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读西游之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

 gearss 2021-12-18

​漫读西游之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_哭丧着脸的骑士_+113365

2008-11-16

漫读<西游>之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上一回,唐长老总算有了坐骑,孙大圣的野性也收敛了许多,看来,他们可以一路高歌,去西天取经了. 在前面的描写中,孙悟空已经做到齐天大圣的份上,玉皇大帝都让他三分,按正常逻辑,护送一个和尚走一趟西天,乃区区小事,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是,天底下,什么事都有变数,正是这变数,给写小说的人给了无限的发挥空间,小说已写到第十六回了,吴承恩似乎象才刚刚才开始的样子,至于前面的"大闹天宫"之类的事情都成了类似于楔子的东西. 事实上,从整部书来看,确实也是这样. 

    这一回,一个外国和尚居然要强夺唐长老的宝贝袈裟(严格的说,唐僧才是外国和尚). 但有趣的是,唐长老先成了一个世俗的"小人",在外国同行面前,要装装大,死撑一下面子. 一般情况下,唐长老介绍自己,都是"贫僧是东土大唐来的和尚,希望施主赏一碗斋饭或借宿一晚",但这次例外,唐长老进了外国禅院,就毫不谦逊地说:"我弟子乃东土钦差,上雷音寺拜佛求经. "纠其原因,唐僧见了人家气派的寺院建筑,自己首先有一些自卑,所以就要端端架子. 后来的事情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寺院主持和唐僧把谈的时候,唐僧就恨劲地卖弄了一番自己一路的经历,致使这个本地和尚不得惭愧不起来:"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坐井观天,樗朽之辈. "

    就这样,两个和尚中,一个步屡天下,见多识广;一个足不出户,孤陋寡闻,当两个同行坐在一起,尤其是月黑风高的夜晚的时候,发生点故事是势在必然的了. 

    本回中,最叫人感动的就是那老和尚面对唐僧袈裟的时候,不禁号啕大哭. 试想想,此人五,六岁出家,到这"观音禅院"修行二百六十多年,仅袈裟就收藏了好几百件,但当对着唐僧的这件袈裟时,他怎能不百感交集,深感命运的不公. 这就如一个收藏家,精其一生,把身家性命都搭进去,自认为已经是一个大家了,可是,突然间发现邻居家的小孩拿的玩具居然都是汉墓里的铜鼎,或者兵马俑里边的马车,这给了谁,心理上都受不了. 所以,他在弟子"广智"和"广谋"的怂恿下,动一动杀人夺袈裟的念头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如果他没有这样的想法倒有些不正常. 

    可惜,在孙悟空的导演下,老和尚把自己的寺院是烧得一塌糊涂,但两个外国和尚却居然毫发未损,更糟糕的是,袈裟也被妖精趁火打劫去了. 最后,老和尚是又恼,又惭,又怕,又羞,自杀了. 

     如果,我们抛开道德和因果报应的宣教,仅仅从人性上看的话,唐僧和这个老和尚是平等的. 

     首先,两个人都是修行的人,他们不是为了"财"或者"色"之类的事情斗高低,是为了袈裟,唐僧很小气,连孙悟空拿袈裟出来让同行看看都不愿意,而这老和尚,见了如此宝贝,竟然是号啕大哭. 后来,老和尚自杀了,唐僧是一个对蝼蚁都惜命的道行高僧,居然不问人的死活,首先惦记的是自己的袈裟. 

     其次,两个人都嫉恨对方,两人刚见面,都要摆谱,以证明自己的道行高尚,想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更主要的是,他们虽然同是如来和观音的弟子,但是都不相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古训,都自私地认为自己是正宗,认为外国和尚就应该低我一等,但在未交手的时候,却互相猜忌,互相提防,从来没有想到精诚团结,把和尚的应该搞的事业共同搞好. 试想想咱百年来的历史吧,我们的国门,不管是列强用枪炮打开时,还是我们自己主动打开时,都办砸过好些事情,还不是我们有这样的坏思想在作怪. 

    但是,在吴承恩的观点倾向上,他是批判这老和尚的,主要是为了宣扬"损人利己一场空"的道德观. 不过我们可以抛开"物权"的束缚,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这袈裟,是和尚的所爱,只要是和尚,就都有权利穿一穿,至少,欣赏一下总可以嘛. 但是,你唐朝的和尚怎么就可以拥有,而我这个小国家(?)的和尚就连看一眼的权利都没有呢?

    这里,我们就要分析原因了. 让我看,问题还是出在吴承恩这儿. 吴作家的心中,一开始就摆着一杆"正"与"邪"的大称,他要对什么事情都要用这老称称一称. 不信,你看看,孙悟空是"正"的代表,所以他"大闹天宫",犯下了"危害国家安全"的滔天罪行,但是,他是"秉天地之灵气,承日月之精华"的神猴,所以最高的统治者总是一次又一次地饶恕他,虽然给他判了五百年有期徒刑,但最终要让他成其正果. 唐僧更是"正"的典型代表,他的袈裟是观音菩萨给的,所以更具有合法性,他是唯一的所有权人,那么,其他人都没有染指的权利,一但有非分之想,遭灭顶之灾就成了必然了. 

     所以说,唐僧是一个有"背景",有"靠山"的人,而那个老和尚,简直就是不入流的小玩意了. 在中国过活,"背景"和"靠山"是何等了得的东西,而这个老和尚却自不量力,以一个"小玩意"的身份和他敬奉的观音菩萨较量,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虽然,他已经给观音菩萨点了二百六十多年香,磕了二百六十多年头,甚至于从来没下过山(由此估计,他也和唐僧一样,从没有经历过男女之事. 这点上,我对他两个都非常同情). 但是,在必要的时候,"小玩意"是轻如鸿毛,不足挂齿的.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吴作家这样写,也是一个证据,可见这思想在他的骨子里是何等地根深蒂固. 

    如果非要从道德上说事的话,这一回里,我对孙悟空极为不满. 这个事件,其实很好处理,老和尚和弟子们商议放火的时候,他就在外面窃听. 这时候,他完全有理由冲进去,当面揭穿这个阴谋,自然,也就不会有后面的悲剧和麻烦了. 但是,他宁愿劳精费神地上天找广目天王借"辟火罩儿"保护唐僧,也不制止一场灾难的发生,尤其可恨的是,当和尚放火的时候,他还在那儿扇风助火,甚至于连抢救袈裟的正事都忘了. 试想想孙悟空在半天空得意忘形,上跳下窜的样子,再想想他幸灾乐祸,爱看灾难的心态,你让我怎么喜欢孙悟空,我都很难做到. 我想,如果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的话,我一定会劝他去瞧瞧心理医生的. 一个人,事情做到这个份上,心理一定是出了极其严重的问题了. 

   这一回的后半部分,写袈裟却被熊罴怪偷去了. 第十七回专门谈这个事件,此事,让我下一次讲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