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广忠学术专论:《淮南子》八“问”?

 听月思雨001 2021-12-18

图片

西汉前期,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四月,第二任淮南王刘长的长子刘安,大约16 岁,被封为淮南王,建都寿春,下辖15个县。其间经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个皇帝。在 56 岁之时,在儒道之争、政治斗争、嫡庶争斗、宿敌谋害、酷吏构陷等各种矛盾交织之下,这位博学的侯王,也步其祖母、父亲的后尘,被以“谋反”的罪名,在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含冤自杀,时年58岁,为王43年。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说:刘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刘安才华横溢,著述宏富,在中国古代文化、学术、科技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业绩。宋代学者高似孙在《子略》中称刘安为“天下奇才”;在《汉书》中,就留下十五部(篇)著作;而《淮南子》被当代学者胡适誉为“绝代奇书”;《天文训》中完整、科学记载的二十四节气,被编入古代历法体系,至今已 2028 年,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遗名录”。

一、《淮南子》的字数、内容是怎样的?

《淮南子》实际上有三部,分为“内”“中”“外”。《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中说:“(刘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汉书·艺文志》“杂家”中也记载:“《淮南内》二十一篇。王安。《淮南外》三十三篇。”初唐学者颜师古注中说:“《内篇》论'道’,《外篇》杂说。”《内篇》,就是传世的《淮南子》。《中篇》《外篇》已经失传,只能在古代类书中,寻找部分佚文。

三部《淮南子》,原文有几十万字。《淮南内》原文二十万言,而当今最早的北宋本中,只有 13 万多字,缺少 6 万多字。就是说,《淮南子》也是一个残卷。

《淮南子》的内容,原本分为二十一卷。《要略》中说:“故著二十篇。”加上《要略》,就成二十一卷。

对于全书的谋篇布局,《要略》中说:“夫作为书论者,所以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就是贯通天、地、人,而为汉朝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当代学者牟钟鉴在《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中说:“《原道训》阐述'道’的概念,以'道’说明宇宙的演化。《俶真训》侧重论述'道’的历史变化。《天文训》论天象。《地形训》论地理。《时则训》论四时。《览冥训》论内在的规律性。《精神训》论生命与养生。《本经训》论圣王之德。《主术训》论为君之道。《缪称训》论称谓的使用。《齐俗训》论差别的统一。《道应训》以史例证道德。《氾论训》论治乱兴衰。《诠言训》论治国保身之道。《兵略训》论军事。《说山训》《说林训》是箴言集锦篇。《人间训》论祸福。《脩务训》论学业。《泰族训》是全书的总结篇。《要略》是全书的序言和提要。” 

二、《淮南子》的作者是谁?

对于《淮南子》著作权问题,历代正史、书目文献,都冠名“淮南王”、“刘安”等名称,没有任何异议。

《汉书·艺文志》:“《淮南内》二十一篇。 王安。”《隋书·经籍志》:“《淮南子》二十一卷,汉淮南王刘安撰,许慎注。”《旧唐书·艺文志》:“《淮南商诂》二十一卷,刘安撰。”《新唐书·艺文志》:“许慎注《淮南子》二十一卷,淮南王刘安。”《宋史·艺文志》:“《淮南子鸿烈解》二十一卷,淮南王安撰。”

刘安称之为“刘氏之书”。《要略》:“若刘氏之书,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事。”又叫“鸿烈”。《要略》:“此《鸿烈》之《泰族》也。”许慎注中说:“鸿,大也。烈,功也。凡二十篇,总谓之《鸿烈》。”

成就《淮南子》这样的巨著,门客的功业不可抹杀,其中就有“八公”的贡献。王逸《招隐士·序》中说:“惜淮南王博雅好古,招致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史记·索隐》:“《淮南·要略》云:养士数千,高才者八人。苏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伍被、毛被、晋昌,号曰八公。”《淮南子·叙目》中还有“及诸儒、大山、小山之徒,共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著此书。”所以,《淮南子》的版权归刘安,但是众多门客奉献了智慧和才华,我们应该感谢这些埋没了姓名的才俊们。

三、《淮南子》产生的背景是怎样的?

《淮南子》产生在西汉前期,主要背景是:春秋、战国,天下战乱550年,民不聊生。《主术训》中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亡国五十二,弑君三十六。”秦朝短暂统一,二世而灭。《兵略训》:“二世皇帝,不顾百姓之极寒穷匮也。戍卒陈涉,兴于大泽,而天下响应。”刘邦、项羽争夺天下,西楚霸王自刎乌江。这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历历在目,促使每一个知识阶层的人士,都在思索天下安定、社会进步的问题。

汉初七十年,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科技发展。天时、地利、人和的淮南国,成了汉朝的第二个文化学术中心。在笃学的淮南王的倡导下,数千高才,云集淮南,开展了文化和科学研究,《淮南子》等一系列著作,才能应运而生。

图片

四、《淮南子》的版本流传怎样?

《淮南子》流行的有二十一卷本、二十八卷本、节本三个系列。

二十一卷本。《淮南子》二十一卷本源于西汉,目前传世最早的是北宋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陈广忠校点的《国学典藏·淮南子》,底本就是北宋本,这是第一次出版的精校本。北宋本是许慎、高诱两家的合注本。

二十八卷本。把《原道训》《俶真训》《天文训》《地形训》《时则训》《主术训》《氾论训》,分成上、下两卷,成二十八卷之数。

《淮南子》二十八卷本,目前所知最早的是明朝正统十年(1445 年)官刻《正统道藏》本。1988 年,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以涵芬楼影印本《道藏》为底本,重新影印出版。《淮南子》被收入《道藏·太清部》836册至867 册。黄山书社出版陈广忠校点的刘绩补注本《淮南鸿烈解》。这是最重要的二十八卷本。刘绩补注本《淮南鸿烈解》,成书于明孝宗弘治辛酉(1501年)。清代著名学者王念孙在《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二十二中说:“余未得见宋本,所见诸本中,唯《道藏》本为优,明刘绩本次之,其余各本,皆出二本之下。”  

节本。《淮南子》的节本选取精华,加以整理,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初唐魏徵、褚遂良等编《群书治要》,节录《淮南子》的《原道》《主术》《缪称》《齐俗》《道应》《氾论》《诠言》《说山》《人间》《泰族》等有关篇章的内容。中华书局出版,陈广忠译注的《中华经典藏书·淮南子》,精选原文,注释准确,标示音读,并加以翻译,这是目前广为流行的节本。

五、历代对《淮南子》有怎样的评价?

《淮南子》行世以后,首先给以其评论的,则是东汉学者高诱的《淮南鸿烈解·叙》:“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故夫学者不论《淮南》,则不知大道之深也。”高诱之“叙”,第一次对《淮南子》的主旨、特点、价值,作了切合实际的评价。

南宋高似孙《子略》中写道:“少爱读《楚辞》'淮南小山’篇,耸峻瑰磊,他人制作不可企攀者。又慕其《离骚》有《传》,窈窕多思,致每曰:'淮南,天下奇才也!’又读其书二十篇,篇中文章,无所不有。《淮南》之奇,出于《离骚》;《淮南》之放,得于《庄》《列》;《淮南》之议论,错于不韦之流;其精好者,又如《玉杯》《繁露》之书。”淮南王之书,吸取屈原、列子、庄子、吕不韦、董仲舒诸家之长,熔雄奇、旷达、宏论于一炉,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下奇才”!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淮南子》中这样评论:“《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之渊府,其书博大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对历史人物及学术评价,不可能千人一面,千部一腔。除了赞扬、肯定的评价之外,尚有贬损、非议之词。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说:“《淮南鸿烈》为汉淮南王刘安宾客所共著此书,杂取各家之言,无中心思想。”

当代思想史家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中也说:“这部杂家之言,间有儒者六艺与法家术势诸说,而主要篇幅则为阴阳五行家与老庄道家的混血种。” 

在漫长的“独尊儒术”的中国文化史上,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现在,污水已经擦去,迷雾已经拨开,恢复了《淮南子》的本来面目。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光彩夺目的世界。 它将理所应当地在中国文化学术史上,树立起一座挺拔的丰碑。

图片

六、《淮南子》为什么特别难读?

在中国的十万种传世文献中,《淮南子》是难读的一部。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其一,《淮南子》中牵涉到了西汉之前的所有文献。比如《周易》《尚书》《诗经》《老子》《列子》《文子》《庄子》《墨子》《孙子兵法》《管子》《吕氏春秋》《春秋》《论语》《左传》《国语》《战国策》《山海经》《大戴礼记》《荀子》《韩非子》等大量著作。《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源头之一。其书涉及象数,难于掌握。刘安精心研究《易》学。 《汉书·艺文志》收有“《淮南道训》二篇”。班固注中说:“淮南王聘明《易》者九人,号九师说。”今本《淮南子》中,明引《周易》有 12 条,暗引的就更多了。更有价值的是,《淮南子·要略》中记载“伏戏为之六十四变,周室增以六爻”。它与《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于是始作八卦”;扬子《法言·问神篇》“文王六十四其益可知也”,有些不同。可以知道,淮南王研究《易》学,所采用的是汉初版本,可能更古老,与儒家系统的《周易·系辞下》《法言·问神篇》和今本《周易》,在有关《易》的发明者(伏戏)、推演者(周文王)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所以,读懂《淮南子》,要先读《周易》。

其二,《淮南子》记载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涉及天文学、历法学、音律学、数学、阴阳五行学说、物理、化学、农学、炼丹术、医药学、农学等。《汉书·艺文志》“天文类”中,刘安所著《淮南杂子星》十九卷,就是其中的一部。《淮南子》第三卷《天文训》中,对日、月、闰年、日晷、五星、北斗、三垣、二十八宿、二十四节气、岁星纪年、分野、干支纪年、记时法、盖天说、宇宙模式、阴阳学说、五行、彗星、地震、八风、十二律等,都有记载,代表了西汉最高的天文学研究成就。所以,研读者必须要钻研正史中的《天文志》《律历志》等,才能迈进《淮南子》的大门。

其三,《淮南子》构思奇特,涉猎广泛,体系完备。 《淮南子》的指导思想,是西汉黄老道家的天人合一理论,其中融入了道家的自然天道观、儒家的仁政学说、阴阳家的阴阳变化理论、法家的进步历史观、名家的逻辑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所以要掌握《淮南子》的思想体系,必须要深入研究先秦各个学派的著作,才能解读《淮南子》精深的思想内涵。

七、《淮南子》为什么被称为奇书

《淮南子》之“奇”,同先秦、汉初的著作相比,具有根本不同的内容,建立了一套崭新的话语体系,而它的“立言”的主基调,就是创新。

其一,文化创新

当时,淮南王面临着汉朝开国 70 余年的重大机遇,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当时研究的主要课题。而实现这个重要目标,就需要文化创新。

关于音乐。淮南王对音乐、文学、艺术等的教化作用,旗帜鲜明。舜帝运用音乐,成功治政。《泰族训》中说:“舜为天子,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对颓废淫荡音乐的消极、破坏作用,淮南王予以批判。《泰族训》中说:“师延为平公鼓朝歌北鄙之音,师旷曰:'此亡国之乐也。” 

讴歌屈原。淮南王刘安第一次对楚国文化巨匠、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进行评论,确立了二千年来为《离骚》评判、定位的基础。 《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中说:“(建元二年),安入朝,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这篇中国文学史上首次评论《离骚》的文章,全文已经失传,南宋学者洪兴祖《楚辞补注》中收有佚文:“昔在孝武,博览古文。淮南王安叙《离骚传》,以《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推其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刘安对《离骚》的主题意旨、创作特点、文体风格,以及屈原的道德情操,都做了精深的分析。他认为,《离骚》具有《诗经》中的《国风》《小雅》之美,而无二者之失;屈原的志向,可以同“日月争光”。2100 多年来研究《楚辞》的学者不胜枚举,或褒或贬。在褒扬者中,其主要观点,都没有超出刘安的见解,可见其立论之精。

其二,思想创新

标新立异的“无为”论。《淮南子》集先秦和汉初道家思想之大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庄子》的“道”论,提出新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理论。有人把“无为”解释成“无所作为”,这是对道家“无为”论的误解。《淮南子》中的“无为”,就是按照自然和社会规律办事,而不是人为地违背它。

《淮南子》从治政的方面,对“无为”做了新的解说。《脩务训》中说:像我所说的“无为”,指的是偏私的念头,不能够进入公道之中;嗜欲爱好,不能使正道歪曲;根据道理而行事,按照资用而建立功劳;推究自然的规律,那么巧诈便没有容身之地了;事业成功而自己不夸耀,功名建立而不称说有功。讲求“公道”“正术”“立功”,抛弃“巧诈”,不去夸耀,不要称名,这就是“无为”。

独树一帜的法治理论。《淮南子》的法治思想,与法家的严刑峻法,秦朝的“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有着根本的不同。

法与时变。《氾论训》中说,“法与时变,礼与俗化;法度制令,各因其宜。”就是说,法度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并没有所谓一成不变的常法。

执法公正。《主术训》中说:“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县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法定之后,中程者赏,鈌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在法律面前,“尊贵者”、“卑贱者”、贤者、不肖者, 一律平等,这样法度就能达到“私道塞”“公道通”的目的。

其三,科技创新

天文与彗星。《兵略训》中记载:“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氾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当战之时,十日乱于上,风雨击于中,然而前无蹈难之赏,而后无遁北之刑,白刃不毕拔,而天下得矣。”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具体时间,据说有 44 种说法。我国天文学家张钰哲关于哈雷彗星的回归研究认为,武王伐纣时“彗星出”,应在前1057 年—前 1056 年。就是说,根据《淮南子》中哈雷彗星的回归记录,为解决千古疑案,提供了有价值的证据。

物理与化学。淮南王和门客对光学的研究和利用,成果丰硕,“冰透镜”就是其中之一。 《淮南万毕术》说:“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它的制作方法是:把坚冰磨成圆形凸透镜的形状,对着太阳,能够使光线折射会聚为太阳的“影子”(像),把艾叶放在后面,就能使它燃烧。水、火不相容。制成冰透镜以后,却能得到火而冰不致融化,真是巧夺天工的创造。

淮南王和门客在化学方面的贡献,是关于炼丹术、炼金术方面的研究。在今本《淮南子》中,并没有直接提到炼丹、炼金的文字,但是书中和其它著作中,涉及的不少矿物,都是炼丹的重要原料。此处列举3种:

丹砂(HgS),属硫化物。《淮南万毕术》记载:“丹砂为汞。” 

硫黄,也叫雄黄。在矿中质软如泥,遇到空气就会变硬。《天文训》中说:“流黄泽,半夏生。” 

石精,大约与赤石脂相似。《天文训》中有“石精出”。

图片

八、《淮南子》的历代研究怎样?

淮南王刘安融进自己心血的杰作《淮南子》问世以后,以其博大的体系,丰富的内容,灿烂的文采,很快引起了汉代官方、学者的注意,并且开始了对它的研究,这在中华学术史上,极为罕见。两汉 422 年间,阅读、评价、参考、研究、记载《淮南子》的有:汉武帝、刘向、刘歆、扬雄、王充、许慎、马融、延笃、卢植、高诱、应劭等。

在东汉之时,首先对《淮南子》倾注巨大精力的,是中国文字学巨擘许慎。许慎大约在 42 岁时写出《淮南子注》。

东汉学者高诱,撰有《淮南子注》,流传至今。他在《淮南鸿烈解·叙》中说:“从故侍中同县卢君,受其句读,诵举大义。建安十年(205 年),辟司空掾,除东郡濮阳令,睹时人少为《淮南》者,惧遂凌迟,于是朝餔事毕之间,乃深思先师之训,参以经传道家之言,比方其事,为之注解。” 

在《淮南子》历代版本的校勘、辨音、释义、订误等方面,许多学者不遗余力。如:清代傅山有《淮南存隽》《读淮南子》《淮南子评注》三书,王夫之有《淮南子注》,俞樾有《淮南内篇评议》等。清代学界泰斗王念孙,以 72 岁高龄,九校《淮南子》,实为《淮南子》考释的第一功臣。

现、当代学者吴承仕《淮南旧注校理》,于省吾《淮南子新证》,杨树达《淮南子证闻》,王叔岷《淮南子斠证》,郑良树《淮南子斠理》,于大成《淮南子校释》,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刘家立《淮南内篇集证》,何宁《淮南子集释》,张双棣《淮南子校释》等,是较有影响的校勘本。

对《淮南子·天文训》的研究,首推清代学者钱塘的《淮南天文训补注》。钱氏采摘丰富,搜罗详尽,成为《天文训》校释的力作。当代天文学史家席泽宗《淮南子天文训述略》、吕子方《淮南子在天文学上的贡献》,对《淮南子》卓绝的天文学成就,进行了研究发掘。陈广忠 《二十四节气—创立与传承》《二十四节气与淮南子》,对二十四节气与《淮南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对于汉代音韵研究,《淮南子》 是一部绝好的语言资料。《旧唐书·经籍志》杂家类中有“《淮南鸿烈音》一卷,何诱撰”。《新唐书·艺文志》中记载“高诱注《淮南子》二十一卷,又《淮南鸿烈音》二卷”。当代语言学家罗常培、周祖谟作《淮南子韵谱》专著和发表《淮南子音韵研究》的论文,这是第一次用古音学理论对《淮南子》的用韵规律进行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学刘殿爵著《淮南子韵读》,张双棣撰《淮南子用韵考》,陈广忠发表《淮南子楚语考》《淮南子楚语的汉语史价值》两篇论文,都是研究《淮南子》的古音和楚语的力作。

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刘安和《淮南子》的综合研究,逐渐增多。胡适 1930年写成《淮南王书》,对其中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剖析。他认为:“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李泽厚、刘纲纪的《中国美学史》中,专辟《淮南鸿烈的美学思想》,认为《淮南子》的美学“对气象宏伟博大,质朴雄强的汉代艺术的一般特征作了美学的概括,很好地反映了汉代艺术所表现的时代精神”。陈广忠的《淮南子科技思想》(增订本),对刘安和门客的自然科学成就,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陈广忠译注的中华书局版《全本全注全译·淮南子》,以北宋本为底本,并参照《说文》《尔雅》《广雅》等及许慎、高诱旧注,作了新的注释。根据《广韵》《集韵》《韵镜》等音韵学著作,对书中的疑难字、生僻字、通假字,按照古今语音演变的规律,做了标音。

对于刘安身世的记载和研究,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等,都有所谓“谋反”的记录。陈广忠所著《刘安评传(增订本)》及论文《试析刘安冤案》《淮南子的倾向性和淮南王之死》,以《史记》《汉书》等记载的内容为依据,揭示了《史记》中的所使用的曲笔,对这场冤案的实质,做了透彻的分析。

国外研究《淮南子》研究历史悠久。据藤原佐世编纂的《日本国见在书目》中所载,约 在我国唐代时,日本就有:“《淮南子》二十一卷,汉淮南王刘安撰,高诱注;《淮南子》二十一卷,许慎注。”日本还发现唐钞本《淮南鸿烈·兵略间诂》第二十残卷,字迹与敦煌卷子本略近,具有很高的价值。

西方学者对《淮南子》研究兴趣极大。1944 年,由巴黎大学汉学研究所编印的《淮南子通检》,正式刊行。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安乐哲(Roger T.Ames)的《中国政治艺术之一环—主术》,对《淮南子·主术训》所倡导的统治术 “无为”“法”“术”“势”“用众”等范畴,进行了研究。美国布朗大学宗教及东亚研究所教授罗斯(HarolD.Roth)的《淮南子的文献源流》,成为研究《淮南子》版本系统的佳作。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白光华(Chartes Le Btanc)教授的《汉代早期哲学思想的综合—淮南子》,也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水平的专著。

注:原载《淮南日报》2021年12月17日专刊A3——特约撰稿  

图片

图片

作者介绍:陈广忠,1949年生,安徽淮南人。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古代文学、汉语史、音韵学、文献学的教研工作。通“绝学”,懂“天书”。研究《淮南子》、二十四节气四十余年。现在已出版专著33部,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中华书局出版4种,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3种,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5种。并在《中国语文》、《复旦学报》、香港大学《东方文化》、《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发表论文。

【淮河文化苑】

由淮南市国学研究会主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