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不困的佛教历史10|生命的真相

 知識公館 2021-12-17

Image


大家好,我是禅叔,今天继续跟大家说《听不困的佛教史》,上回给大家讲了苦、集、灭、道,这四谛中的苦谛,这一期跟您说说四谛中的第二个,集谛。

苦谛说的是人生的本质,那集谛说的是什么呢?

这个集谛指的就是苦谛中的各种苦形成的原因。咱们之前说过了,四谛是佛教所有理论的基础,这个集谛,相当于这个基础的基石。这就好比咱们盖楼,打地基,这集谛就是咱们早期佛教的地基。地基打好了,这样楼房才稳嘛。

集谛主要分为三个大部分,也就是三个大学说,分别是“五阴聚合说”,“十二因缘说”,还有“业报轮回说”,同样咱们一个一个讲,先说说五阴聚合说

五阴是什么五阴就是五蕴。这个在上一期禅叔就提到过,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我们在读心经的时候就有这么两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个五蕴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翻译上稍有不同。

Image
这个是什么呢?就是覆盖和类别的意思。所谓五蕴就是五种不同类别的东西的总和。

集合完了之后是什么呢?就是生命比如说我们人,也包括小猫小狗什么的,都算生命体

那说了半天,五蕴包含什么呢?色,受,想,行,识这五样东西,其中,色自己是一类,它偏物质,受、想、行、识,这四个是一类,它们偏精神。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这个“色”,这个色指的就是色身。它跟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那个色可不一样啊,谁要是想歪了,自己找个墙给我面壁思过去。那有人就问了,那按照佛教的理论,色的意思是什么呢?其实它指的是由“地,水,火,风”这四大元素聚合而成的我们的这个肉身,以及它所带的这些器官,比如说眼睛、耳朵、鼻子、嘴等等这些器官,这些偏物质类的东西叫色。

说完了色,第二个受,又是什么呢?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受是感受,这个感受,它是偏伦理学的感受,这话怎么讲?就是说这个受,不光是说我们疼、痒这类肉身上的感受,还包括我们的比如说快乐、忧伤、烦闷这种精神上的感受,都叫受。佛教把受又分为三类,叫做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分了这么三个类别。

那第三个是什么,是想,想这个东西也很复杂,但是我们简单可以把它理解为思维的意思。就是比如说我看见一个苹果,然后我大脑中想它是个苹果,接下来我又用嘴把苹果这两个字说出来了,这个过程就叫想,这一点应该不难理解。

第四个是行,这个行上期我们也简单提到过,行字写出来是行动的行,但是它并不是行动的意思,而是指支配你行动的那些心理因素。比如说你做一件事情,你的决心、你的意志、你的这个谋划,这种都算行。

第五个是识。识是什么东西呢?识指的是我们一切精神活动赖以发生的这个精神体,以及我们进行这些精神活动的能力。听起来有点复杂,禅叔给大家简单说一说,比如说眼识,就是我们看东西的能力,而听识是我们听东西的能力,意识是我们思考东西、想东西的能力。

说到这儿呢,这个“识”里面还有一层意思,是什么?就是“分别心”。分别心的意思就是区隔、分开的意思。指的是什么呢?就是“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哪个是你、哪个是他、哪个是我”,就是这么一个分别心,区隔区分的意思,这些都属于识的范畴。

所谓受、想、行、识这四个东西,有一个打包的称呼叫做什么呢?叫做“名”。名加上前边的这个色,所以五蕴又被统称为“名色”

此外,佛教还把人叫做“有情”,所以说这个什么五阴聚合呀,什么名色呀,什么有情啊,指的东西呢都差不太多,指的都是这个生命体,如果我们说的再窄一点,归根结底指的都是人。

Image


说到这你就发现了,按照佛教的理论,咱们这个人其实是一拼盘,五蕴拼起来你就成了人。但有人说了,那你这不对,既然咱们都是五蕴拼的,怎么人跟人不一样呢?在这里边就有一个业力的因素在,因为这五蕴在拼成人的时候,它每一个当中所带有的业力是不一样的。因此同样都是由五蕴集合成的人,他就带有不同的业力组合。因此上,有的人健康,有的人容易生病,有的人好看,有的人就比较丑陋,有的人富有,有的人就会比较贫穷。这些都是由于业力的原因所导致的。

从这里还会衍生出一个观念,叫做什么呢?叫做“人无我”。这里面的“我”,不是指的自己,这个“我”的意思指的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绝对自由的、且永恒存在的这么一个精神体。

那我们说了人是五阴聚合的,这五阴如果变了,或者如果散了,这人就没了,因此它没有一个永恒存在的精神体,所以说“人无我”。正是因为五阴聚合的原因,它的聚和散就会决定一个人的生和灭。

因此没有觉悟的人,他跳不出这个轮回,就会一世一世的受世间的苦难。这个就是集谛中第一大部分,所谓五阴聚合说大体的意思。

Image


回顾一下,集谛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叫五阴聚合,五阴又可以叫做五蕴,五蕴包含色、受、想、行、识。简单来说,“色”指的就是咱们人的身体,“受”是人的感受,“想”是人的思维及表达的过程,“行”是支配人动作的一些心理因素,“识”是人的一些精神活动的能力。

总结下来,就是佛陀告诉我们,世间的一切,都由各种因缘和合而成的,都没有永恒存在的东西,也就是“无自性”。

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放下执着,拥有心灵的自由了。

下一期禅叔会跟大家聊一聊集谛的第二大部分,也是最精妙、最有意思的部分,也就是“十二因缘说”。听到因缘是不是眼前一亮,这个因可不是婚姻的那个因,讲的也不仅仅是情啊、爱啊的事情,十二因缘到底说的是什么呢?咱们下次再聊,感谢各位听众对我的支持,希望大家多多给我留言,咱们一起探讨!我是禅叔,我们下次见!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