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修自警之心

 精粹文华 2021-12-17

  ●无数正反事例表明,自警不失为加强修养、祛病强身的好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魏公子牟在告别范雎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夫贵不与富期而富至;富不与粱肉期而粱肉至;粱肉不与骄奢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累世以前,坐此者多矣”。这是魏公子牟总结出的一条由富贵到奢靡再到衰亡的规律。这个规律看似顺理成章,却也是可以打破的。

  《韩非子》中记载的鲁国宰相公仪休的故事便是很好的佐证:有人知道公仪休喜欢吃鱼,于是买来送给他,他却不受:“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公仪休自知自警、言行一致,因此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唐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规谏太宗的一段话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他说:“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意思是说,见到喜爱的东西时,就要考虑知足的道理,以此自我警戒。这告诉为官者,只有做到时时自警、严格自律,如履薄冰、谨慎从政,才可以避免滑向堕落的深渊。

  自警,即要经常警示和告诫自己,增强对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侵袭的免疫力。对于越轨之权、不义之财,为官者应心怀畏惧、诚惶诚恐,要对可能出现的错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思想上放松,就会导致行为上放纵,最终因违纪违法而栽跟头,乃至走上不归路。

  说古道今,无数正反事例表明,自警不失为加强修养、祛病强身的好方法。那么,今天的党员干部如何才能通过自警,不断增强自身明辨是非、抵制诱惑和及时改正缺点错误的能力呢?最根本的是夯实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不让自己思想滑坡,更不能让精神支柱倾折。在这个基础上,还须做到警钟长鸣,经常算算“七笔账”:一算“政治账”,自毁前程梦一场;二算“经济账”,倾家荡产悔难当;三算“名誉账”,身败名裂苦酒尝;四算“家庭账”,妻离子散泣断肠;五算“亲情账”,众叛亲离两茫茫;六算“自由账”,身陷囹圄盼阳光;七算“健康账”,身心憔悴恨夜长。这“七笔账”,可以说是自警教育的“活教材”,算清楚了,就能自觉为抵御诱惑筑起一道“防火墙”,努力练就百“毒”不侵的“金刚身”。

  此身强健直须勉,一日会当无此身。面对名利的诱惑考验,每名党员干部都应当时时自警,不断自省,勤照“镜子”常正“衣冠”,勤“洗澡”常“治病”,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本色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