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燥方润,将浓遂枯”

 江村后人 2021-12-18

墨韵变化的一条主线是浓淡,另一条主线是“燥、润”。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其所著书学名著《书谱》中指出: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豪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

  孙过庭这段文字非常著名。前面讲的是笔画造型的多样化统一及一个作品的整体和谐问题。后来接着讲书法运笔的速度与墨色变化技巧——运笔的速度不能太单一,快与慢要交叉使用,这样做的结果,是笔墨效果的层次化、多样化。众所周知,快运笔,单位时间内墨的下注必然少;慢运笔,单位时间内墨的下注必然多。少则躁,多则润,躁、润、枯、浓相间,书法的线条之流在点画大小、长短,空间摆拉、平衡及墨色焦黑、浓灰之外,又多了一重“运动节奏”的变化;书法的线条,由此有了类似于音乐乐音“音色”清浊的视觉变化。这就使书法对人类情感的传达趋于更细腻、微妙、丰富。所以孙过庭说“穷变态于豪端,合情调于纸上”,如果能极尽用笔快慢、枯浓、燥润的变化,书法的表现力则大大加强;人类情感千重万叠,通过变化细腻的视觉“音符”都能丝丝入扣地表现出来。(“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笔者以为是一种书法运笔的时序描述。正当“润”时加快速度让它产生一些“燥”笔;正要“浓重”时马上又加快运笔使它变化出“枯”的效果。这是骈文的偶句,采用了“反”对语式,但意思大体相同,说的都是运笔的速度问题,要“留不常迟,遣不恒疾”。)

  运笔速度与墨韵的关系极为密切,对此孙过庭在《书谱》中还有一段阐述也非常有价值:至若未悟淹留,偏追劲疾;不能迅速,翻效迟重。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非夫心闲手敏,难以兼通者焉。

  这段话多藏玄机,如能深刻领会其奥义,对我们开拓笔墨境界、丰富“墨色”语言一定大有裨益。“淹留”、“迟重”指慢运笔,“劲速”、“迅速”指快运笔。“劲速者,超逸之机”说的是运笔之中的快速行进,容易获得不同凡响的笔墨效果;这里一个“超逸”,其所涵盖的笔墨境界五色烂然之状,非笔者语言所能传达,只能靠读者自己去想像、体会。“迟留者,赏会之致”也一样——缓慢用笔,能创造非常丰富的、使你反复品味咀嚼仍觉意味无穷的笔墨意象。这里的“赏会”,也隐藏了无限玄机,它是一个包含万千意象的“面积”,蕴涵无限多的笔墨境象品类。总的来说,“迅疾”运笔之“超逸”与“迟重”运笔所获之“赏会”,它们在笔情墨韵境界的构成上是不同的,前者是速度、力量的结果,后者是则如一碧清潭,表面澄静如鉴,水底波澜暗涌。总之它们都含有无穷意蕴——峥嵘烂漫,一切均付指腕推格挥运中。



“带燥方润,将浓遂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