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迎春杯”全国首届公众平台线上文学作品大奖赛入围作品展:刘新征

 中华汉语文史馆 2021-12-18

母亲百岁
刘新征

 

从来没有像这段时间这样开心,这样愉快,这样心情舒畅。因要为母亲庆贺百岁!
母亲1921年出生,今年年满百岁!
母亲一生,命途多舛,六岁丧母,依靠继祖母照顾,不久继祖母辞世;十几岁上继母也辞世,撇下两个女儿,一个9岁,一个6岁。从此,母亲便陪伴两个小妹随再继母生活。解放后,一人在农村艰难度日,抚养几个儿子长大。
百岁庆典,应该给母亲办得热热闹闹、风风光光,以慰母亲坎坷的人生。但是,母亲的生活经历,决定了母亲为人谨慎、克已守心、委曲求全、不事张扬的性格。所以选什么饭店,邀多少亲朋,用什么形式,不能拂了她老人家的意思。颇费了一番脑筋,经与大哥、三哥多次协商,才确定方案:地点就在自家老宅上举办,不去饭店,请上几位厨师,在院内和大门外摆上一溜地八仙,只通知至亲执友,不收礼金,只收有意义的纪念品,这样,既热闹,又祥和。
寿堂就布置在堂屋正厅,屋内张灯结彩,正面墙壁中间悬挂瑶池王母图像,中堂两边金色隶书“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对联。靠墙条几和八仙桌上陈放寿桃、寿糕、寿酒等,两边两只大红蜡烛,悬挂灯笼彩带,堂屋正中放一把太师椅,用金色毛毯覆盖。堂屋门前红毡铺地,以备后辈人行礼。
上午十时,各方亲朋好友陆续到来,由迎宾安排就坐。母亲娘家亲戚平辈、侄、孙辈几十人,在院内重要位置就座;外甥、外孙一类亲戚,也安排在大门内就座;侄、孙等后辈亲属,亲朋乡邻,大门外沿街就座;惟有一班文朋诗友,要求在大门对面小溪边树下就座,并名之曰清流激湍、曲水流觞。他们见面,你兄我弟,寒喧不已,王五见了金二,上去一捶:“二哥,看了你的新作,大有进步,好像最近在偷读我的作品?”金二洋洋得意:“五弟,估计你上学时,课本上就学我的文章了吧?我还得小心别让你辇上了!”高书海凑过去说:“就你们穷酸文人,谦虚里透着那么一股骄傲。要吹就痛快地吹,那叫开心。过来看看我这幅字韵味如何?'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是不是与王右军可以假乱真?”冯天水竖起大拇指:“高!高!这是你献的寿礼?”“这幅送给四哥,送给伯母这幅对联请大家斧正斧正。”王跃文抢前接过来,打开念道:“风范仰坤仪欢呼共祝千秋节,期颐称国瑞建筑应兴百岁坊。好好,高哥不愧是鲁中才子,文、书俱佳,都是一流!”高书海嚷道:“各位也别藏着掖着了,都拿出来亮亮自己的宝贝!”周得仁迎合道:“说得对,说得对,我们也算在伯母面前斗斗宝。”众人一起响应,亮出各自准备的寿礼:有寿屏、寿扁、寿联,几位书、画家,都是自己的书画作品。众人在一阵褒贬、一阵吹捧声中欢笑不已。
拜寿仪式开始,司仪一番开篇宏词,喜气洋洋,吉祥如意,请老寿星登台。晚辈们把母亲大人扶到太师椅上。母亲颤巍巍太师椅上坐定,一班晚辈服务人员周围环绕。按照礼仪总管的安排,拜寿顺序为儿子儿媳辈,孙子孙媳辈,侄子、侄孙、重孙辈的顺序进行,娘家亲人后辈、晚辈的亲朋好友等等。司仪站在厅前,也披红挂花,指挥拜寿的人们就位。
年近80的大哥走上前去,附在母亲的耳旁说道:“娘啊,您老端坐在上,儿孙们给您拜寿了!”
母亲似乎听清或没听清,说道:“姊妹们都来了吗?先让她们进来。”大哥明白,这问得是母亲的几位妹妹,没等大哥回答,几个老太太急步走进门来,最前面的老太响亮地答道:“大姐姐,几个妹妹给您拜寿来了!”母亲双手扶椅,想要站起,几个姨妈急忙上前制止。母亲说:“二妹呀,几个妹妹都来了?”二姨答道:“大姐呀,六个妹妹都来了,祝大姐日月昌明,春秋不老!”母亲说:“二妹,姊妹几个就你最嘹亮,有见识,娘家大事小事你操心出力多!我可都记在心里,你对大姐帮助最多。我常给孩子们说,不能忘了您二姨!”二姨说道:“看大姐姐说得,只要妹妹能办到的,都会义不容辞。”几个姨妈都说:“二姐姐是我们的榜样。”二姨笑道:“这成了表扬我的大会了。”母亲道:“不说了。三妹哪?三妹给我最可服,从小跟着我,实诚,没让我生过气。” 三姨忙说:“小时候,整天跟在大姐身后,每次去李寨姥姥家,都是带着我去。”母亲长叹一声:“我六岁没娘,后来咱娘去世,三妹妹也是六岁,二妹妹九岁。三妹妹十五岁跟我去了济南,那时全家五口人,每天5分钱的菜金,都是掰着手指头花,苦了你了。”又对众人说:“十六岁,她自己报名去了新疆……”
三姨好像有许多话要说,欲言又止,见母亲落泪,也扑漱漱落下泪来。二姨忙上前圆场说:“三妹妹有志气,能吃苦,培养的儿子都当了市长了。”母亲说:“十七岁那年来过,到地里帮我翻地瓜秧,记得清楚的!那是哪一年?”三姨答道:“1973年。”母亲好像想起了什么:“七三年,七三年……”小姨忙走上前来招呼大家说:“老事不提了,我们一起给大姐拜个寿吧?”大家都说:“好,好,妹妹说得是。”司仪指挥着都白了头的老姊妹几位,站成一排,三躹躬,行了拜寿礼仪。
儿子、儿媳们上前拜寿。大哥说:“祝老母亲再活百岁!二弟行动不便,就不行跪拜礼了,让我们代替了。” 母亲说:“免了。你啊,在家里排行老大,出力多。”大哥朗声回答说:“做老大就不能怕吃亏。”母亲指着大哥说:“小时候挨打最多。”大哥笑一笑,说:“那都是自找的吧?”二姨插话说:“孩子不打不成才。打在手上,疼在心里。”母亲会心地笑笑:“二妹,这话也说不得,真是,挨打最少的就是老三。”二姨说:“你可没少夸了!小时候在我家里住着,就是个乖孩子。”
三哥说:“您老人家别夸了,我现在还是个乖孩子,改不了啦。”姨兄弟打趣地说:“那是改不了啦,不好办了,今后怎么乖,表个态吧。”三哥从衣兜里掏出个笔记本来说:“我写了篇稿子,作为献给母亲的百岁寿礼。文章有点长,让四弟表示了,我现场念给大家听。”二姨夸奖说:“三外甥就是心细,是个孝顺孩子!”
我上前叩过头,对大家说:“我离家外出谋生时,家里只有年近60的母亲和生活不能自理的二哥。母亲把给我准备的铺盖卷,包上了打开,打开了再包上,一遍遍抚摸,一遍遍说:'天冷了再给你捎被子去’。那时没什么感觉,懵懂无知,后来回想,才理解母亲的心酸。我给母亲背诵一首诗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知母亲是否听清,忽然问:“和你那几个小伙伴还一起玩吗,衍臣谁的?要是闹差了,怨不得一个,你从小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我说:“闹不差,好着呢。”母亲看看左右:“你呀,几个月大,抱着你,人家不引你,你引人家。冀老先生就说'这小孩占弦!这小孩占弦!’我就喜欢听他说这话。”母亲又想起了我刚才的话:“我小时候,你姥爷教过我这首诗,报得三春晖。”
三哥跪下叩过头,站起来读他写的文章。
1、冬日的朝阳
大概是我五岁那年的冬天,领袖们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农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搞大兵团作战,孩子们也不能留在父母身边影响生产。小学及学龄前的孩子集合到一起,由老师带到了几里以外的殷楼村。天近黄昏,我和一大群孩子站在一片空地上冻的瑟瑟发抖,听领导训话,领导问:“孩子们,冷不冷?”齐呼:“不冷!晚上带队的刘老师一个个把我们尿尿。第二天天未这被带到一临时教室去上课,坐在冰凉的泥板凳上,我与堂兄什么也听不懂,跑到门外喂牲口用的一个大水缸旁边去玩。”我来前忘记了戴棉帽,头、耳冻得就象猫咬一样,比我大半岁的堂兄与我轮戴他的帽子。忽然隐约听见有人叫我,循声望去,是母亲晃动着身子匆匆向我们走来,手里拿着的是我的帽子。看着母亲,我呆呆地站在那里一动没动,母亲给我戴上帽子,附耳嘱咐了几句,急匆匆地走了。直到母亲离开也我没有说一句话。现在想起来,母亲是裹脚,至少要三个小时走完这来回的路程,母亲动身来时肯定天还没有亮吧!当时奶奶年老、二哥残疾、弟弟幼小,母亲还要跟着大兵团劳动,一定是劳作了一天,当晚回到家里就发现了我没戴帽子,那一夜母亲是怎么熬过的呀?!
二姨说:“这孩子就是心细,这事都记着呢!”母亲说:“这是说我哪?都忘了,你说说。”三姨说:“可不,说您哪,小时候的事。”
2、活命的野菜
那年我六岁。春天青黄不接,但地里长出了绿色的野菜,母亲每天上工前给我只小蓝儿,嘱咐说:“乖乖,好好地挖菜,中午娘把窝头省给你吃。没菜咱都得挨饿。”我挖回菜来,母亲把从食堂领回的一个窝窝奖励给我吃,母亲、二哥、弟弟吃我挖来的野菜。这天风大,扬起漫天的尘土,和两个小伙伴一起去挖菜,大风忽地一下把我的小蓝刮跑了。我拼命地去追,小蓝跑跑停停,停停又跑,待我追上小监,不见小伙伴的身影,附近是一片坟地,只听风声呼呼作响,害怕极了。急忙回头向村里走,走到村南看到一位老奶奶趴在地上从地缝里拣麦粒,我便凑了过去,也跟着拣起来,一直拣到晌午歪才回家。母亲在门里木然地坐着,手里拿着一个菜窝窝头,等着我挖来的野菜。母亲看到我,希望的目光渐渐变成了疑问?许久,许久,母亲慢慢地吃下了手里的窝头。我还在门外呆呆站着,母亲忽然走过来,一把把我抱到屋里,抽泣着说:“我怎么那么傻,吃了窝窝头!”
3、泥泞的小路
生产队在地里分高粱秸,娘儿两个面对一捆高粱秸一筹莫展,抬不起,也拖不动,好不容易挪到了地头儿上。天黒下来了,母亲陪着笑脸终于借到了一只独轮车,母子两个半天才把术秸抬上车。母亲两只小脚,空手走路都困难,哪里推得了独轮车,走一步歪两步地向前挪。天上星星密密麻麻眨巴着眼睛,娘儿俩来到了村头一段坑洼不平的路上,无论如何也推不动了。这时迎面来了结巴子队长父女俩,推着车子风一样从旁边绕过去了。天爷!平时见了他心里就害怕,哪敢求他帮忙!不大会,队长父女俩已推着秫秸回来了,他这是重车,不能再从旁边绕过去,我们的车碍了他们的事。结巴子队长用急促的声音,嚷嚷道:“谁谁、谁家的?”他女儿说:“新生家的。”“给给、给他掀了!”大闺女过来呼哧把独轮车掀翻了……。
三哥读到这里,有位姨妈忍不住哭了,说:“别念了,听这些,让人受不了。大喜的日子。”二姨说:“不忘过去的苦,这也是孝心,比歌功颂德好。”大哥说:“就念到这里吧。”
 司仪在一旁大声喊道:“孙子、重孙子辈行磕头礼来!”孙子、重孙子、外亲、姨亲、表亲孙子重孙子辈来了一大帮。
这时,听见一位朋友叫道:“四哥,赶快来一下,王主席给伯母拜寿来了。”我没听清哪位主席,快步向大门外去迎接,果然看到王主席和几个随从健步走来。看到他那花白的头发,不大但和善的眼睛,方正的脸庞,略带笑意的嘴角——我上前紧紧握住王主席的手。他热情地说:“是好事!是好事!现在是昌明的时代,我们还是要大力倡导忠、孝等优良品格,是只必须赋与它新时代的内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愚忠、愚孝。如果不忠、不孝,国家就不像一个国家,民族也不像一个民族。”我非常赞成王主席的观点,心情无比激动,想真诚地表达点什么,却怎么也说不出话来。一着急,醒了,原来是南柯一梦。
梦醒了,但心未醒。一直沉浸在梦境当中,心情不能平静,思绪不能收拢,往事历历在目,如在旧岁月中穿行。“母亲”,是最受世人尊敬和赞美的人;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最无私的爱。然而,母亲,却是相对承受更多苦难,而不求回报的人。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平安喜乐,长命百岁!

 

作者简介:
刘新征,山东金乡人,大学本科学历,教授级高级政工师。在国内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曲艺作品、理论文章、小说、散文等作品上百万字,出版个人专著两部。编导的曲艺节目曾在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播放,获国家、省、市多项奖励,获泰山文艺奖和乔羽文艺奖。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曲艺家协会书记、副主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