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构成了碳中和城市? | 城市建设碳中和白皮书 (附网盘分享)

 蓝林观海 2021-12-17

“3060” 双碳目标的提出,敦促着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加速转型和创新。城市是中国气候行动的主战场之一:一方面预计到 2050 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 80%;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城市转型,也面临着摆脱化石燃料快速增长、向碳中和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战略机遇。

上周,USGBC 联合奥雅纳发布了《城市建设碳中和白皮书》(以下简称 “白皮书”),强调了城市在碳中和路径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构成城市碳中和的 5 大要素、特殊关注点和实践策略。USGBC 北亚区总监王婧参与贡献了“城市发展中各产业的需求和价值定位”这一板块,阐述了绿色建筑在城市碳中和进程中的价值。



01

碳排放主要领域,都与城市息息相关

从构成来看,当前全球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交通、制造业与建筑业等领域。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数据,在 2020 年全球碳排放来源构成中,能源发电与供热占比最高,达 43%,交通运输为其次,约占 26%,制造业与建筑业约占 17%。而这些关键领域,均与城市紧密相连 —— 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载体,聚集着大量的人口、产业,使其成为人类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聚焦中国,中国正着力推动能源、产业、交通、基建、经济、技术等十个领域的加速转型创新,并推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以城市建设与建筑工程方面为例,中国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低碳城镇、低碳园区及低碳社区等多层次建设工作。同时,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成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城市已经成为实现碳中和的主阵地和关键点,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城市绿色发展既是挑战和约束,也是机遇与方向。白皮书指出,如中国进入快速脱碳路径,预期将带来百万亿级别的经济增长。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新能源、建筑业、交通业、服务业、农林业、零售与旅游业等产业将成为增长潜力最大的行业。

CCTC®02

02

构成碳中和城市的 5 大要素

白皮书将碳中和城市的构成分为基底、结构、形态、支撑和治理五个要素。

图片

报告截图

绿色能源

“碳中和的基底”

能源结构是影响中国中短期脱碳进程的最重要决定因素,也是城市碳中和的基底。刚刚过去的 COP 26🔗的核心议题就包括加快淘汰煤炭使用、加大可再生资源投资,用清洁绿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发电是碳中和的核心。当前中国煤炭发电占比为 66%,仍高于发达国家,这也意味着实现清洁能源转型迫在眉睫。

产业转型与循环经济

“碳中和的结构”

工业制造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实现城市碳中和还需要关注产业结构。只有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控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才能从结构上控制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的核心,在于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在这一领域,除发展第三产业以外,可促使电力、建筑、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与新能源、新技术开发相结合,向新型低碳产业转变。

紧凑城市与生态网络

“碳中和的形态”

紧凑的城市形态、综合的土地利用和健康的生态网络结构是城市碳中和形态发展的主要方向。无论是新城还是老城,空间紧凑型城市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以 TOD 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构建 15 分钟生活圈等方式,增加城市功能,可以有效培育紧凑、多元的城市业态。

绿色交通与技术

“碳中和的支撑”

交通基础设施是连通城市的血脉,也是其系统性的硬件体系。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的比重占到 10% 左右,也是减碳进程中的关键领域之一。实现绿色交通,包括更清洁的能源更高效的能耗两部分,比如通过推进交通工具新能源化、出行结构低碳化等等。

低碳技术则包括新能源配套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碳捕获技术等。如今智慧城市已经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其在带来生活便捷与多样性的同时,也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了各种生活场景的节能减排。

图片

奥雅纳未来公路 (Future of Highway) 畅想

企业与政府的协同一致

“碳中和的治理”

强化城市碳中和的治理体系是促进城市碳中和的必由之路。这包括政府的主导作用与企业的自主实践。政府可以围绕重点领域,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低碳创新,同时将绿色金融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力手段。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首个由中央政府推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国家,政府的对资本的引导和激励,可以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和技术的落地。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企业设定了碳中和的气候目标,成为实现碳中和的中坚力量。

CCTC®03

03

建筑,城市碳中和的特殊关注点

白皮书还深入阐述了涉及 5 大碳中和城市要素中的特殊关注点。以建筑建设为例,由于很难对建筑建设的碳排放边界和责任进行单一的定义,所以建筑的碳排放最为复杂。比如除了建筑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建筑部件、构件和材料生产产生的隐含碳排放也是需要关注的课题;此外,对于特定地区、行业和企业的建筑与资产的碳排放,需要明确界定责任和受益人,以制定相应的碳中和发展路线图。

房地产行业是中国主要商业部门之一,并且建筑业的碳排放除了直接的能源使用,还涉及整个行业供应链中的诸多领域。但无论是建筑减排,还是促进建筑相关的产业链减排,我们看到了相应的行动:绿色建筑成为碳中和这场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必选项。

图片

USGBC & GBCI 北亚区总监王婧

王婧在白皮书中提供了专家视角,她分析了绿色建筑参与城市碳中和进程的几大驱动力,包括:

◉ 企业发力:从单个楼宇层面的减排到资产组合层面的零碳

全球最大的 2,000 家上市企业中,21% 的企业已经做出零碳承诺。建筑作为企业经营的主要场所,拥有绿色建筑在企业运营中不再是标签化的存在,而成为资产脱碳的实际行动。例如太古地产承诺在 2050 年前实现净零碳,麦当劳🔗也将绿色建筑放在其可持续发展计划的重要地位,旗下已有 1,100 家新门店及 3 家麦当劳叔叔之家获得了 LEED 认证。

◉ 行业共进:普及全生命周期零碳愿景

实现净零排放是整个建筑行业为应对气候变化所设立的最雄心勃勃的目标。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 “推进净零” 倡议提出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零碳愿景,为面向未来的绿色建筑指明了发展方向。LEED 也于 2018 年底推出了 LEED 净零标准🔗,现在中国已经诞生了多个 LEED 净零认证项目,比如位于上海的嘉里不夜城企业中心🔗获得了 LEED 零废弃物认证,台湾高雄的那玛夏民权小学则获得了 LEED 零能耗认证。在转型的过程中,提升行业标准,普及对实现全生命周期零碳的认知,是建筑行业助力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措施。

◉ 个人认知:优质楼宇赋予品质生活

USGBC 在 2018 年针对 1,600 多名行业外的普通民众的调查发现,仅有 11% 的人认为绿色建筑和人们长期的健康与安全息息相关。而只有当普罗大众作为建筑的使用者能理解绿色建筑对人类健康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人们在选择居住、工作、学习、娱乐的空间时,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了解更多,下载报告!

We LEED On , 交易担保 , 放心买 , 《城市建设碳中和白皮书》 小程序

白皮书:城市建设碳中和白皮书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61nF7FtDefVjmDp6FRH-Q

CCTC®


关注更多气候(侠义/泛义)资讯

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 华夏气候

图片

图片
图片

CCTC(华夏气候技术中心)致力于

        1. 气候技术综合应用示范推广

        2. 气候技术与绿色金融融通

        3. 碳达峰碳中和及与气候变化、能源相关研究传播与咨询

     ……

联系电话:0755-21002565
            邮箱:  995201502@qq.com

若想深入了解碳排放碳达峰碳中和

关注更多碳(CO2)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