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丽水大田村把绿水青山带上空气“定价”1.6亿元,这有啥用?

 华东局 2021-12-17

华东局稿件均为原创。本文首刊于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华东局栏目,更多内容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最近,高桂松的心情不错,走起路来步子轻快,偶尔还不自觉地哼上几句小曲。他是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大柘镇大田村的党支部书记,在村里当了十几年的村干部,他还是头一回听说村里的绿水青山甚至空气都有“价格”,而且“价格”还不低。

 今年5月30日,由浙江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丽水)两山学院共同完成的《遂昌县大田村GEP核算报告》正式通过专家评审。这是全国首份以村为单位的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报告。报告显示,大田村2018年GEP的核算结果约为1.6亿元。

 1.6亿元?高桂松直言“想不到”。这些年,在他的带领下,大田村陆续发展了农家乐和生态旅游,从单卖茶叶到兼卖风景。据统计,2018年大田村旅游经营收入超过3500万元。

 这不是丽水第一次发布GEP相关的数据。去年8月,丽水发布了《丽水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和生态资产核算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17年,丽水自然生态系统面积为14765.7平方公里,GEP为4672.89亿元。

 无论是大田村的1.6亿元,还是丽水市的4000多亿元,都不禁让人好奇:GEP是什么?为何要算?又有何用处?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的绿水青山,是否有必要效仿丽水,算出GEP来?



   故事要从“一斤猪肉”说起



   从丽水遂昌县城出发,开车20余分钟便能到达大田村。

   省道从村中穿行而过,大大小小46家农家乐沿路错落排列。步行进村,满眼绿色,穿村而过的汤溪涓涓流淌,远眺还有成片的阔叶林,3000余亩茶园沿山起伏。村里山水林田湖样样不缺,近年还开发了温泉,可谓自然资源禀赋优越。

   有资源更要懂保护,从小到大,高桂松便谨记着村里“一斤猪肉”的故事。

   相传大田村有祖传的二宝山:金山和寻梦山。而为了保护好这两座山,大田村数十年如一日执行着“禁山民约”,村民谁若上山偷砍树木、杂柴及拾干柴枝,要受罚给全村每户人家送一斤猪肉,“50多年前,这可是重罚。”高桂松说。这项规定沿用至今,并重新修订成了大田的“封山护林公约”,村委会成立了护林组,两人一班,轮流看护。

浙江丽水遂昌大田村,墙上写着“一斤猪肉”的民约。朱凌君 摄


   有了“绿水青山”,怎么转化成“金山银山”?一开始,高桂松心里也没数。以前,大田村集体经济长期薄弱。直到2009年,村里把集体统管山林以入股的方式参与森林温泉项目,村民才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生态红利。2013年,村里兴起了农家乐,“在大田村前往千佛山、南尖岩等景区的必经之路上,一定要让村民吃上'旅游饭’,让游客从路过大田变成留在大田。”高桂松说。2018年,大田村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农家乐年营业额逾900万元。“卖风景”的大田村由此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首个GEP核算村级试点。



   怎么给绿水青山“标价”



   GEP是什么?不只是大田村民,大多数人对此很陌生。

   GEP,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指一定区域的生态系统为人类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总和。简单来说,就是用价格的形式来表现区域内的生态系统价值。GEP的核算,就相当于给“绿水青山”标价。

   “我们通常所说的'绿水青山’指的就是高质量的森林、湖泊、草地、沼泽、河流、海洋等生态系统。”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志云解释,这些生态系统核算出来的经济价值总和就是GEP。“形象点说,就是用一个确定的数字告诉你这些'绿水青山’到底值多少钱。”欧阳志云说,GEP填补了空白,也为生态补偿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化的基础。

   然而,量化并不容易,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比如在大田村,核算过程从确定地域范围、编制生态产品核算清单,到核算大田村所有生态产品的功能量,再到用经济评估的方法将功能量转化为价值量,其中包括3个大类、40个小项的指标体系,对调节服务产品、文化服务产品都进行了比较合理的定价。

   不过,欧阳志云指出,GEP的核算并不包括人工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价值。过去,常有大规模建设草坪、湿地等人工生态系统以推动旅游发展的做法,未来这些并不会被计入GEP,反而可能会因为干扰了原有自然生态系统,而造成当地GEP下降。

   GEP听起来是个稀罕事,但丽水并非首创。2015年,深圳盐田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城市GEP”核算体系,打破以往GEP只针对海洋、湖泊、林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核算的惯例,将城市生态系统核算纳入其中。2018年7月,贵州省发布了省内有代表性的10个试点县的GEP核算报告,并建立起基本的核算框架和指标体系。

   但把GEP核算细化到村,丽水大田村尚数全国首例,别有意义——欧阳志云认为,以往对省、市、县级进行GEP核算,主要是对政府的政策制定起指导作用,但若具体要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成经济效益,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就需要各行政村来实现。

浙江丽水遂昌大田村景色。朱凌君 摄


   村里从此有了“生态账本”



   记者翻阅大田村GEP核算报告——2018年,大田村GEP约1.6亿元中,由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方面价值构成。其中,调节服务价值最高,约为1.276亿元,占79.61%;物质产品价值约为0.246亿元,文化服务价值约为0.081亿元,分别占15.32%和5.07%。报告指出,大田村GEP总值较高,但文化服务占比偏低,说明生态产品和服务大部分还未市场化,价值实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下一步,可以因地制宜开发避暑项目,挖掘生态旅游资源优势。

   大田村还拥有省级信用村、省级林业观光园区、省级旅游特色村等多项“头衔”,这成了试点考察时的“加分项”。丽水市发改委副主任周立军告诉记者,大田村生态资源丰富、种类齐全,近几年的绿色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加上地理位置适中,GEP核算的模式可复制、可推广。“综合来看,大田村的生态、经济、文化以及信用体系基础都比较不错,这都有利于我们后续工作的推进。”周立军说。

   看了报告,高桂松直点头,村里的发展从此有了“生态账本”。他不但对村里生态资源的价值心里有数,对于生态资源开发的优势和不足也了然于胸,“村里以后搞发展有了重点和目标。”高桂松说。有“账本”的将不只大田村,丽水正谋划“更大的棋”,丽水将在今年全面启动以村级为基本单元的GEP核算。

   根据2018年发布的评估结果,2017年,丽水全市GEP总量约为4672.89亿元,但当年丽水GDP为1298.2亿元,GEP向GDP的转化率为27.78%。实际上,绿水青山,应该怎么转化为金山银山?GEP虽然算出来了,高桂松和村民们心底免不了还有些困惑。

浙江丽水遂昌大田村景色。朱凌君 摄

   让“绿水青山”在市场上流通



   GEP核算只是第一步。丽水市发改委主任饶鸿来告诉记者,GEP的核算为“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搭建了一座桥梁,而真正要实现两者的转化,需要依靠整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构建。

   2019年初,丽水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在《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中,“建立价值核算评估应用机制”被置于醒目位置。方案指出,将通过选取试点,调整完善考核指标,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考核体系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村、镇、县(市、区)每年核算出来的GEP,不仅用于指导当地改善生态的行动,也将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

   此次大田村的GEP核算,便是丽水细化实施试点方案的举措之一。

   探索地方产品的“生态附加值”,也是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重要步骤。比如,如今在丽水,贴有“丽水山耕”标志的农产品,市价平均提升30%以上,溢出的部分就是生态附加值。据介绍,通过基地直供、检测准入、全程追溯等标准建设,丽水农业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已经建立粮食、食用菌、蔬菜、禽畜等合作基地1122个,累计销售额超过130亿元,品牌估值达到26.6亿元。

   类似的还有“丽水山居”。这个以农家乐和民宿为主体的区域公共品牌,也明显提升了当地民宿经济的附加值。这些在GEP核算报告中被归为文化服务类的产品和服务,尚未在市场化的竞争中占据很大比重。根据数据,在丽水全域,调节服务产品价值达2579.49亿元,占比55.2%,文化服务产品价值为1933.11亿元,占比41.37%,而“丽水山耕”代表的仅是剩余3.43%生态物质产品价值中的一小部分,未来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此外,周立军表示,推进生态信用体系建设,也将是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构中的重要一环。简而言之,就是引入金融信贷等资源,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生态产品交易机制,运用技术和市场手段盘活生态资源。比如,丽水正打造的“花园云”大数据工程,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将是集生态环境展示、生态状况预警、生态应急处置、生态标准认证、生态数据应用、生态信用建设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

   根据规划,生态信用体系建立后,人们能够使用相应的生态产品和资源进行交易和信贷,只有这样,GEP核算的数据才能真正得到落地应用。“GEP核算数据只有与金融信用、生态信用相结合,才能真正地发挥最大的效用。”周立军表示,“绿水青山”只有在市场流通中,才能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浙江丽水遂昌大田村景色。朱凌君 摄


   能为长三角联保共治做什么



   在周立军的设想中,未来,这样的情景将会出现在丽水的各个村庄里:清晨,村民打开手机,查看全村生态系统三维图,点击自己的名字,导出生态产品目录,仔细核对每项资产的保护、增值情况。页面还能跳转到网上交易市场,若有企业入驻投资,生态产品就能进行实时交易。

   当然有难点。周立军坦言,目前,关于GEP的核算还处于学术范畴,最大的操作难度在于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GEP核算数据和结果的认可。“我们目前在努力破冰,首先就是要让政策性银行对我们的GEP核算结果进行认可。”周立军说。

   欧阳志云认为,丽水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可以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很多地区绿色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

   比如,在如何把生态产品作为绿色发展新的增长点方面,丽水通过“丽水山耕”“丽水山居”等区域公共品牌的打造提升产品的生态附加值,就是可以借鉴的模式。“用GEP核算来考核地区生态保护的成效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也是相对科学有效的方式。”欧阳志云表示,更大区域的GEP核算数据,还能为长三角生态联保共治和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提供相对科学高效的支撑。

浙江丽水遂昌大田村景色。朱凌君 摄

   丽水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随着丽水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包括试点村级GEP核算、推进生态多管齐下拓展“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通道,不但推动当地生态与发展互促共进,也为长三角其他地区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长三角正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要打造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样板,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坚持绿色共保。

   丽水的绿色探索不止于此。最近一则消息值得一提,丽水在全市约20辆出租车顶灯内安装了移动空气监测器,这些满大街跑的“城市鼻子”,每3秒就可获得一组数据,并生成空气质量热力图。绿色发展,能做的事真的很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