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笑坛趣闻之八十六 “小蘑菇”是怎样和赵佩茹搭档的

 三自之我 2021-12-17
笑坛趣闻之八十六

“小蘑菇”是怎样和赵佩茹搭档的

孙福海

  上世纪30年代,天津最火的一对相声搭档是“小蘑菇”常宝堃和赵佩茹。他们是怎么合作的,其中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小蘑菇”九岁时,在天津拜张寿臣为师。张寿臣介绍他们父子到北马路宝和轩献艺,由常连安为子“捧哏”,一炮打响。此后,他们在侯家后义顺、北大关志成信、鸟市聚英、官银号天晴、北马路北海楼、南市燕乐等处表演相声。除了张寿臣的传授外,他们还不断向马德禄、郭瑞林、焦德海、焦少海、周德山等著名艺人请教,技艺与名望大增。有时一天要赶三家剧场、两家电台,最后代替张寿臣、陶湘茹为刘宝全担任“倒二”。出名了,赚钱啦!他们成为天津家喻户晓的艺人。可这时,常连安提出要与儿子“裂穴”,全家都不同意,为什么?最简单的一个道理,爷俩儿赚钱归自家,再找一个“捧哏”的,就得把收入分给别人一部分,而当时常宝堃的二弟常宝霖还未成名,三弟常宝霆、四弟常宝华还未成年,常连安若退出,家里就会比较拮据。

  可常连安对“小蘑菇”说:“之前你十二岁,我三十六岁,爷俩儿在台上好看。逗捧之间虽长幼有别,但作为小孩儿向大人撒娇,俗不伤雅。你十四岁时仍稚气未消,脸上似嗔似喜,又显得早熟,在《铃铛谱》《反正话》《切糕架子》中,父子逗闹有些谐语,仍能归于天真淳朴。你今年十五岁,我三十九岁,有些笑料,父子之间就不宜再用啦!再有,你也该换一套'活路’了。”当时有的观众提出应该换“捧哏”的,也有人提出,父子相声名震三津,一旦换人,深恐“小蘑菇”就此泯然众人。常连安却认为,这是从“小孩红”过渡到“成人红”的必经之路。

  “小蘑菇”恳请缓两年再分开,常连安却坚持立即分。可是找谁“捧哏”呢?常连安与赵佩茹的父亲是把兄弟,那就请赵佩茹吧!赵佩茹长常宝堃八岁,艺名“小龄童”,在京津杂耍园子从事“逗哏”。赵佩茹能同意吗?按旧俗,“捧哏”的收入全靠“逗哏”的赏,到哪里去演出、收入多少钱,全由“逗哏”的做主,“捧哏”的不能过问。常连安便亲自敦请,并首先打破相声界“捧”“逗”分账的旧俗,提出“五五分成”,各拿百分之五十收入;轮流“捧”“逗”,节目内容适合谁“逗哏”谁就“逗哏”。同时,又宴请了张寿臣、陈荣启和赵佩茹所在的连兴茶社的相声艺人,从此“小龄童”用赵佩如的名字,后为了与“小蘑菇”的艺名靠近,又在“如”字上添了草字头。他们密切合作了十几年,把对口相声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同时,我们还不应该忘记相声界的一杆大旗——“万人迷”。下篇给您讲关于“万人迷”艺名的趣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