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常师曰:“中国画以意境为尚,关注笔墨,争取脱俗,日积月累,功夫不废,所谓日课常功……我们的修炼当从念头开始……念中守念便是定力,不在念外有念便是戒力,可以以念动念便是慧力。定力对应于精,戒力对应于气,慧力对应于神。神有光能,气有力能,精有热能。我们的内外心身得有温度,得有力度,得有光彩呵。想一想这团发生而变化的物质,自己面对着自己才是最根本的修为。意是心声,念是作用于意的。我们内在的受想一定会有一片天地,那就是境界。境界在当下也就是此时此刻的修炼和调养。意念的高度是无量无边的创造力。所以说,中国画的笔墨在挥写的当下,可以让我们妙造自然。” 
云轩 苍山野壑蔽荊榛,脉脉流泉取宅邻。 石磴盘高行迹绝,云边谁作负樵人。 鸥逸 通幽陶径隔荆榛,几度清风作近邻。 携酒抱琴云外客,数重山翠欲留人。

云轩
林霭每凭墟落出,白云遥挂二三峰。 此间已放归仙鹿,莫与村人问迹踪。 鸥逸
新霁山林浮碧霭,清奇峻峭秀群峰。 云闲风静多高趣,转路何寻白鹿踪。 
云轩 江村平甸远衔山,风拂绿杨摇摆间。 记得陶公归去后,篱门缚蔓未曾关。 鸥逸 清泉茂树满仙山,一任云横霁岫间。 吟醉陶公归路净,绿荫深处鸟关关。

云轩 乱柳差参映水流,粼粼波碧载归舟。 乡心已过虹桥北,更在虹桥更北头。 鸥逸 碧水穿溪款款流,含烟丝柳系轻舟。 远来不负春风意,恰恰娇莺啭枝头。

云轩 攒峰如聚势危形,衣上风凉松柏青。 漫问幽人今所宅,茅檐滴雨响零星。 鸥逸 闲云聚散了无形,草木新晴数峰青。 夜宿山家生爽气,是时醉枕一天星。

云轩 秋山已染浅深红,坐觉林豀瑟瑟风。 鹄鸟怅怜飞尽后,孤村日夕雨濛濛。 鸥逸 霞明日落树梢红,泉绕石亭回细风。 幽壑苍崖皆胜境,人随山色入空濛。

云轩 斜亭危树忆遗仙,凿石生苔迹杳然。 唯有清泉丹液湧,菖蒲九节出潭边。 鸥逸 斜亭奇逸或成仙,山映溪光共璨然。 老树斜阳临水岸,归来钓艇系江边。

云轩 眼中山净通心净,世上愁多属恨多。 欲觅避人深处宿,暂教心上避澜波。 鸥逸 数峰积翠雨来净,栈路新寒雾后多。 溪上雲亭山映色,渊中锦鲤影吹波。

云轩 林气吹人露满衣,拄筇寻道或忘归, 片时聊作山亭憩,倦看梧桐秋叶飞。 鸥逸 一袭身中百衲衣,清风竹杖伴翁归。 山遥树杪天接处,落日汀烟白鹤飞。

云轩 风飘叶落石苔荣,懒向浮尘系薄名。 古观向留高隐宿,不闻世俗扣门声。 鸥逸 晓来佳气得暇日,意与山林负隐名。 云树重重烟嶂远,清霄听鹤第一声。

云轩 渠边高树大如围,古驿春寒日掩扉。 久绝板桥来往客,枝柯犹作绿依稀。 鸥逸 光浮云日碧山围,秀竹参差半掩扉。 啼鸟邀呼云水客,径幽淡霭迹依稀。

云轩 秋声寂寞响疏林,流水何尝易此心。 行过无人有人处,任他红浅与红深。 鸥逸 径随秋叶入疏林,时鸟殷勤慰我心。 小桥浥浥亲野色,咂鱼山影趣尤深。
后记 云轩师曰:“诗为心声,凡所有见有闻有传闻悉动其心,咸可被之于诗。动于中,形于外,盖此诗之谓也。学诗能令人不俗,故精神之贵族在我,而非在彼,此所贵者是不俗也。君子之重,文化上行,不必下及俗物。慎用其心,大观其要,细审其端,其谅如兹。天下个人悉于同体,矫揉造作非为自然,必若无根之木,蘋蓬之无主,是也漂荡无依,无有定所,故法必正,基必正,正者源正,正源而本清,清则可观,观则可大,大之者其至乎太极。”
作者简介  作画 沈胜双,字作常,号煮峰堂主,著名书画家、理论家、美术评论家、教授。擅书法、山水、人物、花鸟、诗文。
 题画 罗富贵,字云轩,号楮桐斋,八零后,籍新都。因创云门故人称云掌门,好诗与易,为诗主张雅正巧丽新鲜,传道则首推大易。
 步韵 向洪艳,笔名鸥逸。中华诗词协会会员,四川省诗词学会会员,锦江区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喜绘画,入煮峰堂随沈作常先生习山水、花卉、书法,小有收获;入楮桐斋,随云门掌门罗云轩系统学习诗词,略有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