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美科学家回国,带回数名顶尖科技人才,将美国人气得牙痒痒

 文渊武海 2021-12-16
娱乐秋荷
2021-11-27 18:48

大图模式

谢晓亮是国际知名的生物物理化学家,在美国深造期间获得了美国的三个国家级院士职称,并被哈佛大学聘为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终身教授。

这样一位科研界的佼佼者,却在2018年毅然回国,回到母校北京大学继续工作。在美国发展这么多年,名扬四海的他为何突然放弃这些优越的条件回国工作?

1962年,谢晓亮出生于北京,再加上一对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父母,无论是家庭教育,启蒙教育,还是学校教育,这个孩子都“快人一步”。

别人家的孩子还在撒娇玩耍,谢晓亮已经在父母的教导下识字读书了。大概是受遗传基因和后天努力的双重影响,谢晓亮小小年纪就成了街坊邻里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6岁一到,谢晓亮进入北京大学附属小学读书,开始接受专业的优质培养。在学术氛围浓厚的家庭教育下,他早早地表现出自己的实践天赋。

在小学的课堂上,同学们还在尽力学习老师讲述的理论知识时,这个小小的男孩已经开始动手研究一些小发明和小模型了。

父母和老师也发现了谢晓亮的出色之处,更是用心培养和教导他。慢慢地,小少年喜欢上了实践研究,同时还保持着优异的理论课程成绩,并以高分考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1980年,经历过动乱的谢晓亮在18岁这一年走上了高考的考场。虽然没有完整地接受中学课堂的教育,但在父母的帮助和指导下,他还是自学完成了高中的学业。

除此之外,他还阅读了不少大学才会接触到的专业书籍。在这个过程中,最让谢晓亮痴迷的是化学学科的知识。

高考成绩出来后,这个青少年也如愿被心仪的北京大学化学系录取,学习专业的化学理论知识,进行化学研究。

在大学的课堂上,谢晓亮仍然是最积极的那一个,勤学好问的他给教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学习化学专业的课程,他还经常到别的院系蹭课,理科的课程,只要有兴趣有时间,他都会去听。

那时的谢晓亮除了是化学系的风云人物,在数学系和物理学系也是鼎鼎有名,他甚至还在计算机系研究如何设计计算机程序来进行化学实验。

大学期间,谢晓亮通过努力学习不断填补着自己的知识盲区。本科毕业后,他留在北京大学进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跟着自己的导师进行更加专业的化学实验研究。

但是在当时,国家虽然极力培养科研人员,但是国内的科研环境并不是太好。在物理化学和生物这些理科领域,国内科研整体水平远不及国外。

于是在深思熟虑之后,谢晓亮决定出国深造,接触世界前沿的化学科研成果。

02

1985年,谢晓亮只身去到海外,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攻读博士学位。刚一入校,青年人出色的专业水平就被学校的约翰西蒙教授看中。教授对他悉心指导,也让他很快适应了国外的生活。

相处一段时间后,谢晓亮在学业和实验中表现出来的认真细致,勤奋好学让约翰西蒙更是赞赏,约翰西蒙不仅将自己的所学知识倾囊相授,更是不遗余力地培养他,带着他做一些具有突破性的科研项目。

博士毕业后,谢晓亮依然没有停止他深造的步伐,他考入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后,又被高级教授格雷厄姆·弗莱明收为弟子。

在导师的实验室里,谢晓亮接触到的科研项目愈发高深,这让他更加沉迷于这些难题的破解。在这些时日的研究中,他获得了许多科研成果,也发布了许多专业论文。

凭借着个人优势,这位中国青年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逐步成为美国化学科研领域的知名人物。

1992年,30岁的谢晓亮取得博士学位,进入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展开博士后工作。

他是其中自1965年成立以来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科学家,这证明了他的优秀和科研潜力。在实验室工作期间,谢晓亮接触到了更多机密的科研项目,个人能力更是得到跨越式提升。1999年,37岁的谢晓亮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聘为终身教授。

获此殊荣后,这位年轻科学家的名声在国内外专业领域彻底打响,但这些外部评价都没有影响他在科研领域的继续发展进步。

在2000年这一年的时间内,他提交了6份科研项目的申请,哈佛大学不仅全数通过,还拨下专项资金协助他完成项目。此后,谢晓亮更是醉心科研,不断发表领域前沿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2015年,美国纽约州阿尔巴尼医学中心公布了当年获得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的科学家,谢晓亮赫然在列。他是获得该奖项的首位华人。

在历史上,获得该奖项的学者最终都获得了诺贝尔奖,谢晓亮因此被称为“距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学者”。

谢晓亮在国际科研领域成绩斐然,就在大家都以为他要在美国继续大展身手时,谢晓亮宣布他要回到祖国发展。

03

其实在21世纪到来后,谢晓亮已经分了一部分精力在国内科研事业上。2001年,他被聘为北京大学的讲座教授,不久后在国内学界也带领了一批科研人才进行自主研发。

他在北京大学主持创办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后来又组建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谢晓亮虽然身在美国,但一直挂念着祖国的科研事业发展。

2018年,56岁的他放弃了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也放弃了在美国的各种优厚待遇,正式回到祖国,回到母校北京大学进行全职工作。

当初众多学者赴国外求学,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国内的科研环境不如国外。

改革开放后,国家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国内科研环境也有了极大的改善。

这让当初出国发展的一批批科学家们看到了希望,学成回国的他们也想为祖国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晓亮也正是看到了祖国发展的潜力,更是想用自己的毕生所学回报祖国,才决定放弃国外的优越待遇,回到祖国发展。

回国后的谢晓亮不仅在北京大学任教,还和我国顶尖的科研工作者协同完成了很多科研项目。

接触过国外先进技术的谢晓亮将所学带回祖国,传授给国内的科研工作者,这使得我国科研发展速度得到很快的提升,与国外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谢晓亮的回归不仅激励了国内的研究人员,更激励了像他一样出国留学发展的科研工作者。

在他的带领下,国内此项科研工作开展很快,此后也不断有科研工作者回国发展的消息,科技强国不再是国家的一句口号,它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们的信念与信仰。

无论是爱国情怀还是专心学业,谢晓亮的精神还在激励着一代代人,祖国的未来就在我们每一个人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