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祭文

 溪枫典藏图书馆 2021-12-17
 
   父亲走了!
    距离80岁生日还有35天,父亲带着遗憾、病痛以及他所牵挂和深爱的亲人离开了这个他无比留恋的世界,留给亲人深切的悲伤和无尽的缅怀!
在我们的心目中,父亲的一生,虽平凡,而伟大;虽朴实,而坚强;父亲的一生,是勤俭辛劳的一生;是与人为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一生;是多才多艺、视名誉尊严为生命的一生。记得在他走的那一天,周围乡邻都来叩拜相送,这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父亲高尚的人格。
     父亲因为是高小毕业,在那个时代算是一个文化人,六十年代初就在县邮电局上班,由于肯吃苦耐劳,又好学上进,深得领导和同事们赞许,但是那时恰逢三年自然灾害,一个月的工资抵不上一担红薯,由于家里姊妹众多,作为家里的长子,父亲毅然辞去工作,回乡担负起养家的重任,以至于单位领导多次上门做工作,父亲最终与做城里人失之交臂。在农村,父亲先后做过保健员、生产队技术员、会计以及生产队集体企业窑厂的会计、保管。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总是吃苦在前,从来不贪不占,工作井井有条,账目清清白白,是同事们称颂的“好人”。分田到户后,父亲一如既往地辛勤劳作,由于我当时正上高中,需要用钱,再加上周围乡亲都盖起了红砖大瓦房,父亲一生自尊自强,出于攀比心理,更是怕我们兄弟俩娶不上媳妇,父母亲省吃俭用,日夜辛劳,自己做砖做瓦,攒钱买其他建筑材料,终于在1986年建成了6间漂漂亮亮的、在当地首屈一指的砖瓦房,这是父亲辛劳的杰作和见证。
   我读大学时,每个月50元的生活费都是父母从牙齿缝里节约出来的,我理解父母的艰辛,所以总是省吃俭用,从不跟别人攀比。参加工作后,父亲正值壮年,在我印象中,父亲好像有使不完的劲,每次回老屋,总是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因为我们刚刚参加工作,工资收入不高,又要结婚、买房,由于怕给我们增加负担,再加上那时粮食价格低、提留任务重,所以他在种好普通农作物的同时,还种植过瓜类、莲藕、辣椒等等经济作物以及养牛、养鸡等以贴补家用和帮助我们。后来我见他年纪大了,劝他少种点田,也劝他和母亲一起到城里来住,他总是拒绝,说在家里劳动惯了,闲不下来,一闲下来就浑身不舒服,以至于我有时接他到城里来,他总是惦记着家里的农活或者家里的牛啊鸡的,猫啊狗的,非得要当天赶回去。
  父亲是在去年干农活时突然发病的,起初突然感觉上肢无力酸痛,我以为是劳累过度或者是风湿痛,后来病情进行性加重,到医院住院治疗,各项检查又没有问题,所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我曾经劝他到武汉去检查,他不去,要是知道他走的这么快,当初强行要他去武汉就好了,这是我终身的遗憾,也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父亲一辈子心中只有他人,从来没有他自己,一辈子替他人着想,唯独不考虑自己。一辈子乐于助人,乐善好施,一辈子光明磊落。为别人做事,唯恐自己做不好,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甚至超过自己的事。记得母亲曾经跟我们说过,上世纪70年代,有一次他外出跟别人算账,回家后发现别人跟他多算了27元(那时候27元在农村可是一笔大数目),他连夜赶到那人家中退还了多的钱。在生产队,他总是捡重活、脏活干,从不偷懒耍滑,管理财务时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集体或者他人吃亏。父亲一辈子省吃俭用,记得母亲曾经说过,那是在窑厂上班时,他每天凌晨3点钟起床,母亲做饭他吃后,他就挑着200多斤的窑货走村串户叫卖,每天行程近百里,卖货的钱除去交给集体的以外,自己只赚几块钱,还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直到晚上回来母亲才做饭他吃,有时货没有卖完赶不回来借宿别人家,第二天他就把货物给主家折抵费用,而且生怕别人吃亏,多给多送。后来自己种植经济作物时,每天凌晨45点钟就起床,挑着货物到集市上卖,他总是半卖半送,还说是自己田里种的,不值几个钱,还是怕别人吃亏。直到前几年我回家听母亲说,他总是凌晨3点钟起床,挑着经济作物到集市上去卖,3里多的路程,他要歇45次,我知道父亲老了,就禁止他再去了。我参加工作后每次回家,父亲总是叮嘱我工作要积极认真,做人要正派,办事要公道,不要得罪人,不要和别人起争执,不要占公家或者别人的便宜。在这一点上,我可以告慰父亲,我没有辜负他的谆谆教诲。
     父亲作为农人,每每看到田地丰收,总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所以一直闲不下来,一闲下来就混身骨头疼,直到他发病,干不动了。多年前,我曾经叫父母到城里来住,他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他一辈子都在为我们考虑,怕跟我们添麻烦,增负担,甚至还贴补我们。父亲就是这样,心里总是装着他人,唯独没有他自己,一辈子勤扒苦做,自己却舍不得花一分钱。
   父亲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的一手正楷毛笔字,写得流畅而洒脱,以至于亲朋好友、周围四邻逢年过节或者有喜事时都请他去写春联或者对联。父亲还有一副好嗓子,唱得一手好歌,记得我孩提时代,每年乡里滑龙船、耍龙灯时,他总是带队唱当时流行的歌曲(现在叫唱红歌),在集体劳作时,他又带头唱歌、打号子,以鼓舞干劲,父亲的歌唱的中气十足,字正腔圆,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父亲年老以后,我再没有听到他唱过歌,也许是环境的因素,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吧。父亲还是一把种田好手,除了种好主要农作物外,他还认真学习种植技术,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每次他挑到集市上,由于他卖的农产品颜值高,口味纯正地道,物美价廉,他的货总是一抢而光(当然还是半卖半送),以至于他几天不赶集,客户们都不习惯:怎么今天老李没来?
   父亲是坚强的,他一辈子极少生病,极少打针吃药,有个三病两痛,怕我们担心,他总是强撑着,忍一忍就好了,直到他不能再忍。他发病以来,浑身疼痛,可他总是忍着,从来不哼一声,直到他走的前几天,他还强撑着起床大小便,还强打着精神把家里的事以及他的后事安排的井井有条。父亲离开我们前的音容笑貌,久久萦绕在我们的脑海里,刻在我们的心窝中。
   以上只是父亲的生活点滴,也是父亲一生辛勤劳作的真实写照,父亲那一辈人的付出,一辈子做了几辈子的事,他为后人打下的基业,使我们有了宽裕的生活环境,现在我们的条件慢慢好了,他却走了,   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怎能不让人心痛?
每次回老屋看到父亲用毛笔工工整整写在墙上的“国泰是福、读书是福、吃亏是福、平安是福”,总令我无限感怀,父亲教给我们的“与人为善,诚信做人”以及“孝悌传家,耕读继世”的家训是我们一辈子享用不尽的财富。                                                                                  父亲就这样走了,留给亲人无尽的伤悲和无限的缅怀!
    今天是父亲80岁的生日,也是他烧“五七”的日子,愿父亲在天国没有病痛,愿父亲在天之灵安息!
   谨以此文悼念我那勤劳善良,可敬可爱的父亲!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