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小瓜虫的感染谈环境与疾病

 新用户5488A7GH 2021-12-17

 从小瓜虫的感染谈环境与疾病


最近小瓜虫频发,我们也是为许多养殖户解决了一次又一次的难题。遇到得越多,就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对于如何防止小瓜虫的产生有了一些心得。

前段时间我们写了小瓜虫的治疗难点,以及如何才能治好,今天谈的就是预防。




先说一下最近遇到的养殖户。发生小瓜虫疾病,基本上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水质越瘦,就越容易长小瓜虫,似乎水体中的浮游动植和浮游植物是小瓜虫的天敌似的,越肥的水质,就越不容易长小瓜虫。特别是我们遇到几家养殖户,养殖的是一样的鱼,鱼池大小也差不多,水深一样,饲养殖品种一样,投喂的饲料一样,但有两口鱼塘里的鱼,就是不长小瓜虫,另外几家人,情况也大体相似,有的是因为肥生活污水进入鱼池,有的则是由于有畜禽粪便水排入池塘中,或是有的池塘进行了肥水,这些池塘就爆发了小瓜虫。

总之,水体透明越低,水质越肥,藻类及浮游动物多的池塘,小瓜虫就是长不起来,反而水质很好的池塘,按理说,水质好虫就应该少,反而最容易长虫。难道说小瓜虫天生就爱干净,水质越干净,就越适合小瓜虫生长?



面对这种疑问,我们觉得,一定是某一方面,要么促进了小瓜虫的生长,要么就是与小瓜虫有竞争关系的因素受到了限制,这才是造成小瓜虫爆发的根本原因。


为此,经过这两年,随着我们在小瓜虫治疗圈的影响力,全国许多省份的养殖户,按照我们提供的方法进行处理,都收到很好的效果。正是由于遇到的越多,就越是能从中总结出经验来。




比如,我们遇到许多这样的案例。同样是高位池,或是精养塘,同时放鱼,瘦水放鱼与肥水放鱼相比,瘦水放鱼的感染小瓜虫的机率是肥水放鱼的10倍以上。从中可以看出,藻类与浮游游动物,似乎与小瓜虫有种竞争关系,其爆发一定离不开环境的因素,而且小瓜虫的爆发,也是遵循着一个动态平衡,当对小瓜虫形成抑制的条件不存在时,也就是水很瘦时,爆发小瓜虫病,鱼体大量感染,然后引起鱼类大量死亡,接下来,小瓜虫随着鱼类数量的减少,也随之减少,然后,又回到一个动态平衡中。

这似乎在揭示着一个道理,那就是任何疾病,小瓜虫也好,细菌也好,一味的盯着病源本身,我们就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忘记了,环境才是引发疾病的根本因素,有了什么样的环境,才会有与之相对应的问题。

关于环境问题,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我们渔医总是站在病源的角度,那就只能是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其结果就是,面对同一问题,有人认为是病毒,有的认为是寄生虫,有的认为是细菌。

但实际上,除此之外,一定还有环境的因素,一定还有营养的因素,只是好多时候,我们还没有发现,但却并不意味道它不存在。

更多咨询,点击下方小程序了解。

每晚八点我在抖音直播,直接搜索“成都鱼康养鱼经”即可观看,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前来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