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己滋化源、脾肾理论

 禅指号乾坤 2021-12-18
  1. 试述薛己滋化源、脾肾理论的主要内容。


  2.   

(1)滋化源:是薛己治病求本观的法则之一。化源,即生化之源,人体后天生化之源,当属脾胃,土为万物之母,非土不能生物,惟土旺则万物昌盛,人体诸脏才能得到滋养,生气才能盎然勃发,因此,薛己强调滋其化源,实为补脾土。薛己对滋化源之治并不局限于脾胃,而是将其范围扩大到肾与命门,把六味、八味丸作为滋化源之治。在临证治疗中,常运用五行生克之理,采取虚则补其母的治法,达到滋化源的目的。

(2)重视脾肾

①认为“《内经》千言万语,旨在说明人有胃气则生,以及四时皆以胃气为本”。在生理上,薛己认为人体之所以有生机和活力,全赖脾胃的滋养与健运。脾胃在诸脏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人体诸脏所以能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皆是因为接受了脾胃所生化之水谷精气。因此,薛己指出:“胃为五脏本源,人身之根蒂”,另外,薛己认为脾胃为气血之本,脾为统血行气之经,指出:“血生于脾,故云脾统血”。

在病理上,薛己常强调脾胃之衰,他说:“人之胃气受伤,则虚证蜂起”,指出“内因之症,属脾胃虚弱”所致,甚至提到某些外感疾病也是由于脾胃虚弱,元气不足而引起的。

②阐述肾命

薛己论及肾命,其观点未超越《难经》之左肾右命门之说,常常以六味、八味丸调治肾命阴阳、水火。调治肾阴与丹溪迥然不同,力避知、柏的苦寒泻火,注重肾中阴阳的生化,用药崇尚温补。

2.薛己治疗虚损证的特点是什么?

凡虚损之证,薛己都十分强调脾、肝、肾的调治,三者中尤以脾土为关键。其治疗,常以调理脾胃、滋养肝血、温补肾命为主,而用药崇尚甘温。即使是养阴之法,亦以温化为要,强调阳旺阴生之理。

3.简述薛己温补学说的主要学术内容。

一是重视调理脾胃,以培后天之本;二是注重滋补肾命,以滋先天之源。对人体不论阳气不足,还是内有虚火燥热,均主张以温补之法升发脾胃之阳气,使

阳生阴长,人体气血阴阳得以恢复,形成温补脾胃的治疗特点。薛己论及肾命,其观点未超越《难经》之左肾右命门之说,常常以六味、八味丸调治肾命阴阳、水火,用于治疗各种虚损病证。

薛己温补脾胃、温补肾命的治疗特点,并非分别应用,而是认为二者之间有着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而且在临床上脾肾兼亏的病证更为多见。治疗时或补脾兼顾其肾;或补肾兼顾脾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