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兴有条上海路,特意选在了羊毛衫市场里

 华东局 2021-12-17

华东局稿件均为原创。本文首刊于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华东局栏目,更多内容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嘉兴有条上海路。作为曾在嘉兴生活过多年的上海人,我辗转问了很多嘉兴人,他们都说不知道。

这也难怪,虽然嘉兴市区相隔上海市区不过百公里,从上海虹桥到嘉兴南站乘高铁只需二十余分钟,是浙江省内与上海最亲近的城市,但是,上海路却不是嘉兴市内的主干道,也不是历史悠远的江南小巷,而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嘉兴洪合羊毛衫市场内的一条新路。2017年,洪合羊毛衫市场扩建新市场时,将市场内一条路命名为上海路,以纪念曾经带动一方经济的那些上海人。

嘉兴洪合羊毛衫市场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初,1988年正式创建,1993年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羊毛衫专业市场,1998年的市场成交额就高达24.28亿元。

一段嘉兴电视台尘封多年的采访视频,把我的记忆拉回到上个世纪。1993年,一位面色黝黑的洪合羊毛衫市场女老板在镜头前开心地忙进忙出,生意兴隆。当记者问她从哪来的时候,她面对镜头爽朗地回答“我是上海知识青年”。当时,这位女老板刚到嘉兴洪合羊毛衫市场创业两年多,在记者采访前,这位可爱的上海女知青也不避讳自己那两年的收入:“大约十几万总归有的!”

“我们洪合和上海还是很有渊源的。”嘉兴80后羊毛衫老板小沈跟我说,他从小就知道嘉兴洪合的羊毛衫产业的兴起,源自上海人到洪合的泰石桥村等地打拼,这些刻苦勤奋的上海知青和嘉兴本地年轻人一起钻研,积极消化嘉兴毛纺企业的传统技术和产能,渐渐把产业给带起来了。

我在嘉兴的中学同桌海佳,就是上海知青子女。他父亲插队落户在黑龙江佳木斯,取了“上海”与“佳木斯”各一个字为孩子的名字,来记录那段难忘的岁月。和海佳一样,我也是一名知青子女,学医的父亲在上世纪70年代来到嘉兴,开展江南地区防治血吸虫病工作,自愿扎根嘉兴,我在嘉兴度过了自己的小学和中学时光。当时,嘉兴血防医院和职工宿舍区就在南湖之畔,我和童年小伙伴们算是真正的枕水人家的孩子,南湖红船纪念地和金庸笔下的南湖烟雨楼,都是我们熟悉的地方。

上世纪90年代末,上海出台政策欢迎上海知青的子女们回上海参加高考,当1999年我所就读的嘉兴一中开始统计班上的知青子女时,我这才发现身边很多同学都是上海知青子女,仅我所在的一个班级就有将近十人。

如今,这些知青子女同学们重新回到父辈出发的城市,组建家庭,奔波忙碌于这座大都市。不过,百公里之外的浙江嘉兴并没有忘记曾经将青春挥洒于此的上海知青们,用一条上海路,纪念那些播下了洪合羊毛衫市场种子的上海人。

从黄浦江畔到南湖畔,上海和嘉兴两座城市地缘相近。不仅是上海路,很多上海和嘉兴两地合作的新单位和新项目在这片热土落地,其中有我母校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嘉兴上海世外高中,还有沪嘉城际轨道交通等,相信未来我的故乡上海和第二故乡嘉兴之间的距离会越拉越近,两地人民也会更加亲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