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北佛踪(1)

 龙井问茶土老帽 2021-12-16

一、

去年游学安岳、大足,对唐宋之际的巴蜀石刻有了初步的认识。放在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框架中,宋代巴蜀石刻是大规模开窟造像的终点,仿佛有一条从西域到中原再到巴蜀的脉络;但单就巴蜀石刻而言,实际自有发展体系。从汉代崖墓上的佛像,到茂县最早的褒衣博带装佛像,再到万佛寺南朝石刻遗存,四川保留着许多现存佛教造像最初的样子。群山环绕的四川盆地,佛教传入的途径无外乎长江水路或者川北蜀道。偏安一隅的南朝走的应该是水路,带来寺庙营建和单体佛像。更多的中原王朝,秦、汉、北魏、隋唐则倚重蜀道,特别是金牛道和米仓道,带来开窟造像和摩崖石刻。安岳、大足石刻造像的源流便是唐代从古道传入的那一支,追本溯源,出发川北,开始寻找蜀道上的佛踪。

原想继续游学参团,食宿行程都有安排,跟着老师走,学到也更多,可惜没抢到名额(现在热门的游学可真紧俏)。只好带上本书(《巴蜀佛教石窟造像初步研究》)自驾寻访,我按照国保单位地图确定行程,根本没顾及是否开放参观,真所谓无知者无畏。后续一路艰难,此处暂且不表。

我的川北行以绵阳为起止点,这样更方便自驾。从上海到绵阳,需要飞机转高铁,好在成都双流T2航站楼下就有高铁站,电梯直达,比虹桥枢纽还方便。一路等飞机、等火车的间隙,我就用吃打发时间,自己旅行的好处就是想吃什么吃什么。在绵阳火车站取好车,出发第一站圣水寺。

圣水寺不是古迹,而是网红,以吉祥门周围的水泥罗汉像出名。自宋之后,罗汉像渐成风尚,从十六罗汉到十八罗汉,再到五百罗汉,或高雅,或神武,或夸张,或世俗,不一而足,圣水寺的这组罗汉却可用新异来形容。入口的吉祥门就别具一格,门两侧的蟠龙柱竟然有故事,左手是一家三口龙,父母亲着小龙的面颊,和乐融融;右手是男女相爱龙,公龙舔着母龙的耳朵,柔情蜜意。实不知往来的僧侣看着作何想?这还不是最令人瞋目结舌的,那些菩萨周围的飞天,轻纱贴体,身姿曼妙,凹凸有致,玲珑毕现,真如魅惑佛祖的药叉女再世。一路沿阶而上欣赏罗汉,骑着翼虎的伏虎、架着翼龙的降龙、吃着梨子的大肚、一苇渡江的达摩……各具性格,无一雷同。塑像顺着地势排列,或聚或散,有呼有应,一点都不单调。技法有些匠气,却又大胆无碍,甚至有些卡通气。穿插在罗汉、菩萨间的小动物更是生动有趣。文殊师利菩萨处于整组塑像中最重要的位置,其侧却突兀地出现两方石牌:圣水寺方丈常明大和尚主建,雕塑李能圣(甚至还留着手机号)。不仅署名,还有广告植入,着实出格。百度一下李能圣,正是本地江油人,自学雕塑,能完成如此作品,值得一叹,更要为敢用其人其作的常明方丈点赞。

圣水寺周围还有罗汉寺、灵鹫山等寺院,接踵连片占去好大一面山坡,远远眺望,各有奇招。我没去逛,省下时间去看真正的古迹——平阳府君阙。

阙是礼仪性建筑,立于宫殿、宅邸、陵墓、祠堂之前,左右分列,中留缺口(古时阙缺通假)通行,可做门户。除墓葬外,汉阙可算现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筑,还能较完整地见到建筑细节,每一件都是国宝。现存汉阙分布6省1市,共41处,四川有21处,占半壁江山。除河南登封三阙,山东嘉祥武氏阙之外,著名汉阙多在川渝。平阳府君阙在绵阳原址保存,附近已成闹市,往来行人不断,可欣赏古阙的人只我一个。

平阳府君阙规制较高,石制双阙,主副错落。自下而上分为阙基、阙身和阙檐。阙檐部分为仿木构造,粗看只见斗拱屋顶,细看却觉结构复杂,分了许多层。自底向上分别是:单层栌斗、平铺梁枋、一斗三升、楣枋、介石、檐枋、屋檐、屋顶。下面三层的枋木构造有些随意,没有后世唐宋斗拱结构的严整。介石一段很特殊,不能用木构来解释,只是看作装饰性的部分。现存的汉代石刻都在阙檐部分,底层栌斗四周有角神,正中有兽首;一斗三升的间隔处雕有神兽、高士;介石四面雕刻最满,中间独立成画,有鹊占高枝,有妇人启门,转角连续雕刻,有羽人牵翼马,有猛士擎兽尾,有猛虎追逃兔,最是复杂;檐枋头刻有文字,只看出一个隶书“平”字,据说就是阙名“汉平杨(阳)府君叔神道”。仔细欣赏一处处被时光漫漶的石刻图像,彼此之间毫无关联,多是汉画像石、画像砖中的常见题材,可以体现汉代的普遍审美。阙身开有佛龛,龛旁还有线刻礼佛图,为后世南梁所做。如果按照同为汉阙的少室阙体例,阙身之上也应有神兽雕刻,可我遍观阙身找不到一点遗踪,自然也无法判断是否曾有汉刻。在一件古物之上,看到两个时代的信仰和审美,很有意思。欣赏古物的乐趣就在这种发现与想象之间,越品越有味道。

川北之行第一站——绵阳,看古迹、看网红,在古今之间隐约有一条石刻传承的线索,很值得再慢慢探访下去。游览与思考之余,美食不可辜负,芙蓉溪畔都是江湖菜馆,我忍不住多尝了几样,凉拌鲫鱼、麻辣小龙虾、兔肉汤锅、小酥肉、烤五花,巴蜀美食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品味的乐趣不弱于访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