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则徐与垫江进士李惺的交往

 菖蒲泛舟 2021-12-17

在福州升山灵岩禅寺后岩任公台上现存有一块垫江进士李惺题写的摩崖题刻:“道光庚戍(1850)夏,邑人林则徐、郭柏苍同蜀李惺游升山寺。”大名鼎鼎的清代名臣林则徐与垫江进士李惺居然有过交往。

林则徐的大名可谓是妇孺皆知,说到他都会想到虎门销烟的故事。他是福建侯官县人,清乾隆五十年(1785)出生,26岁考中进士,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历官翰林编修、江苏按察使、东河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职。

李惺,字伯子、号西沤,清乾隆五十年(1785)出生于四川东道直隶忠州垫江县,嘉庆二十二年(1817)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入庶常馆。历任翰林院检讨、国史馆纂修、文渊阁校里、国子监司业、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等职,是蜀中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他一生从事教育三十四年,是以教育为己任的一代师表,朝内外不少清廉官员、文武志士、社会贤达,皆出其门下。时有“天下翰林皆弟子,蜀中进士尽门生”之赞誉。

晚年的李惺曾偕青城山萧友风道长游览江浙闽粤的名山大川。道光庚戍(1850)夏,李惺游武夷途经福州,在林则徐同窗世交郭阶三的儿子郭柏苍陪同下专程到云左山房看望林则徐。头年八月,林则徐因病辞去云贵总督之职返回福州家中养病。

林则徐与李惺的这次会面,记录在了《林则徐年谱长编》下卷。李惺的《西沤全集》也收录了他写给林则徐的诗《见林少穆先生于福州赋呈》“节钺森严抵将坛,凭销逆焰障狂澜。南蛮伏地迎诸葛,西贼闻风震一韩。十载顿教双鬓白,九重深谅寸心丹。功成名遂身刚退,岂识清时退亦难。”

病中的林则徐与李惺、郭柏苍一同登升山任公台、金狮山,同宿升山脚下玄沙寺,李惺还在金狮山为林则徐父母墓地及林则徐自己附葬的墓地题字留言。郭柏苍《郭氏丛刻》载有“李惺于金狮山、任公台皆镌石纪游焉”。

十八年后的同治七年(1868),郭柏苍为了纪念与李惺、林则徐同游事,乃镌石以记。诗曰:“山木恐不珍,奇树求琐琐。磨岩恐不精,大书凿颗颗。坏土殚心力,吾意在受果。彭殇同一丘,逝者如星火。有生无不化,千岁亦虚左。自古有斯山,埋骨想已夥。当年坟中人,智虑皆如我。青天照白头,默默垄头坐。”落款为“道光庚戌夏,李惺、林则徐登,同治戊辰仲秋,郭柏苍书题福州金狮山墓下。”

同年十月,受任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的林则徐病逝于广东普宁,次年归葬金狮山。

这时已经回到四川的李惺在涪江之上闻讯林则徐去世的消息,十分悲痛,写下了《林翁輓诗》:“知君何处去,去或返瑶京。世外无生死,人间失老庚。七言诗最富,一行传谁成。凄绝涪江上,江声杂雨声。”林则徐与李惺均出生于乾隆五十年(1785),故诗句中有“世外无生死,人间失老庚”。

林则徐是朝廷重臣、一品大员,他与李惺以前是否有过更深的交往,今已无文献可考,从现存的题刻、诗词来看,在林则徐人生的暮年与李惺同游逸事则为一段难得的佳话。(梁 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