,它脱离了画家的大脑独立存在,并会用视觉语言与世人交流。我以上累述,都是画作告诉我的,并未与张志忠交流过。艺术作品能够有生命力,是艺术家的学养用游离思维赋于的;艺术家离开作品,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理念与价值观都存留在作品中,它们独立地与观者交谈,长存与世。
 
所有艺术作品的生命力都是作者思维游离的产物,都归功与大脑。艺术作品是思想的产物,技巧不能独立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现代生理心理学,发现人体各器官信息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正确反应。产生一门新学科《感觉统合理论》,解析了肢体与脑(比如手脑)高度协调的原理与训练方法。由此明确艺术技巧不单是手足问题,主要的是大脑的感觉统合能力。
 
各种艺术作品传达作者的思想都有局限的,文学、影视相对小一些,画作局限较大。我对张志忠的庄子肖像第一反映为什么会是钓于濮水》呢?就是视觉语言传达感受准确,视觉感受传换成文字,并不精准,只是大致相似。
 
庄子性格耿直、表述尖锐,这种特质在《钓于濮水》中展现最清晰。《钓于濮水》在《史记》有记载:楚威王派小吏厚币迎庄子为相,庄子在濮水钓鱼,头也不回,笑对来使说:“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中以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拒绝了高官厚禄。
 
庄子曾经当过宋国漆园吏”,一个小官。任职期间遭受过大“哀怨”,从此迟官隐居了。我也当过小官,也遭诬陷,托病为由,罢工长达一年半之久,后调离,……。庄子愤世嫉俗,我亦然。由此我见志忠的庄子像会想到《钓于濮水》:庄子在湖畔钓鱼,脱衣下湖,捞鱼、戏水,蹲坐,等鱼上钩,其间傲首拒官,蔑视权贵,……以此解读志忠之作也无不可。如今志忠以梦蝶初醒(题跋中好象已经注明)更为顺理成章,应该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了。
 
大连环画式的庄子像辱眼已久,甚至产生这类历史人物已成概念与套路了。志忠学弟之《庄子》画作实属旷世之作,在古代圣人肖像史中会有一席之地。这幅作品从构思到笔墨是用现代形象思维与造型语言完成的,其间展现出的创作过程很具有示范性,值得后辈参考。

聂昌硕 2021年12月13日




庄子”一画,画于83年,彼时于水墨正是各种甞试,也是83年六届全国美展,以我为主(构图,立意)拉俊生兄共同製作了“禹”入选,彼时一则不愿画任何直白的XX题材,二则借“禹”表达对经过XX大乱企盼国家“多疏少堵”,“禹”是画的半裸,故进而又画了“庄子”,此画85年由美术馆组织赴美国西雅图展为美媒体好评(参展六幅均售出),那次展也有古干兄,匆匆至今近四十年矣!俊生,古干兄均归道山矣!能不慨叹!  志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