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地减量化后,产业怎么转移?且看启东对接浦东的“祝桥做法”

 华东局 2021-12-17

上周六,沪启合作的园区“浦东祝桥启东产业园”正式揭牌,来自上海浦东祝桥的第一批10个制造业项目签约落户,确定入驻启东滨海浦东祝桥工业园,第二批也有61家企业已经在考察中。吸引上海先进制造业转移集聚,一直是启东滨海工业园的发展定位。而由政府对接的祝桥做法,可能成为浦东新区土地减量化工作探索中可复制的模板。

  【为航空城蓝图企业整体搬迁】

从去年年底开始,浦东祝桥镇镇政府就把土地减量化工作提上了日程。之所以要“减”土地指标,是要腾出空间,用于建设为大飞机基地配套的航空商务区,以及适合祝桥发展的高端航空物流。

  

土地减量化工作也非祝桥独有。按照上海的规划要求,全市要严控建设用地规模,祝桥镇未来几年建设用地指标几乎为零——建设用地“总量”锁定,土地指标要有“减”才有“增”,这样一来,只有通过减量化,才能破解土地指标瓶颈。

  

为了加快推进上海浦东祝桥航空产业发展及航空新城建设,沪苏两地合作共建“启东滨海浦东祝桥工业园”。工业园位于启东滨海园区内,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

  

启东滨海工业园党工委副书记黄嵘介绍,因地缘相近,抓住上海产业转移的新机遇,启东滨海工业园曾经集中拜访了包括祝桥在内的浦东新区的11个乡镇,各乡镇领导也曾带着企业家一起到园区实地考察,最后首先与祝桥达成合作意向。“可以说是一个创新。直观地看,是祝桥镇政府出面,帮助动迁厂家在启东留了一块地,土地享受'团购价’,搬迁后祝桥镇也在启东当地驻地办公。”

  【两地政府牵头对接让人放心】

祝桥镇是工业大镇,全镇工业用地总量达到185公顷。以前,启东也会到上海来招商,但担心被当地政府知道,感觉有点像“挖墙角”。上海土地减量化政策出台后,启东开始光明正大与政府对接:“响应政策,帮忙完成土地减量化工作。”

  

按照首批完成签约的企业家杨卫东的说法,这些年,企业的继续发展一直需要用地,但是谁都知道上海没地,仅一江之隔的启东虽然有地,但企业家不放心也不忍心走,“毕竟是上海土生土长的企业,已经有感情了,且习惯了上海办事,到了外地不一定适应。”后来不走不行了,书记、镇长也天天催:“十年后的祝桥,只留下研发、物流就好。”而真正下定决心选定地块入驻,正是因为有两地政府的牵头对接,放心。

  

杨卫东在祝桥的企业占地15亩,到了滨海工业园区,将发展到45亩地。他自己算过一笔账:上海的地,150万元一亩,还没指标,有钱也买不到;启东的土地成本,目前是上海地价的十分之一还不到。祝桥到启东目前的车程1小时多一点,企业搬迁后,管理层的员工18人不变,会由一辆大巴早送晚接,这一部分的交通、物流成本是会上升,但其他员工在启东当地招聘,劳动力资本会大大下降。

  【上海高校博士生挂职启东】

10月20日,记者在启东当地采访,发现到启东当地了解情况的上海客人络绎不绝,除了企业,还有高校。

上海某高校的博士生,在园区管委会挂职当副主任,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在全面了解启东各项政策的同时,促进学校与当地实现深入的产学研对接。

当天,园区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专家团有一个座谈,园区负责人介绍,2004年,启东滨海工业园是一片荒滩,2005年开工建设。十年的时间,这里成为全面对接上海的一片热土。启东滨海工业园还有独特优势:园区到上海自贸区就95公里,而且,这片齐整的土地不涉及拆迁,可以更好接轨上海,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

目前启东滨海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已全部完成,与上海的对接也有统一的政策,园区只需要审核项目,主要针对浦东祝桥地区的溢出企业,重点引进无污染、低能耗、高科技、高产出的装备制造、精密机械、船舶汽配、电子电器等项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