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首白居易的冷门佳作,既有低沉哀伤,又有清新婉约

 qiangk4kzk8us4 2021-12-17

白居易是家喻户晓的大诗人,唐末诗人李忱曾赞叹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可见白居易的诗歌传播之广。

其实除了《长恨歌》、《琵琶行》、《草》这些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传世名作外,白居易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冷门佳作,以下8首诗歌就是其冷门诗歌中的精品。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公元822年,正是朝廷党争激烈、政治昏暗的时期,白居易不堪忍受,便要求离京外任。获任杭州刺史后,白居易乘船赴任,途中见到暮江秋景,有感于其美,遂写下了这首诗。

小诗写残阳铺水,则色彩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写月出露生,则玲珑剔透,给人以凉生衣袖之感。

这首小诗清新可爱、疏淡典雅,是写景诗中的佳作。

《村夜》

唐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公元814年,白居易的母亲逝去,诗人心情孤独而落寞,在一个普通的夜晚,他有感而发,创作出了这首诗歌。

此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

《望月有感》

唐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

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兄弟羁旅各西东。

四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公元799年,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三月,彰义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中原地区大乱,漕运因此受阻,因此有了诗中“关内阻饥”之语。

其时诗人正东归中原省亲,却因战乱导致祖业一空、兄弟离散,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白居易这首诗一不用典故、二不事辞藻,语言浅白平实,但其意蕴却深邃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典范。

《遗爱寺》

唐 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817年,白居易时任江州司马,此诗即是他当年游览遗爱寺时所作,生动地表现了遗爱寺周围生机盎然、清幽雅致的环境,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后宫词》

唐 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红颜未老就失去宠幸的不幸宫女的遭遇,表现了宫女复杂哀怨的内心世界。

此诗清丽雅致,情感深沉细腻,十分真切感人。

《清明夜》

唐 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这首诗约创作于元和年间(公元806到820年),描写了诗人在清明之夜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白居易这首诗淡雅朦胧、情感细腻,是唐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梦微之》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公元801年,30岁的白居易在长安结识了23岁的元稹,二人意气相投,又都为对方超卓的风华文采所深深折服,遂结为一生挚友。

公元840年,元稹已逝世九年,白居易大病了一场,身在病中,不禁更加思念故友。在某一夜,白居易梦到了元稹,遂有感而作,创作了这首诗歌。

一句“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千古传颂,将“时光如水、死别之悲”抒写得淋漓尽致,纵然千古之下读之,亦让人心酸慨叹不已。

元稹

《花非花》

唐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时多?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是一首体裁别致的杂言古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云雾逝电的惆怅和感慨,对消逝的美好和人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这首诗极富朦胧之美,空灵清雅、疏淡自然,是情诗中的经典之作。

这8首白居易的冷门诗作,你更喜欢哪一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