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湖方言

 zqbxi 2021-12-17

亲切之方言 深涵之文气

作者:刘晓

在皖西南一域,有个小县城,名为太湖县。花亭湖发脉大别山,泊湖融通长江水系。山水盛丰,风光旖旎,民风淳朴,名贤辈出。东接吴风,西连楚韵,楚尾吴头之属;黄梅曲调,阡陌山歌,方言地域之优。禅源胜境,文博生辉。紧随兴商开放,事业振兴,乡村旅游,不断与外面接轨,融合发展,故乡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

▲花亭湖丨@香茗之友

惊喜之余,又让我陷入沉思。有些即将消失的东西,还是让我回味,而倍感兴趣,譬如一个地方的方言,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家乡话”。随着城乡交通的发展,人际往来频繁,交流顺畅,语言代换变得更加迫切。现在许多年轻人,是伴随拼音成长的,许多方言漫漫被模糊,普通话渐渐成为主流。

其实,太湖方言,有些人认为很“土”,但我感觉很有“文气”。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伢念书,成绩好,总是有大人夸奖,你家伢真“灵凡(聪明)”。如果,有伢翻墙爬树,那会有大人责骂,你这个小伢真“非凡(调皮)”,无皮无毛。母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没念过一天书。有一次,母亲从地里干活回来,包袱里有东西,我上前问道,妈妈摘了“西红柿”,妈妈说,你若何那么“孔明(神算)”呢?。方言之中,寓其典故,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极有味道而文雅。

▲图丨@欧阳冰云

灵凡(聪明)和非凡(调皮),在语言中,是两个相反的表达,一个是赞赏,一个是责怪。但是,眼热(羡慕)这个词,在太湖方言中,用的十分广泛,如:人家女伢长的齐整(漂亮),你真的眼热。而同屋两家不和,经常搁孽(吵架),有人来拉高(劝架),被误打了,真造孽(添乱),流了很多血,那个伢作孽(可怜)啊,又不会装憨(耍懒),自认倒霉吧。

三个“孽”字的用法,各不相同,但意思却一样。在太湖农村,每到夏秋时节,过夜(吃晚饭)后,有到稻场(屋场)乘凉的习惯,小伢总喜欢听大人翻经(讲故事),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方言成语,叫作“翻经拨古”。

在太湖话里,倒装句式,说出来也非常有意思,别有风味。说是有个老几(陌生男人),下县去卖鸡,街上很闹热(热闹),车水马龙,机司(司机)叫苦不迭,帮忙把鸡卸在路边,就回去了。这个老几,天麻亮起床,刹黑(傍晚)到家,鸡猫(母鸡)都卖完了,鸡公(公鸡)还剩两只,路上跑掉一只,另一只,索性(干脆)杀了,被堂客(老婆)尅了一顿。

▲图丨@紫陌红尘

还有一种方言,当地许多年轻人也许听不懂,应该是一个古老而久远词语,内涵却如此丰厚,让人若有所思。囤劲(拳头),太湖的口语,给你一囤劲,锤死你。你也不怕折磨人,天上打雷、策霍(闪电),你莫得(没有)哪里躲。

围炉闲话,想起来,就写下来,但家乡话里,似乎没有“后鼻音”,许多方言的构成,还需要漫漫地领会和研究,如许多人也做了统计和研究,但在酌字上牵强附会,只求读音,而忽略了会意,显然忽略了方言的实际涵义。方言的存在,有其根本的价值体现,不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爱故乡,爱她融入血脉的语言。

▲图丨@李登求

附:部分方言解读

填记(事后感谢)劳慰(谢谢)罕胆(显摆)转弯(劝解) 戳拨(使坏)扬跃(蝴蝶)

大氅(大衣)日头(太阳)过不得(生病)搭几(事后算账)打尖(补食)老鸹(乌鸦)

歇落(休息)檐老鼠(蝙蝠)夜蟋(蟋蟀)寒蜥(蚯蚓)打杵(肩担支撑)污枉(冤枉)

蛮杵(捣衣棒)看禁(护林员)打平伙(AA制餐)莫耳(不要理)引伢(带小孩)

三条筋(背心)过细(周到)场子(地方)指码头(指头)信露(露水)嵌子(窗子)

毛狗(狐狸)黄辣丁(昂刺鱼)箩窠(摇篮)麻索(麻绳)麻利(敏捷)踏子(拖鞋)

解手(方便)修毫(剃胡子)手袱(毛巾)手捏子(手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