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我们一如昨日一样,围着火炉,静享这美好的时光。 纤姑娘告诉我:“妈妈,我们在上《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课时,老师还给我们看了老版的《红楼梦》了。”
听她这么一说,我的脑海里便呈现出儿时看的《红楼梦》里刘姥姥趴在地上找鸽子蛋的情形,便问道:“电视里播放的是不是王熙凤捉弄刘姥姥,给刘姥姥配了双很重的筷子,让她不好夹菜。后来,刘姥姥夹了一个鸽子蛋,没送进嘴里就滚地上去了的情景?”
纤姑娘连忙说:“是的!”
我问纤姑娘:“你觉得刘姥姥这个人怎么样?”
纤姑娘点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人生赢家!”
我连忙竖起大拇指,表扬纤姑娘总结到位,并向纤姑娘讲述了年少时的我对刘姥姥的鄙视。
还记得儿时一放暑假,就钻到有电视的人家去蹭电视看,那个时候没什么电视剧可看,貌似除了《西游记》就是《红楼梦》了。
儿时的自己年少无知,心高气傲,特别瞧不起刘姥姥带着孙儿第一次到荣国府去攀八竿子都快打不着的连宗亲戚了。尤其是见她一把年纪了为了几个银两对王熙凤卑躬屈膝的样,心想这人也太没有骨气了,要是换了我,宁愿饿死也不要这般低三下四的。也因了自己的这份骨子里的傲气,每每外婆让我对人嘴巴甜一点时就特别排斥,总是认为着实虚伪至极。也因了这份固执,常常被外婆数落我嘴巴笨,不乖巧。
当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被鸳鸯和王熙凤捉弄时,我也感觉这人脸皮也忒厚了,被人当猴耍还不自知。尤其是林黛玉骂刘姥姥是母蝗虫,妙玉要把刘姥姥喝过茶的杯子扔掉时觉得特别解气。我还一度和黛玉、妙玉二人产生了共鸣,孰不知二玉两人之所以如此行径,是因为她们根本没有见过底层人的生存状态。
如今,人到中年的我再回首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这些过往时,心境已经大不同了。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刘姥姥这样一位靠女儿女婿过活的贫苦人家的老婆婆,为了解决女婿一家人的温饱问题,又顾及女婿的脸面,竟然自告奋勇地带着孙子去荣国府打秋风,这份勇气就不是一般农村老人所具有的。所以说她是一个宝藏型的老人!
刘姥姥曾经三进大观园,一进是为了寻求救济,二进是去感谢凤姐上次的救助的,可见刘姥姥是个知恩图报的大好人。她之所以心甘情愿的当“女清客”配合凤姐的捉弄,也是她报恩的一种方式。因为刘姥姥深知自己的家境与贾府的差距,她没有什么好的东西回报给贾府,只好用装疯卖傻来博众人一笑。懂得察言观色,巴结讨好也是刘姥姥最智慧的地方,她知道只要贾府的人高兴了,她就能得到一些银两回去贴补家用。
聊到这,我突发感慨:“这刘姥姥要是来做销售,一定没有她卖不出去的东西,她那么舍得下脸面,性格脾气那么好,那么会说话,而且句句话都不像是刻意的,而是很自然的。因此,我觉得刘姥姥要是来做销售,一定是销售冠军!”
纤姑娘听了,哈哈大笑:“妈妈,您的职业病又犯了!”
呵呵,是的。
不过,刘姥姥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是她无论怎样迎合恭维奉承,始终保持着自己朴实善良的本心。也因了她这样的优良品质,才有了第三次进大观园探望凤姐,并倾己所有帮凤姐救出了巧姐。
真所谓年少不懂刘姥姥,读懂已中年啊!
其实,年少时的心高气傲无非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都说:中年人的崩溃,是从“缺钱”开始的。
只要缺一次钱,中年人曾经坚不可摧的世界观就会瞬间崩塌,就能理解刘姥姥的艰难了!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当一个人生存都成问题时,哪还有什么尊严可言啊?唯有衣食富足了,才会在意荣辱,才有资格捍卫自己的尊严。
今夜,围着温暖的火炉,与纤姑娘重温《刘姥姥进大观园》,细品人生百味,笑看人情冷暖,好不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