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业:上海和旧金山,究竟差在哪儿

 华东局 2021-12-17

华东局原创稿件,原文刊于《解放日报》。

桑文告诉记者,他是同济大学硕士,来到麻省理工后被点燃了创业梦想。2012年,他带着一种地沟油回收技术回到国内,想在上海和广州创业,但几个月后即宣告失败。他只得重返美国,开始了另一段创业之旅。桑文的两地创业经历为何截然不同?在旧金山,他向记者道出了个中缘由。



欠律所1万多美元居然没被讨债

20时,好不容易约上了桑文。他创办的公司在旧金山南市场地区,办公室由一个厂房改造而成。公司竟然还有人加班,而且几位创始人都在,他们大多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国内名校读过书,给人感觉一副“理工男”的样子:技术?他们很懂。注册公司、财务税收?不懂。

  

或许根本不必懂,“技术宅”也能顺利创业,这与美国营商环境便利、创业服务发达有关。桑文举了一个例子,让记者吃了一惊——从注册公司开始,他们欠了一家律师事务所1万多美元,可对方没有急着让他们还,而且不断有财务公司和律所请这群创业者去喝酒,聊天交友。为什么?律所和财务公司看中的是这些创业企业的未来,如果他们中有人把企业做大了,就成了亲密的长期客户,颇有些风险投资的意识。

  

在美国很多地方,企业对会计和律师“既爱又恨”,因为他们的专业服务不可或缺,却大多按小时计费,价格昂贵。但硅谷和旧金山不同,律所、会计这类服务商大多会选择灵活的收费方式,如允许客户延期支付,根据筹资数额计费或接受股权支付方式。在硅谷的创业体系中,服务商是“后勤队”和“啦啦队”,几乎每一个成功创业者的背后,都有其他人的专业服务和热心帮助。

  

桑文说,在这里注册一家公司,只需支付100美元,网上注册即可,耗时一两个小时。如果要专业一点,为公司建章立制,可以找一名律师,花十几分钟注册就行。律师服务费常常能延期支付。

在麻省理工任何人都有创业冲动

这群刚从校园走出的“理工男”为何选择创业?仅仅是因为创业便利?桑文告诉记者,他们最大的动力来自校园氛围。“在麻省理工,很多学生在谈论创业,还经常有校友讲座,讲述他们创办企业的经历。在那种氛围里,几乎任何人都有创业的冲动。”

  

桑文坦言,他在南京、上海的高校读本科和研究生时,获得过挑战者杯,但他和参赛队友都没想过要创业。2012年读博期间,他带着一种地沟油回收技术回到国内,想在上海和广州开始创业之路。但那时,同济大学等上海高校没有向学生开放的孵化器,他和小伙伴们得不到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种扶持。他们上门找饭店谈,对方一看是毛头小子、初创项目,根本不理。此外,他们还需要处理各种关系,钻研政策,“太复杂了”。

  

回到美国,拿到博士学位后,桑文萌生了开发停车场大数据分析软件的念头,并组建起团队。随后,这支团队入选麻省理工学院的全球创业加速器,获得3万美元无偿资助,并能免费使用办公场地和设备3个月,咖啡、茶水和快餐也免费供应。

  

不仅是麻省理工,美国很多高校都建有创业孵化器。记者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采访时了解到,该校的社会利益信息技术研究中心(CITRIS)建立的孵化器,为每个创业团队提供6个月孵化服务,并给予5000美元无偿资助。信息技术、机械工程、医学等各个学科的教师和学生汇聚在这个中心,让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成为常态,催生一个个为社会谋福利的创新项目。CITRIS还建有创客空间,让对智能硬件感兴趣的学生使用多种工具,寻找创新创业的灵感。


【图片说明】桑文和他的创业团队。

想立足硅谷靠的是好想法新技术

正是在创业加速器里,桑文和伙伴们打电话找到了第一家客户——波士顿国际机场。此后,他们被硅谷知名孵化器Y Combinator看中,获得12万美元投资,并在硅谷的山景城创办了Smarking公司。

  

桑文十分感慨美国孵化器的专业性带给他的巨大帮助。在硅谷,无论创业者是“宅男”还是“菜鸟”,无论对税务、法律熟不熟悉,都可以借助孵化器迅速上路。这类机构不仅能提供场地、培训、咨询、人脉、法律事务和市场推广辅导,很多时候还会给予天使投资。因此,孵化器也被称为“另类的 MBA 学校”。以 YCombinator为例,它每年会定期投资一批初创企业,每笔投资不超过2万美元。这家孵化器会对接受投资的企业进行创业指导。如果某个创业团队不在硅谷,那么Y Combinator会要求其前往硅谷,接受为期3个月的培训。在初创企业达到较理想的状态后,他们会组织投资推荐活动,让创业者在红杉资本等知名风投基金面前展示风采。Y Combinator创始人之一保罗·格雷厄姆认为,要想知道一个产品是否能够成功,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把它推向市场。即便是在初创公司步入正轨之后,该孵化器依旧会与其保持密切合作,从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到谈判收购事宜,一应俱全。

  

与上海一些孵化器不同的是,记者在硅谷采访的每一家服务机构,其负责人讲得最多、最为看重的都是他们拥有的创业网络,因为这附近有数百家愿意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的企业。桑文告诉记者,就像好莱坞影片《社交网络》所反映的,在硅谷乃至整个美国,创业者更需要的是创意、创新和技术。只有想法够好、技术够新,自然会有专业细分的服务机构向他伸出橄榄枝。

  

几个月前,为了让销售部门的员工工作更方便,Smarking公司从硅谷搬到了旧金山。几名来自中国的创始人发现,这座大都市有一个特点和上海是共通的,且近年来越来越像——很多人在谈论创新创业。在桑文看来,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最值得借鉴的美国城市之一便是旧金山。如今,两者在城市空间布局上颇为相似,都拥有许多新兴产业园区和孵化器。但他也觉得,更重要的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内在实质,这就需要更优质、也更贴心的创新创业服务来充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