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园时节雨:同里古镇——江南水乡好去处

 文艺朝歌 2021-12-18

同里古镇——江南水乡好去处
文图/田园时节雨
         
"江南何处好,乐居在吴江”,这句在央视的广告语里,说的就是同里古镇。同里古镇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它位于苏州城南吴江区的东北部太湖之畔、京杭大运河之东。
       
我第一次游同里,正是国庆期间,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人流如织,见证了又一个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苏式水乡风格。
         
在城区乘坐连接苏州.高铁站和苏州火车站的地铁4号线,大约半个时辰便到达了同里汽车站,随地换乘公交275路,十几分钟即已到达。
 

       
同里古镇临近吴江城区,道路宽阔,生态环境打造的很好。它依河而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众多的明清古建筑和名人故居,分布在130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域内,被河流分成7个小岛,河水相连,河街并行,岛与河之间被49座古石桥连接,从宋元明清时代起,这里就成为吴地重镇。
        
同里古镇在古代与外界只能通过舟楫交往,由于很少遭受兵荒马乱之苦和战争之灾,故成为当时江南富绅豪商躲灾避难的居住理想之地。
         
同里古镇目前是江苏省保存最完整的古镇,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许多著名的园林院落、故居和古桥。

         
著名的园林院落和故居主要有退思园、嘉荫堂、崇本堂、耕乐堂、明清街和陈去病故居。
          
到同里古镇,退思园是少不了的打卡地,它应该也是苏州古园林的精品之一了,是晚清私家园林的经典建筑,也是苏州城外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园林。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李瑞环、乔石、尉建行等先后视察过同里古镇及退思园。
        
退思园的主人是清代官员任兰生,曾在军营任职,后在多地任按察使,任上尽责,兴利除害,惠泽百姓,受民拥护。清光绪十一年,因受陷害最终还是被革职还乡,时年四十七岁,回乡后花十万银两,由清代画家袁龙设计。两年之后任兰生又被复职,在一次巡视黄河洪汛时,河水咆哮声惊吓了马,被从马背上摔下,负重伤,后死,仅五十岁。
 

     
退思园占地面积近十亩,花园面积占据了一半。退思园里的院落、厅堂、亭台、假山、湖池、花园等建造得十分讲究,处处精细,无粗糙之嫌。整个园林简朴淡雅,红色的金鲤在绿水荡漾中来往嬉戏,古色古香的楼榭建在庭湖边,太湖石建造的假山和洞屋引得孩子们穿来穿去,俨然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
         
有一处叫"耕乐堂"的宅第,主人是明代处士朱祥,院面积六亩四分,三进院共41间,建筑布局前宅后院,它是明代私家宅第的典型,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里古镇的古石桥众多,尤以"三桥"著名,它分别是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分布在"丁"字河上相近的地方。古代的同里人家添丁、婚嫁、做寿、乔迁等,都有"走三桥"的习俗,传统说法会有大吉大利之运。伫立桥边不久,只见河里驶来了水上迎亲的队伍,立刻聚集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迎亲队伍只有三只船,一则新郎与新娘,二则迎亲乐队,三则嫁妆,这是做给游客看的表演形式,据导游说,实际上古代的形式比这隆重豪华的多,船只往往会到二三十只。等到新郎新娘上了岸,在司仪的倡导下,众多的游客跟在新郎新娘后边走三桥,看热闹,凑欢喜,图吉利,惬心意。此时,河中船来船去,桥上人来人往,成为独特的风景线。
        
同里古镇有一处景点叫"珍珠塔",它是锡剧《珍珠塔》的故事发源地,演绎了当年方卿与陈翠娥曲折坎坷的爱情故事,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经典剧目,后又被多种剧种移植。 
         
同里古镇,江南水乡好去处。        

 (写于2021年12月10日,图片由作者实地拍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