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茜草科,耳草属 一年生无毛纤细披散草本 别名:蛇舌草、羊须草、蛇总管 广东、香港、广西、海南、安徽、云南等省区有产 热带亚洲,西至尼泊尔,日本亦有分布 多见于水田、田埂和湿润的旷地 全草入药,主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擅长治疗多种癌肿。 【《中国植物志》 第71(1)卷 (1999) 】一年生无毛纤细披散草本,高20-50厘米;茎稍扁,从基部开始分枝。 叶对生,无柄,膜质,线形,长1-3厘米,宽1-3毫米,顶端短尖,边缘干后常背卷,上面光滑,下面有时粗糙;中脉在上面下陷,侧脉不明显;托叶长1-2毫米,基部合生,顶部芒尖。 花4数,单生或双生于叶腋;花梗略粗壮,长2-5毫米,罕无梗或偶有长达10毫米的花梗;萼管球形,长1.5毫米,萼檐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5-2毫米,顶部渐尖,具缘毛; 花冠白色,管形,长3.5-4毫米,冠管长1.5-2毫米,喉部无毛,花冠裂片卵状长圆形,长约2毫米,顶端钝;雄蕊生于冠管喉部,花丝长0.8-1毫米,花药突出,长圆形,与花丝等长或略长;花柱长2-3毫米,柱头2裂,裂片广展,有乳头状凸点。 蒴果膜质,扁球形,直径2-2.5毫米,宿存萼檐裂片长1.5-2毫米,成熟时顶部室背开裂; 种子每室约10粒,具棱,干后深褐色,有深而粗的窝孔。 花期春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