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坚韧豁达,勤俭持家。虽未富未贵,但其为人极其成功。 老蚕,张讳公孚先生艺名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在即,先生长子志江先生精选乃父部分诗书画印编辑出版,以资纪念,取名《老蚕艺文精粹》。志江先生经乃父高足杨昭依先生引介,属予为该书作序。予才疏学浅,人微言轻,不足以担当此重任,再三请辞,未能获准,只好勉强为之。 公孚先生原名张硕泉,祖籍全椒,一九一七年生于盱眙县明光集(今明光市)。先生祖上乃是大清光绪年间武举人,曾入仕保卫一方安宁;祖父擅长书画篆刻,自比唐代画家戴敦,自刻石印“何必见戴”悬于腰间,名噪儒乡。建国前,先生为明光集“公孚糖号”刻印一方,笔法令人叫绝,世人遂以“公孚”呼其人。 公孚先生出生寒门,天资聪慧,敏而好学。入泮之前由祖父教授识字,髫年仅读五年私塾,即为生计所迫而辍学。束发不久,家道衰落,正是时局动荡,社会飘摇之际,不料慈父见背,家中栋梁崩塌,无所依从,先生以稚嫩之身,肩负起家庭生存发展之重任。直至娶妻生子,立户持家,生儿育女,备尝艰辛。为拥有一技之长,借以谋生养家,安身立命,先生开始苦练篆刻技艺,功夫不断精进,渐渐悟得篆刻真谛,转而上升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深爱一生,始终不辍,诚乃可贵。 篆刻讲究篆法、章法、刀法,但不仅仅如此。娴熟而又有机结合的篆法、章法、刀法与中华传统国学意蕴融会贯通,才能成为篆刻艺术。公孚先生深谙此道,在书法、绘画上潜心修炼。成功的书法家、画家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学特别是古诗文功底,而古诗文中的五、七言律诗又是以联语为滥觞的,故先生篆刻系从联语开始的,先生自己对此认识非常清楚:“……后来入塾,由秦建侯老师教授联句,获益良多,并知作联对今后作五、七言律诗更是基础课。” 公孚先生的联语作品保存下来共有两千五百余副,这里精选其中五百副,部分带有明显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时代痕迹:“雪盈大地埋污垢,风过长空扫乱云”、“不怕道路曲折,当知前途光明”、“一笔能书虎,双肩可担山”。主要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以治学、齐家、励志、修身为主,也有名胜联、节令联、行业联、喜庆联、哀挽联、题赠联、杂感联、集句联、集字联、趣巧联,等等,应有尽有,内容丰富,涉猎广泛,对仗工整,颇具艺术性。 公孚先生的诗稿建立在众多的联语之上,跨度近七十年之久,但篇章不是很多,合计两百余首。先生自分为两类,一为抒怀,如《悼儿诗·其一》:“乍闻达海忽夭亡,疑是黄粱梦一场。屏内尽除儿小影,恐将触目更心伤。”痛失爱子,伤心断肠,字字滴血,催人泪下。一为叙事,如《平生两好》:“铁壁羊毫常伴吾,生平两样是雕涂。刀伤手指忘乎痛,墨染衣襟未觉污。刻印持恒思脱俗,学书难罢究何如。频知白发增焦躁,老大无能不能居。”记述自己一生爱好和曲折的艺术追求,颇具唐寅《五十言怀诗》风范。当然所谓抒怀、叙事并非泾渭分明,两者大多是有机结合的,绝大多数诗稿贴近生活,节奏轻快,明白晓畅,情理交融,玩味之余,颇多启迪。 公孚先生受祖父熏染教诲,先生自幼临摹古碑名帖,刻苦自励,坚持不懈,练就一手好字,逐渐形成书法艺术。先生书法作品,以楷书见擅,兼及行、草、篆、隶,取诸家之优,扬长避短,功底深厚,其笔力匀称遒劲,形体血肉饱满,舒展适度,收放自如,整饬中有变化,空白处显意蕴,平稳中见灵动,朴拙处藏机巧,摒弃模仿,推陈出新,自成一体,奠定了先生坚实的篆刻基础。 公孚先生一生醉心于篆刻,其书房兼卧室取名“醉石轩”,足见其对篆刻的痴迷程度。这里选取了五百余方篆印,几乎皆为精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四十年的勤奋努力,不懈追求,精心研磨,长期切磋,先生篆刻艺术日臻成熟,改革开放以后,迈上巅峰时期,进入自我境界,形成自己风格,拥有自身特色。其篆刻艺术作品,既具秦汉印谱之长处,又兼近现代名家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沙孟海及西冷八家等名家之优点。技法凝练流畅,笔画古朴沉稳,刀工灵活自如,布局随心所欲,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书法篆刻文学艺术融于一体,大漠纵马与小桥流水相得益彰,耐读耐看耐摩耐赏,印中有天地,印外有画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公孚先生的篆刻在明光代表一个时代,自改革开放至二十世纪末,罕见能出其右者。不仅如此,其篆刻二十世纪后期在皖东地区,乃至安徽省范围内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尤其是他的画印,自成一家,是上个世纪安徽省著名篆刻家之一。先生生前是明光第一位安徽省篆刻家协会会员,县、市、省、全国老年书画联谊会会员,作品曾获一九九〇年安徽省“老年杯”书画篆刻大赛头等奖等许多殊荣,令众多人仰视。 公孚先生篆刻艺术的成功与其为人是分不开的。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坚韧豁达,勤俭持家。虽未富未贵,但其为人极其成功,家庭和睦,家道昌盛,子女中有达厅级之职,朋友遍及各个领域,同道络绎,弟子盈门,人生大幸,乐在其中。艺品如人品,人品成就了先生的艺品。 予年轻时酷爱文学艺术,三十多年前就闻得公孚先生大名,曾拟登门拜访,始终未能成行。一九九四年进城后虽机会益多,但此时予为谋生计,已疏远文学艺术,于浮躁中淡忘此事。本世纪初,予再次亲近文学艺术时,先生已驾鹤云游,故予本该聆听先生教诲,但却未曾见过先生,甚为遗憾!今逢先生百年诞辰之际,蒙先生令郎志江先生谬爱,斗胆为先生《老蚕艺文精粹》作序,作为门外之人,真乃诚惶诚恐。但仔细拜读欣赏大作后,如阅先生慈容,如聆先生教诲,受益匪浅,欣慰不已! 是为序。 丙申年 己亥月 癸丑日 于市政协文史委办公室 ——《老蚕艺文精粹》一书2018年5月由黄山书社公开出版发行 ![]() 贡发芹(1965年10月—),笔名亚鲁,贡晖,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安徽省明光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历史学会会员,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学会会员。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滁州市散文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有诗集《蹒跚学步》、《浅唱低吟》、《柔声细语》、《轻描淡写》等,散文集《帝乡散记》(38.8万字)、《帝乡散忆》(42万字)、《故园乡愁》(30万字)、《明光史话》(40万字),文艺评论集《管见孔识》,史学专著《吴棠史料》(35万字)、《史林拾荒》(34万字)、《明光历史人物》(50万字)、《明光人文概览》(16万字)、《明光政协史》(二卷)(上、下册,115万字,主编)、《嘉山县志》(80万字,点校)等作品集22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