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鼻喉科用药提问!你都知道答案吗?

 潘生丁 2021-12-17
1.金霉素眼膏能否经鼻腔给药?

图片

金霉素眼膏可以经鼻腔给药。这是因为眼用制剂的质量要求比鼻用制剂高,如有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可将眼用制剂用于鼻腔给药,但不可将鼻用制剂作为眼用制剂使用。

金霉素除用于治疗眼部疾病(如结膜炎,俗称“红眼病”)、角膜炎等外,还有其他新的用途。例如,鼻黏膜胀痛时,可用药棉蘸取金霉素眼膏涂于鼻腔处,并轻压鼻子,促使其吸收,疗效较好;也可用于治疗“烂口角”,即当口角出现糜烂时,除可服用维生素B2治疗外,而且可用棉签蘸温开水洗涤伤口,再抹上金霉素眼膏,糜烂可较快愈合。

2.氯霉素滴眼液可以用于滴耳吗?

图片

氯霉素滴眼液为氯霉素类抗生素制剂,属于广谱类抗生素,对需氧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厌氧菌、立克次体属、螺旋体和衣原体属等有效。临床上氯霉素滴眼液主要用于治疗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克雷伯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其他敏感菌引起的眼部感染,如沙眼、结膜炎、角膜炎、眼睑缘炎等。氯霉素滴眼液作为一种外用制剂,不仅用于眼部感染的治疗,而且可用于中耳炎的治疗。眼用制剂是由药物制成的直接用于眼部发挥治疗作用的无菌制剂,对洁净度的要求较耳用制剂高。氯霉素滴眼液用于治疗慢性中耳炎时,应先用双氧水清洗耳道,然后将氯霉素滴眼液滴入耳蜗内,每次2滴,每日3次。

3.鼻炎能否长期使用激素类鼻喷剂治疗?

图片

近年来,受环境因素等影响,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的患者数量正逐年上升,其中儿童占据较大比重。目前,鼻喷激素类药品是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的常用药物。但部分患者“谈激素色变”,认为激素的副作用大,而拒绝治疗或者一旦症状好转就自行停药。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通常人们所指的激素多是全身应用的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或口服),长期应用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而鼻腔激素仅是局部用药,使用剂量极小,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鼻腔干燥和鼻出血,此时可使用一些鼻用的油剂来减轻症状,因此患者不必过于担心。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局部鼻喷糖皮质激素是首选方案。这类药物具有明显的抗炎、减轻水肿的作用,能促使病变的鼻黏膜恢复正常。有研究数据分析显示,使用推荐剂量的鼻喷激素(连续应用2年)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因此,鼻喷激素的安全性较高,不仅能改善鼻炎症状和睡眠质量,而且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4.突发性聋该如何及时用药?

图片

突发性聋多数无明显发病诱因,临床表现为听力突然减退(多为单侧耳),大部分患者伴有耳鸣。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与就诊时间直接相关,发生突发性聋应立即就医,10天后就诊则效果可能不佳,易造成永久性的听力损伤。

(1)一般治疗 患者尽可能住院治疗,卧床休息,限制水盐摄入,并及早使用维生素B1、甲钴胺等营养神经的药物。

(2)糖皮质激素 早期应用效果较佳,包括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3)溶栓和抗凝药物 小剂量肝素已作为突发性聋的常规用药,剂量因人而异,但有出血倾向者以及严重高血压、肝病患者慎用或忌用。

(4)改善微循环 服用可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如前列地尔、丁咯地尔等,同时可配合使用中药注射剂,如川芎嗪、复方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等进行治疗。

(5)高压氧治疗 提高氧分压,增加血浆中物理溶氧量及血氧弥散率,可迅速纠正组织缺氧,改善或防止内耳组织水肿、渗出和出血。

5.咽炎类含片能长期使用吗?

图片

润喉片常用于治疗咽喉炎、口腔溃疡、扁桃体炎、声音嘶哑等。但大部分润喉片所含药物性寒凉,长期服用易引起上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特别是脾胃虚弱患者。此外,咽喉无炎症而滥服润喉片,会抑制口腔及咽喉内的正常菌群,造成菌群失调,使致病细菌乘虚而入而导致疾病发生。另外,妊娠妇女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6.慢性咽炎是否都需要服用抗菌药物治疗?

图片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是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多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等引起,而并非由感染引起。慢性咽炎发作时,咽部会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如异物感、灼热和微痛等,目前尚无药物能治愈本病。最根本的治疗方法是消除致病因素,如戒烟限酒、改善工作环境、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以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7.为什么雾化吸入治疗后需要漱口?

图片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而气道炎症是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和反复的原因。当患者接触多种刺激因素后,气道易发生阻塞,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临床上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世界卫生组织主张治疗哮喘首选吸入治疗,是利用呼吸将药物以气雾形式经气道直接送达肺部病变部位,作用直接,起效迅速,避免了对非病变器官的影响;同时用药剂量小,可减少毒副作用发生。但是,雾化吸入后应立即漱口,以减少激素在口腔积聚,防止发生溃疡或破损,减轻药物的刺激性。儿童若不会漱口,则可多饮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