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话历史上那些君主至始至终都是傀儡的著名政权(王朝)

 金色年华554 2021-12-17

悠悠华夏上下五千年文明史,自公元前2071年夏朝建立起至新中国成立,先后存在过数百个大大小小政权,有被史家承认的亦有不被认可的!但这其中绝大部分的君主都是享有绝对权力的,然而有那么一些政权却是从建立起到灭亡其历代君主都是手下权臣的傀儡玩物或是他国扶持的傀儡,其政权也毫无悬念的是傀儡政权!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来捋捋这些政权中比较著名的几个吧!

一、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南北朝北朝之一)

建立背景

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南北朝的北朝第一朝)末年,由于孝明帝元诩年幼,其母胡太后临朝称制,把持朝政,大兴土木,广建佛寺,而民间土地兼并严重,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然而胡太后却不顾人民死活,还不断增加各类苛捐杂税,最终激起各族人民大起义(六镇起义),在各路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北魏政权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争夺。而北魏境内的少数民族酋长尔朱荣也趁机崛起,率军剿杀各路起义军,胡太后毒杀孝明帝元诩后,立魏宗室元子攸为帝(孝庄帝),以为孝明帝元诩报仇之名率军进入洛阳,发动“河阴之变”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权。

文章图片1

北魏末年的政治军事强人尔朱荣画像

公元530年(北魏永安三年),北魏孝庄帝元子攸不甘心受尔朱荣控制,利用朝见的机会杀死尔朱荣,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闻讯后起兵杀进洛阳,杀死北魏孝庄帝元子攸,立元恭为帝(北魏节闵皇帝)。公元532年(北魏太昌元年),原尔朱荣部将高欢在河北大族的支持下,消灭潼关以东的尔朱氏势力,杀死节闵皇帝,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北魏中央政权又落入高欢手中。

文章图片2

东魏的权臣、北齐政权奠基人高欢画像

建立及灭亡过程

公元534年(北魏永熙三年),北魏孝武帝元修不甘作为高欢控制的傀儡皇帝,逃往长安,投靠宇文泰。于是高欢拥立北魏清河文宣王元亶主持朝政。十月,经高欢和百官的详细商议后,决定立元亶的儿子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皇帝,他是北魏高祖拓跋宏的曾孙。并从洛阳迁都邺城,改元天平,东魏正式建立,当时元善见年仅十一岁,朝政完全是由高欢把持,元善见是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其在位期间,权臣高欢集团企图再次统一北方,与西魏的宇文泰集团先后发生过多次大规模战争,比较著名的有小关之战(公元537年)、沙苑之战(公元537年)﹑河桥之战(公元538年)﹑邙山之战(公元543年)、玉璧之战(公元546年)但战争中双方互有胜负,谁也不能彻底干掉对方,最后双方都只好罢兵休战。

文章图片3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画像

东魏政权的朝政自始至终都是由高欢家族把持的,高欢死后由其儿子高澄和高洋先后继承高欢的权势,更加咄咄逼人,元善见作为一国之君却整日处于惶恐不安之中。最终在公元550年,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被迫禅位给高洋,高洋建立北齐政权,同时也宣告东魏的灭亡。

文章图片4

东魏疆域版图

国号由来及国力概况

东魏的国号本是“魏”,是北魏国号的延续。北魏分裂后,东魏和西魏都是以自己是正统自居称对方为暨越伪政权,东魏和西魏是后世史学家为区分它们而称呼的。东魏领有北魏洛阳以东的土地,又建都于邺,相对西魏位于东方以东,所以称“东魏”。

由于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在宋朝以前长期在华北地区,因而有“得中原得天下”的说法,而当时的东魏政权占有华北平原全部,在南北朝中期三国中(西魏,东魏,南梁)其经济实力最强,人口也是最多的,是最有机会一统天下的,结果一副好牌被继承它的“禽兽王朝”高氏北齐政权打得稀烂,最终竟然让北周给亡了国。

文章图片5

南北朝中期的东魏、西魏、南梁三国疆域全图

二、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6年,南北朝北朝之一)

建立背景

公元530年(北魏永安三年),尔朱荣派其手下贺拔岳以两千疲惫之卒,迅速平定了三秦地区的各族叛乱,稳定了三秦地区的局势,在尔朱家族覆灭后,贺拔岳就拥兵占据关陇地区,与高欢对峙。公元534年(北魏永熙三年),其下属侯莫陈悦却暗中投降了高欢,并且诱杀贺拔岳。于是贺拔岳旧部共同推举宇文泰继任军主,宇文泰出兵击败侯莫陈悦重新占据了广大的关陇地区。

文章图片6

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北周政权的奠基人宇文泰

建立过程

同年,北魏孝武帝元修不甘受高欢摆布,西逃前来投靠宇文泰(其实宇文泰和高欢是一路之貉),他任命宇文泰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北魏孝武帝元修或许天真的以为宇文泰会安心的做他的臣子甚至帮助他重新得到最高权力,不过事实证明是他想多了,由于他来长安后还摆着皇帝的架子处处以“老大”自居不把宇文泰当回事,宇文泰对他大为不满,于是在当年十二月宇文泰就毒死了他。

宇文泰在杀死北魏孝武帝元修后,于535年,扶持北魏宗室元宝炬登基为帝(魏文帝),改元大统,定都长安,也建国号“魏”史称西魏,从此中国北方东西两魏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文章图片7

西魏的开国之君文帝元宝炬雕像

建国后的发展及灭亡

西魏建立后,跟东魏的情况相似,虽然享国二十二年,历文帝元宝炬(公元535年—公元551年在位),元钦(公元551年—公元554年在位,无谥号及庙号),恭帝元廓(公元554年—公元556年在位)二世三帝,但从建立至灭亡其朝政大权一直都在宇文泰家族手中,三位皇帝都是有名无实的傀儡。

西魏立国期间,建国初期为抵御东魏的大举进攻,进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经济上推行均田制,鼓励农桑,恢复发展农业生产,使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军事上实行府兵制,给予汉人当兵的权力,使军队极大提高了战斗力和扩大了兵源,成功的各项制度改革让西魏国力逐步强盛,多次打败东魏的进攻最终扭转了和东魏对抗中的劣势地位。并且趁南梁“侯景之乱”及之后的萧氏兄弟争夺帝位相互残杀之机,夺取了南梁汉东、益州(今四川地区)、襄阳(今湖北襄樊)等地,控制了长江上游和汉水。正是西魏的这些举措和行动奠定了后来北周统一中国北方和隋朝统一中国的基础。

文章图片8

西魏疆域版图

公元556年,西魏权臣宇文泰逝世,由其侄子宇文护掌权。公元557年宇文护逼迫西魏恭帝元廓禅让帝位于宇文觉(北周孝闵帝),建立北周政权,西魏覆灭。

西魏实质是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地方割据政权,和东魏一样西魏的国号也本是“魏”或“大魏”,是北魏国号的延续。所谓“西魏”也只是与东魏相区别的称呼。西魏拥有北魏洛阳以西的土地,又在长安建都,在地理位置上是位于东魏的西面,所以称为西魏。

三、西梁(公元555年—公元587年,是南北朝时期南朝中梁朝的延续,又称后梁)

建立背景

梁朝(南北朝南朝之一)末年“侯景之乱”中梁武帝萧衍被困台城饿死后,侯景立梁武帝三子萧纲为帝,是为梁简文帝。后来又废萧纲自立为帝。后来镇守江陵的梁武帝七子萧绎,派遣将军王僧辩和陈霸先率军击败侯景,攻破建康城后。萧绎听闻刚经历过战乱后的建康残破不堪不想前往,于是就在其封地江陵自立为帝,是为梁元帝。

文章图片9

南朝梁朝开国之君梁武帝萧衍

建立过程及灭亡

公元554年(梁朝元帝承圣三年),西魏攻下江陵,杀梁元帝,立梁武帝之孙萧詧为帝(梁宣帝)。与此同时,王僧辩也拥立北齐扶植的萧渊明为帝,陈霸先率军杀王僧辩及萧渊明后,另立梁元帝之子萧方智为帝,即梁敬帝,自掌大权,公元557年又废梁敬帝自立为皇帝(陈武帝),建立陈朝,梁朝宣布灭亡。而西魏所立的梁宣帝萧詧的梁政权却在西魏的强力扶持下得以延续下来,不过其疆域仅有荆州一带的三百里区域,因其在新建陈朝之西而被史学家称为西梁,实际上它是西魏扶持的傀儡政权而已,其都城江陵城外还长期驻扎着西魏的军队,保护它的同时也顺带监视这个小朝廷的一举一动。

文章图片10

西梁开国之君梁宣帝萧詧

西梁立国之初宣帝萧詧实际是不甘心沦为西魏傀儡的,曾企图脱离西魏控制恢复梁朝故土,怎奈西魏的监控太过严密,加上自身实力又太弱小,几次计划都流产,最终忧郁而终,其死后又传位于明帝萧岿、靖帝萧琮历三世,公元587年,隋文帝杨坚废除西梁,西梁因此灭亡,享国三十二年。

文章图片11

西梁的疆域版图(图中绿色的微小区域)

四、伪齐(公元1130年—公元1137年,北宋和南宋之交金国扶持北宋叛臣刘豫所建的傀儡政权)

建立背景

北宋末年,金军经常南下侵扰,最终于公元1127年迅速攻破宋都汴京,俘虏宋朝钦徽二宗,史称“靖康之变”,而后占领宋朝北方大片国土,但由于尚处于奴隶社会晚期的金国无法统治已处于封建社会顶峰的北宋人民,同时也为避免受到北方宋朝遗民起义的直接打击,金国想通过在这些地区扶植了一些政权加以统治作为过渡以缓和与汉族的矛盾,伪齐政权便是其中之一。

建立过程及灭亡

公元1130年(金国天会八年)七月,金太宗下诏,册封宋朝降臣、原济南知府刘豫为皇帝,建国号“大齐”,定都原宋朝北京大名府,后又先后迁都东平和汴京,管辖黄河故道以南的河南、陕西地区,由于不被后世史学家的承认所以史称“伪齐”。当年九月刘豫“伪齐”政权正式建立。从“册封”二字可以看出“伪齐”政权的性质就是从属听命于金国代金统治原宋朝故地的傀儡政权。

文章图片12

伪齐政权的皇帝刘豫画像

“ 伪齐”政权作为金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在其存在期间,对内残酷剥削、压迫中原人民,聚敛兴兵,政治上腐败透顶,贿赂公行。对外充当金国攻打南宋的帮凶,积极出兵进攻南宋,穷兵黩武,因此导致“伪齐”政权在其境内根本不得民心,宋朝旧臣大多也不肯归附,因此它迅速灭亡是必然的。

由于金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导致“伪齐”政权失去政治靠山,加上金国经过多年的镇压和苦心经营,原宋朝故地的社会秩序逐渐稳定,北宋遗民的反抗也不再激烈,“伪齐”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因此金国决定废除刘豫的“伪齐”政权。

文章图片13

伪齐政权的疆域版图

于是在公元1137年(金国天会十五年)十一月,金熙宗下诏废除“大齐国”,在汴京设立行尚书台,管辖治理河南、陕西地区。至此立国八年的“伪齐”政权宣告灭亡。

五、伪满洲国(公元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后,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的傀儡政权)

建立背景及发展历程

  公元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迅速侵占了中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关东军为有效统治中国东北,而答应了东北满洲族请他们来帮助建立新国家的请求,而满清的末代皇帝溥仪成为了新国家元首最佳候选。

因此1932年3月,在日本军队的撺掇下,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以下简称溥仪),从天津秘密潜逃至东北,在日本军队的支持下于长春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日本语:まんしゅうこく),溥仪则顺理成章的成为其国家“元首” 。因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及国际社会绝大多数国家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或“伪满”。“首都”定在新京(今吉林长春),“领土”包括现今中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不含“关东州”,即旅顺大连),以及内蒙古东部、河北省承德市的广大区域。

文章图片14

伪满洲国“皇帝”溥仪

 “伪满洲国”建国初期为“共和”体制,不久后又以溥仪为“元首”,初期称号为“执政”,建年号“大同”,后来溥仪又称“皇帝”,建年号“康德”。

“ 伪满洲国”建立后,国内一切大权全在日本人手中,“皇帝”溥仪只是象征吉祥物而已!立国初期溥仪还曾幻想通过努力得到一些实权,可是在日本人严密的监视控制下他的计划往往都是还没迈出一步就胎死腹中,久而久之他就习惯麻木了,安心地做起了“傀儡皇帝”。

文章图片15

伪满洲国疆域行政版图

“伪满洲国”立国期间,日本关东军及伪满洲国军队血腥地镇压境内各地的抗日武装,使无数抗日志士死于其屠刀之下(连抗联的高级将领杨靖宇和赵尚志也未能幸免),残酷统治东北地区的人民,疯狂掠夺各种宝贵的资源来维持日本巨大的战争机器的运转,可以说正是通过建立“伪满洲国”得到了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的东北大地后,日本才有了敢于发动全年侵华战争乃至太平洋战争的底气。

文章图片16

伪满洲国国旗

灭亡的经过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一枚原子弹,同时苏联红军突袭了驻守在伪满洲国的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占领了“伪满洲国”全境,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7日午夜至18日凌晨,溥仪在通化临江县(今属白山市)大栗子沟矿山株式会社技工培养所(日语:鉱山株式会社技术养成所,今白山临江大栗子镇伪满皇帝溥仪行宫博物馆)内举行“退位仪式”,宣读“退位诏书”,立国十三年之久的“伪满洲国”正式宣布灭亡,之后包括溥仪在内的伪满战犯被苏军抓获后押往苏联西伯利亚地区劳教,并于1950年被移交给新中国政府,接受改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