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事抢功劳,业绩又垫底...打工人的委屈,谁懂?

 昵称535749 2021-12-17

猎聘·6小时前


打工人的委屈,你占了几成?

熬了几个通宵赶出来的策划案,却被巧言令色的同事抢了全部功劳; 跟了3个月的订单,客户却在签约环节变脸,Q4的业绩又是你垫底了; 为公司努力打工了3年,却意外发现刚入职的校招生,月薪只跟你差200块。 

打工人的委屈,你占了几成?

01 打工人的委屈从哪来

1. 达不到预期的沮丧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面向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发起一项就业调查,参与调研的2700位大学生中,有67.65%认为自己毕业10年内会年入百万。 

这是一个怎样的数据?根据2019年末的数据,国内年入百万的人只有不到80万,相当于在14多亿人口中,仅占0.05%。 

多数80后、90后职场人都觉得,00后的这帮孩子过于异想天开,太高的期待往往会带来加倍的委屈。 

毕竟作为"过来人",我们在踏进职场之前,也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10年后就能年入百万。 

可在第一次接手策划案,忙忙碌碌一礼拜,领导却皱着眉头把方案退回来时;当自己好不容易争取到一次汇报机会,答疑环节却没接住客户的刁难时;当看到一起入职的同事升职,而同样努力的自己却没资格时……

我们才慢慢认清现实:职场路并不一定会按照我们的期待发展,反而多的是达不到预期的沮丧。 

委屈,是慢慢接受自己不过是个平平无奇的打工人。 

2.并不理想的团队氛围

同事工作不努力,还把责任甩给你,这是一种怎样的委屈? 

《令人心动的offer3》中,实习医生刘畅和高尚接到任务,回访患者并完成病例报告。高尚交上去的报告不符合要求。而刘畅不仅高质量完成了工作,还超额完成了3份报告,得到了主任医师的表扬。 

走出办公室后,高尚指责刘畅“你做的那两份有点多余了”,他认为刘畅的行为在老师面前反衬的自己不够努力,觉得她是在刻意表现自己。 

刘畅一下子破防了,她的本意并不是想表现什么,而是认为写病例报告是让老师全面了解病情,不是为了“完成任务”。 

并不是所有的职场氛围都积极向上,在你努力变优秀的过程中,难免有人觉得你的光芒凸显了他们的平庸。 

3. 无力吐槽的企业文化

咨询客户小王因为前公司的企业文化离职,公司里明明只有5个人,可是每个人都要硬安一个头衔:陈总、王副总、李总监、钱主管、王经理。 

哪怕公司里没外人,彼此称呼也一定要"姓氏+头衔",喊错了就要被迫"乐捐",即自掏腰包请所有人喝下午茶。 

《脱口秀大会》中,邱瑞吐槽前老板:公司里明明只有两名员工,可老板永远记不住每个人的名字。公司团建不出钱,要求员工AA、众筹团建。 

乱安头衔、周末团建、加班开会…… 

职场上总有些角落,藏着那些让人无力吐槽的企业文化。 

0委屈的成本有多高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哪份工作是“0委屈”的。 

我刚工作的那一年,觉得微薄的工资里有一半都是“委屈费”。 

可是工作几年后,我发现多数时候都没有人刻意给你委屈,只不过每个人的立场不同、利益不同。 

企业文化糟心,我们不能指望管理者觉醒,为你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同事擅长甩锅,我们难以要求他们善待能力突出的你;甲方刁钻为难,我们无法说服他们放松要求、和颜悦色。 

随着职业生涯不断延长,我们的视野逐渐打开,对全局有了更透彻的把握,就会意识到: 

如果不能逃离让你委屈的环境,负面情绪只会让你的“委屈成本”越来越高。 

比如,挨批评只用了5分钟,却需要一整个下午来消化情绪;比如,像祥林嫂一样跟亲戚朋友诉说委屈,消耗你的人际关系;比如,带着满满负能量工作,变成一个情绪化的职场人,错失发展机会;再比如,忍一时卵巢囊肿,退一步乳腺增生,给自己的身体健康埋下隐患。

应对委屈的最佳策略不是隐忍,而是学会主动降低委屈的成本,学会把情绪的开关把握在自己手里,拨开情绪见本质,明确自己在工作中努力打拼的意义。 

0面对委屈,打工人如何自我调节

1. 能力不达预期?给自己一点时间!

因为能力不达预期而委屈的职场人,往往是自我期待很高的“完美主义者”。 

然而,工作中少犯错是优秀品质,不容许自己失败则是内耗。把过多精力放在“我为什么做不到”上,只会让你越来越不敢尝试。 

不如给自己一点时间,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做好”、“怎么优化”、“如何努力才能快速提升能力”上。 

在每件能够做好的事情中积累成就感,才会有足够的自信面对未知和挑战。 

2. 同事爱甩锅?不做老好人!

面对爱甩锅的同事,忍,并不会让你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反倒会让有心机的同事变本加厉,把又苦又累还不出活儿的工作,通通丢给你。 

明确为人处世的底线,是与这类人划清界限的第一步。 

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做好横向沟通。 

遇到工作交接的部分,务必要明确分工,通过纸质文件、电子邮件,或者文字沟通记录理清分工。遇到需要团队协作的任务,明确团队的小目标,了解每一个人的利益需求,共同努力推进工作。 

3. 环境太憋屈?能力撬动,跳出圈!

当工作氛围无法改善时,换个环境,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遇到令人无力吐槽的企业文化,除了为了眼前的温饱而忍,也要学会多往外看看,寻找合适的机会跳出圈。 

具体的行动策略是: 

(1)梳理过往经验,寻找能力长板,以此作为跳槽的支点; 

(2)结合现在不喜欢的企业文化,找到自己的择业价值观; 

(3)跳槽面试时保持冷静,探查新公司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4)多抓几个offer再做决策,避免刚出坑又跳进另一个坑。 

当你对自己有客观的定位、有清晰的目标定位,哪怕暂时委屈一点,也不至于陷入自我PUA中,而是能够开足马力,逃脱困境。 

04 写在最后

学会把情绪和工作分开,是每个打工人的职场必修课。 

委屈的成本很高,加班后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委屈,岂不是亏待了自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猎聘”(ID:liepinwang),作者:婉君,责编:多多 ,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