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故事部分虚构,以娱乐为主,绝非宣扬封建迷信思想,请诸位读者明鉴。要是您能从这个小故事中悟出一些道理,那将是作者极大的荣幸。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必删。 隋朝末年,定州有个名叫法韵的练行尼,年纪大约有七十多岁了。她独自隐居在一所简陋的茅屋里修行,过着极为节俭清苦的生活。她房间里的陈设十分简单,不要说床铺,就连被褥都没有,只有一个用杂草编织的蒲团。法韵的衣服特别破旧,缝缝补补了好多次,但她总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她还有一口破锅,每天用这只锅煮一些野菜和杂粮,一天只吃一顿饭。要是有人施舍给法韵一些财物,她总是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从来不愿多用。 法韵平日最喜欢诵读《法华经》,她年轻时就有个心愿,想找人专门为自己抄写一部,可是由于她对经生过于挑剔,因此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选。她眼见自己一天比一天衰老,心里特别着急,于是一狠心,拿出数十年的积蓄,以比行情高出数倍的价钱招聘经生,但是过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人前来应聘。 后来有一天,有个书生来拜访法韵,说愿意按照她的要求,帮她完成心愿。法韵喜出望外,特意找人在自己的茅屋旁建造了一间没有窗户的净室,门也开得特别小,仅能使人勉强钻进去,为的就是避免灰尘飘进屋内。净室建好后,法韵先让书生受持八关斋戒,然后用鲜花泡水,仔细地洗了个澡,再穿上干净的新衣服,口含檀香进入净室,不言不语地抄写经文。又在净室的墙壁上凿开一个小孔,找来一截干净的竹筒插了进去,每当书生要呼吸的时候,就让他把浊气经由竹筒吐到室外。 书生一一按照法韵的要求去做,每天清晨进入净室抄经,晚上天黑才出来,不但一句怨言也没有,而且丝毫不显得疲倦。就这样过了两个多月,才终于把经文抄完。抄完经书后,书生又帮法韵把经书用七宝装裱起来,一些都非常符合法韵的心意,法韵深感满意。等到所有工作都完成后,书生来到法韵的茅屋里向她辞行,法韵拿出平生所有的积蓄来酬谢书生,书生却什么也没要,微笑着告辞走出门外,法韵连忙追了出去,可是就在这一眨眼的时间里,书生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过了不久,有座寺庙召集僧众开讲《法华经》,想跟法韵借这部经书,一开始法韵坚持不肯,但经不起和尚们的软磨硬泡,不得已只好把经书放在经匣里亲自送去。等到开讲的那天,和尚们打开经书一看,上面竟然一个字都没有,于是他们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法韵,并狠狠地数落了她一顿。法韵收回经书以后,用香水仔细地清洗了经匣,然后沐浴更衣,一边轻声背诵经文,一边围着经书绕圈,一连七天七夜也没停下来。到了第八天,打开经匣一看,上面所有的文字都和当初一样了。和尚们见状,无不惊叹愧疚。 到了唐高祖武德年间,定州来了一伙强盗,挨家挨户地抢劫财货。法韵怕他们看上经书上的七宝,就把经书用细布包好,放到一个巾箱里,再把巾箱偷偷地放在野外的岩洞里。过了几年,官军剿灭了强盗,法韵去野外寻找经书,到了放经书的岩洞一看,巾箱已经腐烂,用手轻轻一碰就散落了一地。她把碎片扒开,从中找到了经书,只见这部经书完好无损,而且崭新得就像刚刚写完时那样。 法韵圆寂以后,大家都知道这部经书十分神奇,再也没有人敢打开它,于是就把它和法韵的骨灰一起封在了佛塔里,使它接受世世代代的香火供奉。 |
|
来自: 新用户07714572 > 《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